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章头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在拍摄《秘密图纸》期间,由于爆破安全措施没有做到位,

导致杨志刚在爆破处十几米远被热浪掀翻,造成全身30%的皮肤被烧伤。

所幸抢救及时,没有造成生命威胁,但是因为大面积烧伤致使杨志刚的后背毛孔被破坏掉,

也就导致他的排汗系统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到夏天最为难熬。

这部剧的导演郭靖宇听到这个消息后悔万分,甚至不敢踏进杨志刚的病房。

当时的郭靖宇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如果弟弟出事,自己再也不当导演了。”

自杨志刚出道以来,就与郭靖宇合作了不下13部作品,可以说两人是长期的老搭档了。

实际上除了这一点外,杨志刚还是郭靖宇的亲弟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问杨志刚、郭靖宇的共同好友颜世魁,说:“为什么郭导都是用他的弟弟?”

郭靖宇听后说了一句:“我要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也会这样做。”

杨志刚从小就被送到舅舅家养,所以郭靖宇就一直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希望为弟弟做一些事情。

正巧杨志刚进入了影视行业,所以郭靖宇就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助弟弟。

但是让郭靖宇没想到的是,这一帮竟然险些让弟弟丧命。

也正是因为郭靖宇的帮助,让杨志刚贴上了“拼哥”的标签。

按理说有了哥哥的帮助,杨志刚的事业会一路顺风顺水,但是为何如今鲜少听到他的消息?

现在的他又在干什么?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志刚,1977年出生在河北承德,在他之前还有3个哥哥。

家里三世同堂,本应该是幸福的大家庭,但贫贱夫妻百事哀,微薄的积蓄根本满足不了这个家庭的开支。

再加上杨志刚母亲身体本来就弱,生下孩子后又没有很好的营养供给,导致她一病不起。

看着卧病在床的妻子,杨志刚的父亲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小儿子随母姓”。

以此抚慰在床的妻子,妻子一听也同意了。

主要是因为在1970年到之后的十年内,正巧是提倡“晚、稀、少”生育政策的时间。

孩子的户口和各种登记信息都很难办,所以随母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负担。

这件事被杨志刚的外婆知道了很是开心,便向夫妻两人提议:

“既然都改姓了,那干脆过继给孩子舅舅吧。”

杨志刚的舅舅家一直都很想要个男孩,双方一拍即合。

就这样一个月大的杨志刚被送到了十几里远的舅舅家生活。

杨志刚的到来让舅舅舅妈很是开心,待他犹如亲生的。

从那之后,杨志刚的亲生父母变成了他的亲戚,舅舅舅妈成了他的亲生父母。

在舅舅舅妈的悉心呵护下,杨志刚很快就长大了,从一开始的牙牙学语成为满街跑的孩子。

对于自己的真实身世,他一直被蒙在鼓里,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姑父家。

也不知道为什么姑父家的人对他这么好,更不知道为什么都叫他“郭小四”。

但是他知道自己愿意跟着姑父家的三个哥哥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时间一长,“郭小四”的声音越来越大,敏感的杨志刚很快察觉到不对劲。

在他苦思冥想一晚上没有得到结论后,便偷偷跑去问郭靖宇:

“哥,为什么他们叫我郭小四?”

郭靖宇一愣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在他心中弟弟被送走是因为自己吃得多。

在弟弟送走后,郭靖宇的奶奶曾经开玩笑地说过:“小四走了,你就能吃多了。”

而且大哥也曾调侃过他:“你知道小四为什么被送走吗?”

郭靖宇摇摇头说不知道。

大哥又继续说到:“因为你太能吃了,养不起了。”

想到这些,郭靖宇低下头说:“其实你是被寄养给舅舅家的。”

得到了准确的答案,杨志刚如遭雷击,虽然他的心里有猜测,但是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

他依旧接受不了,在冥思苦想自己为什么要被送走时,又产生了不满的心情。

心里想着“为什么送走我,而不是能吃的郭靖宇?”

那段时间,杨志刚没有再像往常一样经常去姑姑家玩,他将自己封闭起来。

变得敏感多疑,自卑,在舅舅舅妈面前,他没有戳破那层窗户纸,

难过时会自己躲在房间里偷偷地哭。

每当舅舅舅妈教育、打他的时候,他就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默不作声。

杨志刚的变化郭靖宇都看在眼里,所以他始终觉得是自己亏欠了弟弟。

时常会想:“如果我少吃一点,弟弟是不是就不会被送走了?”

2、

等杨志刚稍微大些时,他便慢慢放下了之前的怨恨。

尽管他是被送走的孩子,但是他却受尽了两个家庭的宠爱。

舅妈舅舅对他悉心培养,几乎会满足他的所有条件。

自己的生母每次看到自己去她家里,都会偷偷煮上一个鸡蛋蘸酱给他吃。

用杨志刚自己的话来说:

“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直到现在饿了我也会这么吃。”

尽管放下了怨气,但是他对着生母始终叫不出那声“妈”,依旧是大姑大姑地叫着生父母。

因为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所以在杨志刚很小的时候,生母就撒手人寰了,

到死也没有听到杨志刚叫出的一声“妈”,这也成为了一生的遗憾。

在上小学的时候,杨志刚变得格外淘气,不爱上学、戏弄小姑娘。

成绩很差,尤其是到初中之后,逃课更是常有的事。

这时候郭靖宇已经身在承德话剧院了。看到弟弟变得颓废,郭靖宇便建议他走艺术的道路。

杨志刚听到走艺术时一愣,随即听到哥哥让自己学习舞蹈。

听到带有舞的字眼,杨志刚直接联想到了武术,于是便听从哥哥的意见去学习了舞蹈。

在嫂子岳丽娜的帮助下,1992年,杨志刚顺利进入河北省艺校学习古典舞。

这时候的杨志刚已经14岁了,骨骼发育得很快,所以在基本功上就比其他人练得费劲。

每次压腿的时候更是叫苦连天,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后,郭靖宇还会监督他的学习。

所以在那段时间,杨志刚对哥哥又怕又恨。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后杨志刚又到了北京芭蕾舞蹈学院深造。

本以为他的人生会是在舞蹈的道路上走到黑,没想到被一部电视剧打乱了计划。

当时电视剧《过把瘾》在全国热播,主角王志文的文艺气质打动了杨志刚的心。

于是他开始蓄起长发,成为了一个文艺青年,并且对演戏有了浓厚的兴趣。

1999年,在郭靖宇的鼓励下,杨志刚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顺利进入北电表演系。

与姚晨、杜淳成为了同班同学。

杨志刚无疑是幸运的,在大学期间,他就有了很多的拍摄机会和资源。并且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他的校园时光一直是在拍摄学习中度过的,用他朋友的话来说,杨志刚和女生说话就脸红。

直到大四的一次聚会中,杨志刚一眼看中人群中的一个女孩。

女孩很是恬静的坐在一旁,杨志刚直愣愣的盯着她,他并没有发现当时自己的眼神多么炙热。

但是他身边的好兄弟马赫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知道杨志刚的性格是不会主动出击的。

于是便找了个机会将杨志刚带到了那个女孩身边。

一番交谈过后,得知女生名叫张静,是大一播音班的学生,也是北电开设的第一届播音班。

两人在之后互换了联系方式,但是由于杨志刚的木讷,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提升。

他的兄弟们看到也很着急,但是也没有办法。

直到一次流行病造成学校停课,张静不知道如何是好,回到家还要隔离,很是麻烦。

这时候杨志刚突然想起哥哥郭靖宇在北京有一套房子,但是他还常年不在家。

于是他鼓起勇气,邀请张静跟着自己出去。

当时的两人已经互相有了好感,于是很快地住在了一起。

在日常相处中,两人逐渐地确立了恋爱关系。

恋爱那三年杨志刚的事业并不好,用他的话来说那是他最低迷的时间。

那段时间,没有资源来找他,而他只想接电影剧本,拒绝了不少的电视剧作品。

甚至杨志刚连房租都付不起。

郭靖宇知道这个情况便在2005年拍摄《完美夏天》的时候,邀请弟弟出演其中的配角。

杨志刚还没听完就直接拒绝了,一来是他只想拍电影,二来是怕别人说他走后门。

于是郭靖宇煞费苦心地劝他:“能吃饱喝足再搞艺术,现在重要的是饭碗。”

“而且这个角色真的是因为适合你演才找你,如果连自家人都拒绝,以后我还能邀请谁来拍?”

就这样,杨志刚被亲哥连哄带骗地拍摄了人生第一部电视剧,谁也没想到这一合作,竟合作了十几年。

在哥哥接连的帮助下,杨志刚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同时他的收入也逐渐可观。

于是在自己有了一定积蓄后,杨志刚在张静毕业不久就对她求婚,两人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杨志刚说:“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简陋的求婚了,她与我一起经历了‘非典’的恐慌、失业的彷徨、事业的低谷,在我自己都开始否定自己的时候,她仍然不离不弃。娶这样的女子为妻,一定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

杨志刚、郭靖宇两人的合作关系在什么时候正式绑定的?大概是2008年。

也就是开头提到的《秘密图纸》拍摄。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郭靖宇就冲到了弟弟面前。

看着被炸的血肉模糊的弟弟,郭靖宇自责万分,于是他对弟弟的愧疚又深一层。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郭靖宇在表演上并没有为杨志刚开后门。

2009年《铁梨花》的上映收视率一度达到了高峰,直接让观众记住了杨志刚这个演员,郭靖宇也成功捧红了弟弟。

但让杨志刚在老一辈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年是2012年。

这一年,他是《打狗棍》中意气风发的马九斤。

也是《火蓝刀锋》中憨厚老实、身手不凡的蒋小鱼。

他逐渐成为了郭靖宇镜头里的男主角,成为观众心里的男一号。

2014年,几乎是原班人马拍摄了《勇敢的心》,这部剧播出以来,收视率居高不下。

据统计,在播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这部剧累计夺得16日收视冠军。并且在四家卫视收视率破亿,全部跻身前四。

收视率的增加,让杨志刚也越来越火,那段时间,杨志刚和郭靖宇直接成为了年代传奇剧的活字招牌。

但同时杨志刚换汤不换药的表演方式遭到了众多质疑。

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言论,杨志刚选择调整自己,休憩了一段时间。

在拍完《大秧歌》后,杨志刚带着妻子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郭靖宇说:“弟弟刚出道的时候,作为哥哥应该帮衬,现在13年了,杨志刚红了,也算对得起祖宗。现在他有能力,也应该让他出去闯荡了。”

如今他再次归来,参与了《勇敢的心2》的拍摄。

在剧中,可以看出,经过沉淀,他的演技已经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这一路走来,兄弟俩相互扶持,互相成就,也是“打虎亲兄弟”的最好诠释。

这是文章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