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中华民族是崇文、尚武且好酒的民族,从数千年前的殷商时期,老百姓们就已经开始采用粮食酿酒,并随之诞生了、爵、角、觚等一系列青铜酒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诞生了各种不同种类的美酒,与美酒有关的诗歌也比比皆是,比如说“葡萄美酒夜光杯”,“劝君更尽一杯酒”等。

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剧,酒的品质也在逐渐提升,原本流行的浊酒、黄酒等都被更高浓度且更为清澈的酒水所取代。但在封建社会,哪怕是最为浑浊的酒水,也并不是人人都能享用到的好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我国的酿酒工艺是需要粮食作为原材料,因此在粮食产量比较低的时候,酒牢牢被统治阶层所限制,只有王公将相才能饮酒;后来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越来越发达,普通人才有机会喝到酒。

在中华本土的酿酒工艺中,有一种比较独特的酿酒手法,那就是将酒埋进土里保存个几年再拿出来喝。因为这样可以隔绝空气,避免日照带来的温差变化,还能阻隔掉绝大多数的微生物。

酒坛中的微生物在这样的低温、低氧环境下,会慢慢发酵生成醇类、酯类物质,进而让坛中的酒闻起来更香,喝起来更浓。所谓“百年陈酿”中的酿字,指的就是这一微生物反应的过程。

那些在主人死后跟着一起被带进墓穴中陪葬的酒,不正好阴差阳错的开始“陈酿”了吗?千百年后,当这些酒重见天日之时,自然而然就成了传说中的“百年陈酿”。因为中国人好酒的特性,还真有不少古人在去世后,将酒当成陪葬品一同下葬,在保存完好的墓葬中,真能找到这所谓的“百年陈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叶茂台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发现了一座大型的古墓群,财帛动人心,在听闻此处有大墓后,有两个盗墓贼为了谋求不义之财趁夜潜入墓中盗取宝藏。经过一番大肆搜刮,墓葬中有不少成色上好的陪葬品都被盗墓贼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挖着挖着,盗墓贼发现了两个非常重的大陶罐,他们判断陶器里很有可能装着宝贝,所以赶忙把陶器的封口打来。想不到宝贝没找到,却找到了陈年了好几百年的老酒。盗墓本就是体力活儿,两人此时又渴又累,碰着这种千年老酒,自然忍不住想要畅饮一番。谁知才喝几口,俩贼却突然眼前一黑不省人事。

两天后,村民发现了洞穴,并在里面找到了昏迷的盗墓贼。被送到医院的盗墓贼经过了一番处理后方才缓缓醒来,张口就是一句暴露了他们无知的话:“想不到这酒没啥味儿,劲儿却大得没话说。”从此成为笑柄。

政府部门得知墓葬被盗墓贼光顾,赶紧安排了考古队赶往现场。考古专家们来到墓穴,并对此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勘探过程中,考古学家们也找到了两坛酒,可惜其中一坛酒的封口已经朽烂。

酒精是易挥发物质,就算赶忙装车送去化验,以当时的交通、基建情况来看,里面的酒精完全有可能已经消失殆尽。为了证明这器皿中装的是酒,一个名叫冯勇谦的专家自告奋勇的站了出来,冒着中毒倒地的风险,在众目睽睽下将器皿中的液体倒进杯子,并送了一点进嘴里。万幸,这坛子里的液体确实是酒,冯先生也平安无事没有中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两个盗墓贼之所以立刻倒地,是因为使用了不干净的器皿,毕竟坛子里的酒虽然密封好,不代表酒瓶瓶口不存在细菌。两个笨贼未经消毒,直接对着瓶口大口畅饮,没有一命呜呼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