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的女神们,其情感轶事往往被记得很牢,但她们在各自领域作出的贡献却很少被提起,其实真正的民国女神就如李清照的词,“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外表情感都是其次,内在才最令人着迷。

譬如林徽因,许多人知道她先后与徐志摩、梁思成有情感关系,还有金岳霖(谣传的)当守护者,却未必熟悉她如何拯救近代式微的中国建筑艺术,在文学创作、文物保护、设计纪念碑、保存建筑资料、任清华教授为国培养建筑人才等各方面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想,林徽因能成为那么多人喜爱的民国女神,绝不止因为美貌。美貌是多么容易凋零的东西,在那个战乱年代,她不输男儿的坚强,身为知识分子的家国责任感,不惧艰苦四处考察勘测古建筑的毅力、为保护文化遗产以自己健康甚至生命作为代价的坚持,才最让人敬佩。

林徽因这个名字,始于1931年,在那之前,她叫“林徽音”,取自《诗经》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思是美好的典范。

林徽因的确不负为她取这个名字的祖父,她虽然出身名门,却没有世家小姐娇气,她很早熟,帮着父亲照顾家中弟妹;她还有极强学习能力,在英国时,确定了学建筑的理想。

1924年,她和未婚夫梁思成共赴美国攻读建筑,这为他们之后考察、保护中国古建筑打下基础。我们印象中的林徽因总是美如白莲,但在野外工作时,林徽因从不顾及形象。

上面这张照片便是1936年,她在测绘山东滋阳兴隆寺塔所留。这打扮绝不时髦,甚至透着点儿土气,但谁也没法说她不美。

时值六月,天气正热,林徽因戴着帽子,穿着普通的短袖罩衫,她身姿纤弱,难以想象以女子之身去野外冒着酷暑在处处蚊虫的环境中寻访古建筑,是怎样的困苦,可她从未放弃,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这是她最值得骄傲的成绩。

林徽因命运的转折在1937年。那一年,抗战爆发前夕,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正在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

在那之前,日本学者曾洋洋得意地说,中国本土的唐代木构建筑遗存已全毁,中国人想看得来我们日本。林徽因大怒,她放出话来一定要在中国找到唐木构建筑痕迹,省得他们以为中国没人,好欺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也做到了,长达5年的寻访,她终于找到了佛光寺,这是1937年七月,林徽因虔诚地站在佛光寺大殿佛像前,静静地注目。这座古寺,年深日久,满目苍凉,臭虫和蝙蝠遍布,但它是那么珍贵,它的历史始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盛唐风采,在此也有遗留。

当时的林徽因内心应该是激动又高兴,她狠狠打了目中无人的日本学者的脸。确认佛光寺属于唐木构建筑遗存也是她的功劳,是她细心发现了殿内四椽栿下隐藏墨迹“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确认了千年前寺庙捐助者的身份,确认了这就是中国的唐佛寺建筑。

这是林徽因最后一次自由野外考察。因为刚离开佛光寺,夫妻俩便收到北方事变的消息,在写给女儿的信中,林徽因的态度很坚决:“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我觉得我们现在做中国人要顶勇敢!”

战争、流亡,肺病发作、生活压力大、亲人朋友接连离去......这些加在一起摧毁了林徽因的身心健康,让她仅51岁便离世。

上面这张旧照,是1943年在四川李庄重病面色不佳的林徽因。其实她早知道自己身体不适合再继续建筑工作,因为几年前医生警告过她,但“警告是白警告,我的寿命是由天的了”。

林徽因也是一位母亲,可她心中,国为重,家为轻。这是1947年,林徽因和女儿梁再冰在颐和园时的照片,8年后,林徽因便因重病去世,那年春天,梁再冰见到病床上的妈妈,那枯萎如落叶的容颜,让她心惊,她感到母亲即将离开自己远行,不久,这预感成真。

然而,林徽因年轻时是多么活泼明丽?两相对比下,更让人感叹她多年为中国古建筑贡献良多。这是1928年,在欧洲度蜜月的林徽因,意气风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看遍欧洲的建筑,惊叹文艺复兴时代的璀璨,那时候林徽因应该就想过,别国有的,中国也要有!

再往前,1924年5月,为庆祝贵宾泰戈尔生日,讲学社排演诗剧《齐德拉》,林徽因扮演齐德拉公主。旧照中的她真如公主般美丽优雅,但她从不以自己的美有半分骄傲,她要做的事很多,保护古建筑、抢救国宝景泰蓝、参与设计国徽图案纪念碑,在清华大学尽心任教......

这是1950年,林徽因与清华营建系首届毕业生合影,她已经不复年轻时的容颜,但那岁月沉淀下来的美却让她更具魅力,我想这种美丽是由内而外的,如一本好书,常阅常新,一杯清茶,历久弥香。

不了解林徽因的人往往只记得那些情感轶闻,而真正的林徽因是那样出色,感情于她而言是次要的事。她一生心血都为国付出,贡献巨大,抛开名人光环,她也和我们一样热烈地爱着生活,她喜欢野餐,喜欢花,还有骑毛驴出行的爱好......如果未早逝,她一定创造更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