大寒节气即将到来,今年农历的腊月十八就是大寒节气交节的时间。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丑月的中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人们该怎么适应大寒节气的气候特征?老人说:“大寒做三事,四季好安康”,“三事”分别指的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寒节气的特点

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返,但白昼的加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约每天只增加一分半钟。由于太阳的直射点较低,白天接受的热量远远小于夜晚散失的热量,所以寒气还在不断增强。只要等白天接收的热量大于夜晚散失的热量时,温度就会上升。

当太阳黄经运行至300度时,就是大寒节气交节的时间。此时比冬至时的270度已经北返了三十度,白昼所接受的热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大寒节气就是寒气增强的最后阶段,也是寒气增长的顶点,所以说:“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在《三礼义宗》中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也就是寒气增长的顶点,寒之极也。任何事物到达顶点,也就意味着开始减弱了。随着寒气的减弱,阳气也在不断增强。

俗话说“冬至一阳生”,为太阴生少阳,初生的阳气处于隐藏状态,也就是隐伏于地下,到了立春时,阳气破土而出,从隐藏状态转为显现状态并开始不断增强,所以大寒节气也是阳气即将出现的时候。为“寒之极,阳将出”之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事”分别指的是什么?

一、御寒取暖

在《吕氏春秋》中说:“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意思就是人要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才能长寿。

由于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为寒气的顶点,也是阳气即将出现之时。所以此时要护住寒气不近身,还要保护即将出现的阳气。而护寒主要以护脚和心肺为主,俗话说:“血遇寒则凝”,意思就是天气越冷,体液流动的速度就越慢。

所以大寒节气首先要注意保暖护寒,俗话说:“养树护根,养人护脚”,因为脚是距离心脏最远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受寒的部位。所以要穿厚鞋以暖脚,穿马甲以护心,经常用热水烫脚,以加快体液的流动速度。

老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祀菊地黄丸”。这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二、藏而不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四季的特征。阴气的增强过程是不断收敛的,而阳气的增长过程是不断发散的。大寒节气天气寒冷,万物归藏,是寒气的顶点,所以此时依然以“藏”为主,也就是把万物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控制情绪,安静不露。

在《灵枢·本神》中说:“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辟邪不至,长生久视”。大寒节气是丑月的中气,丑月属土,土生木火金水,火对心,金对肺,木对肝,水对肾,土对脾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大寒节气是五行俱全的节气,每个部位都需要保护,所以人们在这个节气最喜欢喝粥,比如“腊八粥”和“五豆粥”,特别是腊八粥,有些地方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要喝到腊月二十三,就是因为粥中有“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的食材,寓意着五行俱全。

藏而不散不仅从饮食方面,俗话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所以这个节气要不怒不悲,不忧伤不思念,让神情藏于内。而“不散”的目的就是为了护住阳气,也就是不要大量出汗。

三、跟随太阳

大寒节气除了要御寒和归藏之外,还要护住即将出现的阳气,也就是不扰阳。《黄帝内经》中说:“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就是从时间上要跟随太阳的轨迹,太阳落山就睡觉,太阳出来就起床,早睡晚起,让初生的阳气不散失。

由于大寒节气的阳气依然处于隐藏状态,也就是处于潜藏和积累的时候,不易损耗。所以夫妻之间也要适当分开,不宜劳累过度。晨起的锻炼也要等太阳升起之后,以适量为主,其目的就是要护住脆弱的阳气。

由于大寒节气紧挨立春,阳气即将破土而出,所以此时的锻炼以适量为主,但也能不锻炼。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在太阳升起之后,适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