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研究这么一个话题,关于如何让自己真正的快乐,同时还能自发地变好。

起因是来自于我去年年底的那次(可以戳蓝字重温),我是高敏感又是思考型,经历过大起大伏的心路历程后,就容易产生一些“形而上”的思路。

那次滑雪我是真的害怕,害怕到持续的心跳加速,但当我真的可以自己独立滑下初级道时,我是真的开心。

这种开心不像花钱买东西的开心那样短暂,也不像打游戏那样结束后还会陷入一段心情低谷。

这种开心的感觉很久,而且持续提供了我正能量,就是不仅开心,还让我觉得,自己在滑雪上可以更好。

而这种正能量还引发了我其他一系列的反应,因为正值跨年,我突然对新年充满希望,觉得自己在新的一年可以做到更多,生活学习工作可以更加有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我就想到了这种心理状态不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吗,真正快乐而且还能自发想要变好。

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

1

多巴胺和内啡肽

要说这个话题,就必须先了解一下,我们身体里的两个物质:多巴胺和内啡肽。

多巴胺,大家不陌生了吧,经常会听到说,多巴胺分泌了,人就很开心。看个韩剧/吃到冰淇淋/买个包包开心了,都是多巴胺在分泌。

但也是这一次滑雪经历,我才真正了解到,多巴胺不是完全等同于开心快乐,多巴胺的本质是期待奖赏。

也就是说,多巴胺的分泌峰值是在我们期待的时候,而实际真的得到时并不会增强。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成人经常哪怕很累了,还是毫无意识地点下一条视频;孩子哪怕那些动画片都看过也没啥意思,他们还是沉迷其中一集又一集。

这就是多巴胺在起作用,它在告诉我们,下一个会更好。于是,我们为了追求那种即时的快感,就会不断不断地进行重复的行为。

很多上瘾行为就是是多巴胺的副作用,因为 多巴胺是短暂即逝的,虽然可以给到我们暂时的开心,但是更多的不是成就感,而是饥渴感。

再来说说内啡肽,它也被称为“快乐荷尔蒙”,所以稍不留意,就容易和多巴胺混淆起来。

但内啡肽带来的快乐,不是那种即时high,而是给人轻松愉悦,内心平静的状态,更像是成就感的体验,会让人内心满足,而不是快感过后很空虚。

而且研究发现,人体产生内啡肽最多的区域以及内啡肽受体最集中的区域,就是学习和记忆的相关区域。

因此内啡肽还能让人做事注意力集中,持续攻克难题的动力。

2

拥抱内啡肽世界

可见,我这次滑雪所产生的快乐,不是多巴胺,而是内啡肽。

而这就是打造一个真正快乐并且自发变好的孩子的关键所在,远离多巴胺产生的快感陷阱,多去拥抱内啡肽的世界。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下面这些方法,大人和孩子都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运动

这件事在我滑雪上已经显而易见了,但这里要注意,并非所有的运动都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

研究表明,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才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一般来说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就能有这样的效果。

为什么很多运动,没体验过的朋友都觉得又苦又累,但投入其中的人都甘之若饴。

比如,我之前跑马拉松,就体验过“跑者高峰体验”,就是突破了一段痛苦撞墙期,进入到了身心放松的愉悦状态,原来这就是内啡肽的作用。

因此,之前一直和大家强调孩子运动的好处,今天又一次从其他角度得到了佐证。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一定时间/强度的运动,所以从小开始,打造一个积极爱动的运动习惯更加重要,慢慢循序渐进。

2、持续稳定的健康社交

“一见钟情”是多巴胺,而“长久幸福”就是内啡肽。

优质社交,不管是爱情、友情、亲情,都是需要用心经营,当我们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去做一些事情,而且可以想象到他们的反馈后,这会大大刺激内啡肽的分泌。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们的第一个稳定社交圈,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有满满的安全感很重要。

然后,日常让他们参与到家务劳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家庭里被需要,价值能力被看到,对于他们的内啡肽分泌是非常有帮助的。

同时,从小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在进入到幼儿园/学校后,可以更好地融入,让他们感受到归属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3、积累“坚持”的成就感

内啡肽是延迟满足,那些需要坚持的事情,做到了做成了,仅仅“坚持”本身,都能促进内啡肽的分泌。

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些需要去坚持、需要去努力、够一够才能达到的小目标。

但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开始不要给自己定不切实际的宏远目标,这样反而容易沮丧受挫。

比如,孩子不想骑自行车了,可以和他说,骑到前面红绿灯就不骑了;自己不想学育儿了,可以和自己说,看完这本书做好笔记就不看了。

哪怕每次想放弃前,通过努力再坚持一点点,这也能激发内啡肽。

大家自己回顾一下,是不是有时候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坚持,真的做到了,反而也就能继续保持下去了,这就是“内啡肽”在发挥作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适当“禁欲”

最后一点并不直接针对于内啡肽,而是降低对多巴胺的依赖,从而让自己更加快乐。

上瘾行为最大的副作用是耐受性的阈值上升,而人为了追求多巴胺,就会不断提高“需要剂量”,比如甜品上瘾就是暴饮暴食;游戏上瘾就是不眠不休。

所以适当“禁欲”是有帮助的。 这就是为什么成年人进行一点向内探索的修行是很好的,是可以摆脱大脑对于奖赏机制的依赖。

对于孩子来说,最关键的就是一开始养成好习惯。

比如建立起了良好阅读习惯和运动习惯后,再引入视频(这也是为什么都会建议2岁前孩子不要接触视频)。

比如,幼小衔接的时候就建立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坐姿、专注力、计划性等,而不是只关注知识的学习。

换句话说,当孩子是白纸的时候,先让他们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成就感,分泌内啡肽,从而正向循环固化好习惯。

希望今天这篇,可以帮助大家都拥有觉察。

下一次,当我们想要什么的时候,可以区分是自己真的想要还是多巴胺在起作用。

并不是说绝对的不要多巴胺,但当我们有了区分后,就能更好地选择。

警惕不要让自己和孩子都习惯了多巴胺这种快速易得的方式去获得“快乐”,从而逐渐失去探索未知的好奇,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才能获得快乐的事情,比如说:学习、阅读、思考。

让我们都能两者都要,但更明白,真正高级持久地快乐都需要付出努力。

正在团

大J叨叨叨

先来提醒一下《,到这周日(1/16)就要截止了,有兴趣带着孩子去看儿童剧的朋友们不要错过了。

对了,我出差来北京了,受邀参加TWP腾讯智慧育儿盛典,见到了很多老朋友,也作为代表参与了发言,还得到了一个奖。

还是很开心的,就想第一时间和你们,一直陪伴我的云闺蜜们~

觉得文章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