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坚持错误的对台政策,立陶宛政府正在面临一波又一波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和中国的双边贸易出现了停滞,连带着立陶宛同别国企业之间的商业往来也受到了影响。其次就是欧盟和美国并没有展现出预想的“坚定支持”,欧盟甚至明确表态,在短时间内甚至无法让所有欧盟成员国在立陶宛问题上达成共识。
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由于立陶宛政府过去几个月里一连串荒腔走板的外交策略,导致该国在国际贸易领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立陶宛的工商界已经对此抱怨连连,就连立陶宛现任政府的民众支持度也创下了历史新低,最终导致政府内部之间爆发了府院之争,总统和总理之间互相甩锅,议会和政府之间推卸责任。

而为了稳住立陶宛这个来之不易的“友好国家”,台当局此前曾许诺要设立一个2亿美元的“中东欧投资基金”,美其名曰是为了“对立陶宛工业的初步投资,建立长期的经济关系”,实际上就是为了方便接收那些被中国大陆拒收的立陶宛商品。可是台当局万万想不到的是,当初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公开向中方“认错”,称允许台当局设立所谓的“代表处”是一个错误决定,台当局就忙不迭拿出2亿美元来笼络立陶宛,可是该国副外长近日又向媒体表态,“没有料到支持台当局会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接二连三的冲击让台当局又不得不再掏出一笔巨款拯救和立陶宛之间的关系。
援引环球网12日的消息,据多家台媒的报道称,立陶宛经济与创新部长阿尔莫奈特于11号当晚,同台当局相关部门进行了一场线上会议。

期间台当局极力赞美双方的特殊关系,同时还宣布将继续加码10亿美元的融资额度提供给立陶宛企业,促进双方的产业共同发展。而除了钱款之外,台当局还提出在半导体人才、半导体发展、生物化、卫星、金融、科研等六大领域,同立陶宛展开积极合作。不过台当局还格外强调,这些钱属于“投资”而不是“援外”。而立陶宛则认为,虽然具体投资项目还没有敲定,但是立陶宛对于半导体、激光以及生物技术的投资“颇有兴趣”。
事实上,立陶宛政府即便现在已经意识到,和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持相反立场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恐怕也不会让立陶宛政府在短期内回心转意。

因为立陶宛发现,即便他们不能从美国和欧盟身上获得补偿,但是台当局显然是一个绝佳目标,为了维持自己是一个“独立实体”的假象,台当局不愿意放弃任何在国际社会展现自己的机会,而在所有机会当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和一个真正的主权独立国家建立联系,特别是在台当局接连失去所谓的“邦交国”之后,“玩命砸钱”就成为了台当局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立陶宛政府显然看穿了台当局的本质和目的,因此剩余的工作就是从台当局手中榨出更多的经济利益,来补偿因为得罪中国而遭受的一系列损失,否则这场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对手的比赛,立陶宛政府将输得碗底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