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各个国家正加速从燃油车向电动汽车转型,电动汽车的需求提升带动锂、钴、镍、石墨需求持续上涨, 到2030年以前,全球电池行业对石墨的需求每年将增加30%,但石墨会在明年开始面临短缺。中国供应了全球84%的石墨。

虽然全球各地(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等)都有石墨矿床。但石墨并不适合直接用于电池,必须先进行加工。全球100%的加工石墨来自中国,目前在中国之外的地方没有加工石墨的能力。

全球正处于能源革命之中,但在生产电池的能力方面,中国至少比西方国家领先十年。电池制造商需要建立供应链来确保材料的供应,建立电池工厂是一回事,采购石墨等供应关键材料则是另一回事。

新能源车的兴起,令美国、欧盟国家、澳大利亚对天然石墨资源的争夺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西方国家很早就认识到石墨对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的关键作用,并且对中国的石墨产能占比心存顾虑,纷纷出台战略政策以平衡中国的影响。中国虽是产量占全球62%的石墨第一生产大国,但多数企业处于价值链中下游,产业优势并不稳固。同时,在国内,天然石墨企业面临环保严控、人工成本翻倍增长的压力;在国外,竞争对手正在东非三国加紧抢占替代中国货源的产能。为求突围,中国石墨企业纷纷西进东非,与西方企业短兵相接。

国外企业抢占东非石墨矿业和项目

表1 国外企业收购石墨矿业/项目统计

来源:隆众资讯

全球新增产能积极抢占石墨客户

基巴兰资源则于2016年8月与日本双日株式会社(Sojitz Corp.)签订了为期5年的独家供应协议,约定每年向后者供应至少14000吨坦桑尼亚天然鳞片石墨,后者再销往日本、韩国、中国和美国等市场。

2019年11月,西拉资源宣布其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Vidalia电池负极材料工厂首次使用莫桑比克的天然石墨生产出纯化球形石墨。该公司认为,这标志着它率先在中国境外建立了大规模的垂直整合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生产设施,是替代中国供应商的重要一步;一旦实现规模化量产,该工厂将可以向美国和欧洲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电池生产商供应电池级石墨。

EcoGraf Limited(EGR.AX)在2020年6月成功募资379万美元,用于在澳大利亚西部建设一座石墨加工基地。该基地使用坦桑尼亚的石墨矿石制造电池电极,向德国科技巨头蒂森克虏伯(DKA.DF)供货。该基地计划最早于2022年投产,每年最多可向蒂森克虏伯提供超过1万吨石墨电极,足够后者生产37万辆电动车所需的电池。该公司宣称其加工过程无需使用酸洗剂,因此其生产成本将低于中国竞争者。

2021年11月,韩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浦项制铁(POSCO,005490.KS)宣布以750万美元收购黑岩矿业15%的股权,参与坦桑尼亚马亨盖石墨矿的开发,今后每年将从该矿购买35000吨石墨。浦项制铁计划打造从原材料采购到电池材料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在2030年之前成为全球电动车电池材料的一流生产商。

2017年9月,中国锂电池材料龙头贝特瑞(835185.BJ)的子公司鸡西贝特瑞与西拉资源签订了销售协议,后者将向鸡西贝特瑞出售巴拉马项目投产首年所产的3万吨石墨。

2019年2月,阿马达尔资本公司公告称,与中国丰域烯碳产业集团(Matrass Group)就前者马亨盖莲都项目的石墨产品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约定首期五年的3万吨/年的石墨精矿采购订单,占该项目预测年产量的60%。

2021年8月,中国大连泰禾速尔物流管理有限公司和青岛御锦西新能源材料公司分别与黑岩采矿签署了石墨承购协议。根据承购协议,黑岩采矿将在3年内每年至少向泰禾速尔物流和御锦西新能源分别供应2万吨和1万吨石墨精矿,矿石来自坦桑尼亚的马亨盖石墨矿。

2021年11月,宜昌新成石墨与澳大利亚追腾矿业有限公司(Triton Minerals,TON.AX)签订了为期五年的采购合同,每年将从后者购买1万吨产自莫桑比克安夸贝(Ancuabe)矿区的鳞片石墨,此后可续约五年再购买5万吨。

面对国内不利的生存环境,中国天然石墨企业大胆走出去,到东非采购和投资矿产,展现了非凡的韧性和灵活性。然而,中国作为全球石墨储量大国,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提高石墨开采和加工技术,争取把中国石墨产品做到第一,与此同时,中国石墨在开采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争取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正确地识别、理解和防范各种重大风险,才是中国石墨企业获得长久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