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的存在,不仅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衍生了一个个城市繁华中心,更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岁末年初,上海14号、18号两条地铁线全新投入运营。

至此,上海地铁线路总数已达20条,总里程达到831公里,在运营里程、列车数量、全自动驾驶规模拥有了三个“世界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横纵贯通 缩短时空

“老上海”陈珏在浦东生活数十载,见证了浦东的烂泥渡路上高楼崛起,也见证了地铁14号线从开工到开通的数千个日夜。

元旦小长假期间,家住金杨新村街道的陈珏和丈夫一起兴冲冲地坐上了刚开通的14号线,从云山路站出发,夫妻俩决定去真如吃碗热腾腾的羊肉。

要知道,在14号线开通之前,想从云山路到真如需要换乘三趟地铁,而今,云山路站可直达真如站,“只用了35分钟,太快了!”陈珏感叹地说。

陈珏的丈夫更是笑称,这两条地铁线是为他而设的。他说,“我在殷高路站那边上班,以前每天坐公交车去单位,顺利时候大概要70至80分钟,如果遇上堵车就更久了。现在每天坐14号线换乘18号线,最多50分钟就到单位了,单程缩短了半个小时,太方便了!”

“新开通的两条地铁线,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里非常重要的两条线路。”参与了上海许多交通规划研究的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陈小鸿教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从规划角度看,地铁14号线东西向横贯上海中心城区,18号线则是南北向纵贯上海中心城区。同时,14号线和2号线基本平行,18号线和8号线基本平行,而2号线和8号线的客流已基本饱和。不仅如此,14号线还是上海第三条A型车8节编组高运量的线路,运能强大加之途经的地区人流量大,特别是进入了小陆家嘴最核心地区。”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大家为何对这两条线反应较好了。”陈小鸿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同样认为,新开通的两条地铁线路“内容”很扎实,“地铁14号线和18号线不是孤立的两条新线,它们的加入,使上海地铁的运营车站超过500座,换乘车站超过80座,总体优化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在畅通交通大动脉、织密市域交通内网、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进一步降低通勤成本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刘士林说。

拥堵困局犹待解

小陆家嘴的交通拥堵之“困”众所周知,每个工作日的早晚高峰,面对如同潮水般的客流,唯一一条途经陆家嘴站的地铁2号线显得力不从心。

陆家嘴的飞速发展似乎远超当年交通线路规划时期人们的想象,金融机构和地标性景点在此集聚,上班族和游客带来双重交通压力,“对于小陆家嘴这样一个CBD, 仅仅依赖于一条地铁2号线是完全不够的。”陈小鸿向记者表示,“与其说当年没有考虑到小陆家嘴的开发量,不如说是没有充分预估到浦东整个开发发展的总量。”

“我们曾经专门研究过世界上各大城市CBD主要的交通方式、交通结构以及对于地铁的需求,结论就是,陆家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级城市的CBD,它的交通服务模式应该以公共交通为主,最好是地铁。”陈小鸿说。

经过记者多日观察,14号线开通后,陆家嘴地铁站早晚高峰的客流得到了分流,排队乘地铁2号线的乘客明显减少。

那么,小陆家嘴区域的拥堵是否能就此结束了呢?

对此,陈小鸿认为“并不乐观”。

“首先,作为一个CBD区域,小陆家嘴目前的地铁站点设置比较稀疏,这决定了其便利性不足。”陈小鸿,“我们要认识到,没有哪个地方单单依赖于地铁就能解决所有交通问题。以巴黎和伦敦为例,其核心区地铁站的间距相对更短,交通能够真正通过‘地铁加步行’解决。但由于施工方式不同,上海地铁站与站的间距大概在800至1000米之间。” 陈小鸿说。

在目前情况下,要解决好陆家嘴的交通拥堵问题,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规划和设计。陈小鸿建议,可以从两方面下手。

第一,将地铁站的出入口设计得更加人性化。“无论是付费区内的联通,还是付费区外的可达都需要加强。”陈小鸿强调,“我们可以借鉴东京地铁站的经验,他们的地铁站有很多个出入口,乘客可就近进入到庞大的地铁站内;同时,站内空间的设计也有特殊的考虑,地铁站的交通功能和各种城市功能有很好的结合。从这个角度看,在规划阶段做得更充分十分有必要。”

第二,尽可能完善与地铁站相连接的步行交通系统。“特别是对有地铁站、地铁出入口的人行道,包括人行道的宽度、密度标准,甚至立体步行系统等,都应有一些专门的设计要求。”陈小鸿补充说,“地铁14号线目前缓解了地铁2号线的运能问题,但如果要吸引更多人利用地铁出行,还需要设计更多便利的接驳系统,如小陆家嘴地区正在运营的专门从地铁站到所有楼宇的便捷公交,金融城一线、二线、三线。我们可以依靠地铁以及地面上便利的步行系统,最高效地解决交通问题。”

此外,陈小鸿强调,“城市核心区应该是一个高品质地区,在对高强度开发地区进行规划时,特别是轨道交通规划时,要做一些预留考量。”

城市文化新地标

两条新线路不仅令地铁换乘更加便捷,沿线多个独具特色的地铁站,更成为城中打卡新地标。开通以来,市民对其好评连连。

“新线路无论是地铁硬件建设还是文化环境设计,已不输于任何一个西方大都市。” 刘士林向记者表示。

纵观全上海地铁站,地铁14号线和18号线沿线地铁站内的设计风格最为鲜明,几乎每一个站点都通过建筑设计传递了其所在地区的文化特征。

位于杨浦滨江的18号线丹阳路地铁站内像是一座纪念馆,诉说着老工业区的百年沧桑与蜕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家嘴地铁站内,“金色的波涛”在一条数十米长的屏幕墙“翻滚”,如同浦东勇立潮头的姿态。

“这两条地铁的‘颜值’很高。”刘士林也在第一时间体验了两条地铁新线路,他对记者表示,“地铁和地铁站其实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特色文化景观和重要展示窗口。如18号线的复旦大学站,站厅层用了11首古诗文和亨利·墨菲绘制的复旦大学校园规划图布景,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诗意场所’,也打上了鲜明的复旦文化烙印。又如14号线豫园站的‘上海脉搏’设计,以母亲河黄浦江为底本,通过现代艺术的抽象和设计,给人美不胜收的视觉愉悦,完全打破了一般地铁空间的沉闷和单调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注意到,在复旦大学、豫园等地铁站内,已有不少乘客来此拍照留念。

不仅站点的“设计感”强,车厢内的细节也可圈可点。18号线采用温暖的原木配色作为主色调,14号线内是清新时尚的“马卡龙蓝”,配色时尚、符合大众审美。记者还注意到,18号线车厢内无线充电设备的使用率很高,网友对其的好评颇多。诸如此类,均不失为一座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刘士林还指出,新开通的这两条地铁都经过浦东新区,对于提升浦东服务能级、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治理样板、助力浦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等,都是十分重要和及时的。

当然,上海的轨道交通仍需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上海一要坚持人民城市的建设理念,把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交通出行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公共交通死角、孤岛及特殊人群的出行服务需要。”刘士林表示,“二要走地下交通资源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对于上海而言,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密度都已经很高,一些地区甚至接近极限,要想规划出新交通路线已非常困难,因此要像绣花一样地做好地铁规划,使宝贵的空间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应。三要进一步提升地铁空间的文化功能,通过空间更新和美学赋能,使城市的面子和里子一样好看,把上海地铁建成展示城市软实力、活力和魅力的长廊。”

记者手札

去年12月底开始,我的朋友圈里不断有朋友晒出打卡14号线、18号线的照片,大家对这两条线路齐刷刷地点赞。或是出于职业习惯,我忍不住怀疑,真的有这么好吗?

于是,我花了几天时间走访了两条新线路的各大站点,又花了两周观察陆家嘴站客流的变化。不得不说,对于上海地铁网络而言,这两条线路可谓是画龙点睛,既串联了很多热门站点,也弥补了很多过去线路设计上的缺憾,大大缩短了市民通勤时间。

在采访中,陈小鸿教授告诉我,在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地铁14号线就已开始规划建设。同时,14号线的一段路程与浦东大道基本重合,一个地下,一个地上。对于两条地铁线路开通的期待,以及对于浦东大道贯通的期待,可以说是上海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更是对上海城市硬件提升的更高要求。

报道里的三位受访者,均在上海生活数十年时间。通过他们的讲述,从市民角度、交通规划角度、城市软实力角度,让我进一步认识了这两条新开通的地铁线路。其中,陆家嘴的交通问题,我们不约而同地给予了特别关注,从过去单条地铁线超负荷运营,到现在双线并行,未来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又该如何预防、解决,都值得深入探讨。无论是长期参与上海轨交规划的陈小鸿教授强调的“便捷性”,还是专注于城市研究的刘士林教授所提倡的“软实力”,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建设人民的城市应从人民的需求出发。

责任编辑: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