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富起来了吗?

大多数人住着城里价值上百万的房产,每个月拿着几千块的薪资,背负着薪资一半甚至是六成以上的房贷,吃着十几块的青菜、猪肉,卡里的钱常年不超过4位数。

加不完的班,还不完的房贷,吃不完的快餐饭;读书时“三点一线”,上班后仍然“三点一线”;

除了工资不涨,房价、物价都在使劲儿上涨,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写照。此时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富起来了吗?

当前我国的居民贷款余额已经超过63.19万亿,其中个人住房贷款金额35.67万亿,超过7成的家庭背负着房贷压力。

若是14亿人平均一下,每个人都欠银行25478.57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贷掏空了家庭财富,从高储蓄型国家到名副其实的高负债型国家,我们仅用了30年而已。

实际上,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泡沫幻觉中,这种幻觉让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富起来了或快要富起来了。兜里连1万块钱都拿不出来,仍觉得几十万不过是小钱。

大学生尤为自信,超过62%的大学生自认为毕业十年后,能够达到百万年收入的标准。

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切,其实都是由200万亿货币投放催生的结果,也就是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描述的“货币幻觉”。对于这种经济现象我们并不陌生,隔壁日本便是前车之鉴。

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前夕,日本居民也普遍认为自己富起来了。

楼市和股市大涨,让许多人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再次崛起。只要四处借钱在东京买下一处房产,就能够享受房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实现财富自由和旅游养老根本不是问题。

但现实往往与梦想背道而驰,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给日本人当头浇了一桶冰水。此后,日本经济陷入增长停滞,工资常年不涨,日本年轻人也失去了奋斗的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都是货币幻觉

为什么说是货币幻觉,因为我们很多东西,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我们想当然地以为,上完大学后就业竞争力能够提高。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学生一毕业后,就要为找工作和收入感到焦虑,工地的木工、水泥工反而能够拿到300~800的日薪。

父辈在工厂上班,现在的大学生工作地点搬进了写字楼,成为新一代的打工者。工作回报不一定比父辈更多,工作压力不一定更小,更不用说工作的快乐程度。

买房的快乐是短暂的,还房贷的痛苦却是持续而长期的。

如果说买房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有人却将这个梦想炒作得无比昂贵。

或许每个即将买房的人都应该问问自己,人生短短36500天,为了买一套房子奋斗数十年真的值得么?

更危险的是,当我们掏空6个钱包买了房。以为拥有了一个美好的家,一处不断增值的资产,实现了财富阶级的跨越,却发现自己的人生已经被套牢了。

一次并不意外的失业,就可能将自己打入地狱。

甚至我们习以为常的外卖到家、电商上门,每天一杯的星巴克或是喜茶的小确幸,同样是货币泡沫的产物。

货币洪水带来了资本热钱,创业公司用热钱补贴用户,用资本换取流量,再靠海量的用户去股市套现,股票市场再去收割散户,我们转了一圈还是逃不过韭菜的命运。

更重要的是货币超发之水推高了名义上的工资,让我们有种富起来了的错觉,才开始养成了这些“消费恶习”。

我们真的富起来了吗?显然,每次付房租、扣房贷、还车贷,给孩子付培训费的时候,银行卡的余额不会说谎,它已经告诉了我们真实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债务套牢的人生

伟大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还说:“通货膨胀无处不在,并且总是一种货币现象”。市场经济运行是“无形之手”在指挥的,但货币发行却是“有形之手”的作为。

2007年,中国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40多万亿,14年里增加了200多万亿。

有形之手掌管了货币发行,却也不能用直升机往街上撒钱。为了将货币洪水放出去,必须要有承接债务的容器和通道,于是房地产、基建计划及学区房等配套机制应运而生。

老百姓感受到的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铁、高速处处通达,却没有觉察到伴随着货币的洪水漫灌入生活,我们已经被一个个的债务牢笼所圈禁。

家庭有了房贷、按揭贷、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不经意间家庭的债务总额就超过了50万亿,其中七成左右是房贷。物价、房价涨得越来越快,工资的涨幅却越来越慢。

以前每往房地产投资1元人民币,就能拉动8.2元GDP。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货币洪水驱动经济发展,所能拉动的GDP越来越少,所欠的债务却越来越多。

当投放货币拉动经济发展的效果越来越弱,甚至出现投放货币经济增长却停滞的情况,通胀或滞胀就出现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涨,唯独工资不涨的情况。

花钱买来的快乐总是那么短暂,债务的痛苦却经久不息。

不得不说经济的发展容不得“拔苗助长”,还是得循序渐进,抄近路虽然快,但很容易摔坑里再也爬不出来。

就像给经济K药,虽然大量投放货币能够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但久而久之不但会产生严重依赖,还会伴随着持续的债务痛苦,甚至会掏空经济发展的潜力。

为什么要货币放水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货币放水危害这么大,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债务驱动经济的道路呢?

根源就在于,我们太缺乏耐心,因为每个人都想尽快过上好日子。

如果我们能在30年内就让14亿人,过上欧美人花了300年才过上的好生活,那么欧美人岂不是成了大笨蛋?

经济有周期,发展需要积累,技术需要沉淀,大路虽然宽敞,但却无比漫长。于是,我们在过去的30年里逐步开始抄近道,条条产业赛道都试图弯道超车。

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以创新和技术来驱动生产力的进步,才能形成内生增长的和谐的生产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洲在工业革命之后,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不到1%,但也正是这个1%,让欧洲和后来的美国站上了世界的巅峰。

以房地产投资来拉动经济,社会资金只会在银行、开发商、炒房客之间无效循环,对经济发展产生不了足够的正反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房地产泡沫破灭。

用债务和货币的冲击力来加速发展,就会导致如今的工资跟不上物价的生产关系,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滞胀”。

事实上,当经济增速严重下滑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逐步迈入滞胀区间了。

滞胀之下,普通人能做什么

如今,随着疫情席卷全世界,严重扰乱全球供应链,能源和原材料大幅涨价带动物价暴涨。由此形成了类似1970年的供给冲击,通胀的压力不会在短时间内就消失。

对于已经陷入通胀陷阱的经济体来说,供给冲击之后就是经济滞胀。

那么这一次的供给冲击,将可能把物价和房价推高到极限,并且把工资带入到快速下滑的通道,工资与物价的差距更为惊人,将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痛苦。

1980年,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通过加息和忍受通缩,主动刺破美国的经济滞胀,由此有了“沃尔克时刻”的说法。

普通人无法指挥“有形之手”,去刺破整个经济的债务泡沫,左右经济发展的趋势。

但我们可以选择刺破自己人生的泡沫,即缩减自己的债务,压低自己的消费,控制自己的欲望,来找到自己的“沃尔克时刻”。

大胆地给人生做减法,忍受短期的痛苦,逃离长期债务的矩阵。勇敢一点,当我们逃离欲望的陷阱之时,我们失去的只是债务的锁链,得到的将是久违的快乐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