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虽是一句谚语,但自古流传,每一个人的潜意识中都形成一个习惯,过了腊八就该准备各种年货。

老爸打来电话,张罗着今年过年需要的东西。“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了点年味儿。”

“怎么就缺年味了,过年大家团圆在一起,这不是挺好嘛。”我疑惑地询问老爸。

“鞭炮声儿啊,以前过年,鞭炮声彻夜响个不停,现在都成‘哑巴年’了。不仅城市不让放,农村都在禁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时光倒退30年,放鞭炮是一种特有的过年方式。大家都在用鞭炮声,表达着喜悦,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时至今日,放鞭炮却成了一种“奢望”。

虽然已经禁止好几年,但很多人依旧不认同鞭炮废除这件事。“现在过年感觉少了点什么,一点年味也没有,好怀念小时候,年三十不睡觉,就等着穿新衣服呢放鞭炮呀!”

01、放鞭炮不是为了庆祝

大家都觉得如今的春节,没有鞭炮就不是过年。事实上“老祖宗”放鞭炮并不是为了庆祝。追溯到最初,古人燃放鞭炮的本意,是为了驱逐叫“年”的怪兽。“年”的形貌恐怖,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

后来古人掌握了“年”的规律,每过365天就会出现一次。为了不被伤害,大家便想各种办法来吓跑怪兽,最后用燃放爆竹,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吓跑怪兽。从此就有了过年放鞭炮的习俗。

是真事还是传说,我们无法查证,但古人放鞭炮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驱赶一些不好的事、物。后来才慢慢变成一种庆祝喜庆节日的象征,流传至今。

02、禁止鞭炮有理由

取缔放鞭炮的习俗,很多人认为年味淡了,却忽略最初取缔鞭炮的原因。放鞭炮在带给人们愉悦的同时,也有不少弊端,禁止放鞭炮是有理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由一:鞭炮本身危险性比较大

大部分鞭炮的制作成分是火药,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以前过年的时候,很多小孩会把家里的炮拿走玩,结果出现过很多起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故。

据报道,贵阳有一名13岁的孩子,大年初二往别人身上扔火炮,结果火炮弹回,把他的指尖炸飞。也曾听过有大人,点了哑炮之后上去查看,结果把眼睛炸xia。并不是危言耸听,这些情况都是真实存在,且以往的每年都会发生。

理由二:鞭炮带来的环境污染

以前每次放鞭炮,空气中都会弥漫很久的火药味,有些老人甚至需要戴着口罩出门,防止空气中鞭炮的粉末吸入口腔。对人体造不成多大的危害,但对环境污染非常显著。尤其是北方,冬天本就雾霾较为严重,再加上鞭炮,空气质量简直差到极点。

理由三:鞭炮给他人造成的不便

我们老家每家每户都是在自家院子里放鞭炮,造成的垃圾也都是自己收拾。但在城市中,却并不是这样。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大部分人放炮都是在公共场合,那些开心过后的残渣都是由清洁工人进行打扫

虽然他们是做这份工作的,但在大年三十,别人一家团聚看春晚的时候,他们却要维护城市的干净整洁。消防官兵,要随时待命,防止鞭炮造成的火灾,危及人民财产安全

仅以上三点,禁止放鞭炮这一条就应该逐步摒弃。而且2022年春节,被禁止的不仅是过年不让放鞭炮的问题。

03、除了鞭炮,还有3项旧俗禁止

1、禁止多人聚集

过年除了与家人团聚,也是亲朋好友相聚的最佳时刻。但如今疫情未得到很好的控制, 多地依然存在隐患。因此,禁止出现多人聚餐的现象,建议在家安全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禁止大摆宴席

表弟本来定于腊月二十结婚,但因禁止大摆宴席,只能将婚礼推迟。以往的过年前后,总会有很多人趁着放假结婚,设宴款待亲朋好友。

今年明确规定,红事缓办、丧事简办,为了自身与他人安全,大家需多注意。

第三,禁止外出性民俗活动

赶集、庙会、看表演、打铁花…每到过年,各地都会推出不同的民俗文化活动。一来是传承春节民俗文化,二来是让春节过得热闹一些。如今也规定,多地不允许举办聚集性的民俗活动。

Tips:这些旧俗被禁止,好像年味儿少了很多,尤其是对于孩子们。家长可以让孩子了解民俗歌谣,并且参与到过年的准备中,会让他们更了解年的有趣与意义。这是一种无形的传承,也在让孩子明白,过年的意义

枕边育儿寄语:

近几年过年的氛围感减少,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鞭炮,而是疫情的蔓延。为了保护每一个人,让大家都能够平安过年,国家采取了一些禁止措施。我们应该理解并给予支持,希望都过一个平安年!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