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其芬抹了把脸上的雨,继续给战士清理伤口,但雨下得太大了,刚倒在伤口上的药就被雨水冲没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绷带绑好了,片刻又湿了。现在正值朝鲜雨季,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战士们的伤口整天整夜泡在水里,很多都溃烂流脓了,甚至造成终身残疾。

当时生活也苦,没有干净的水喝,总是干吃炒面,很多战士都解不下大便。到冬季的时候,零下20多度的严寒,在前期没有充足物资的时候,很多战士都冻伤了。

何其芬是队里的卫生员,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除了救护伤员,还临时负责掩埋战士遗体的事情。一次凌晨3点,从1前线运下来3具烈士遗体,原计划挖3个坑,再竖块木板做标记。

夜黑草深,脚下的土地又硬,还夹杂着坚硬的石块。美军的飞机不断在头顶盘旋,何其芬他们不敢用手灯照明,怕暴露目标影响战地安全,摸黑挖了半天也没挖出足够深的坑。

眼看着天就要亮了,他们没办法,只有把3名烈士的遗体埋在弹坑里。这是他第一次亲手掩埋战友,他们再也回不了家了,但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的姓名,这对他触动很深,他只能把这件事牢牢记在心里,以后找机会让更多的人知道烈士们的故事。

后来,战士的衣服上都写有或者绣着各自的姓名、部队番号和籍贯。看着这些牺牲的战友,何其芬的心里就像有团火在燃烧,他心里突然涌现了一个想法,他想办一个纪念馆,讲述这些将士们的故事。

1956年,何其芬转业,先后做过狱医、厂医,后来自己搞个体,一直干到70岁。

退休后,他一直想起以前的事,战场上的情景不断浮现在他的脑子里,看来,是时候把办纪念馆的想法付诸于行动了。

有了这个想法后,何其芬跑了很多地方,寻找当年的老战友、搜集与战争相关的资料,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场地,这些资料只能先堆在家里。

直到2016年清明节,他回乌溪镇老家祭祖,住在张村里的侄重孙何家祥知道他的想法后,把自己的家具厂厂房腾出来,给他办纪念馆。县里、镇里的领导知道后,也都很支持何其芬办纪念馆的想法,出面协调予以帮助。

在当年9月底,何其芬的老战士纪念馆竣工落成。

纪念馆300多平方米,陈列有历史图片664幅和军装、军功章、军帽、军用水壶、茶缸等一些志愿军军用品。这些物品大多都是志愿军老战士捐赠的。

2016年 10月25日,是志愿军出国作战66周年的日子,老战士纪念馆也在这天正式开馆了。

这天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温州、郑州、南京和马鞍山等地十几位志愿军老战士前来参观,大家共同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参观纪念馆的人越来越多,当地的一些学校还把这儿当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

几年下来,何其芬的退休工资都花在了四处找资料、找战友身上,除此之外,他还和几个老战友自费去韩国迎接战友遗骸归国,路费都是他找别人借的。

为了办好这个纪念馆,他前前后后花了19万多,亲戚朋友中有人不理解,问他:“整天看你忙忙叨叨的,你到底图个啥?”

他说:“烈士为国捐躯。我要让更多的人记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