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爽 张迪 滨州报道

冬日的滨州里,在高标准农田的沃土上,绿油油的麦苗正在茁壮成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一个个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稳步推进……一直以来,滨州以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总抓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着力壮大富民产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建特色品牌、发展新型业态上聚焦用力,全面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一幅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画卷正在滨州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这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高标准农田让种地摆脱“泥巴腿”

说起种地,很多人脑海里出现的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但这对于邹平市明集镇牛官村村民孙淑芳来说,已经是太遥远的事儿了。现在,她一个人、一部手机,就能完成200亩农田地从种到收全过程操作。

农田里安装的指针式喷灌机

“我们现在种地,从播种到收割都有专业的公司来做,机械化程度高,2021年新安装的指针式喷灌机,更是解决了浇地的麻烦。”孙淑芳一边说着,一边指着农田里像指针一样的机器介绍,这种喷灌机半径可以达到200多米,灌溉面积300余亩,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节水60%。要知道,这种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是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省水、省地、省时、省力,据测算,水利用率由原来的65%提升到了85%以上,亩均可节水25%,灌溉成本降到15—20元/亩。

不仅如此,随着耕地质量监测点、气象监测点等配套设备的建设,大数据、云计算、农业物联网的打造,农机合作社、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这一系列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的不断丰富,让“拿着手机能种田”变为了现实。“我家的地是啥情况,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庄稼长势、水肥湿度、病虫害等都能随时掌握。”孙淑芳说,当地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种粮大户提供农情信息、农资采购、农业生产等全流程服务。

近年来,滨州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丰富建设内容,大力推动粮食高产创建、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等各类资源要素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集聚,大幅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户在手机上就可以查看自己农田情况

现代化的农耕方式让滨州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省时省力、能挣到钱,更让规模化生产逐步深入,稳粮更有保障。据了解,滨州高标准农田建设获得2021年全省高标准农田项目评审“好”等次;博兴县、邹平市被认定为2021年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04个、416万亩,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 。

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融合发展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现代农业机械,农民的“金扁担”不仅挑得越来越好、越挑越稳,也挑起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希望。然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滨州,不仅是农业大市,更是全国唯一一个粮食产业经济超千亿的地级市。立足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优势,滨州特色产业向着高质高效发展,不但培植形成了“粮棉菜果牧渔”六大主导特色产业,还打造了粮食加工、畜牧水产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沿黄小麦产业集群、沿黄肉牛产业集群成功列入2021年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支持范围;滨城区、阳信县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的沾化冬枣、阳信肉牛、滨州对虾等特色农业品牌也日渐家喻户晓,而中裕、西王、香驰等78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更是引领着滨州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中裕的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将加工好的食品打包

说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不得不说中裕。在滨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的中央厨房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再过不久,这里将成为小麦精深加工重要一环,完成烘焙食品、速冻食品、节日食品、功能食品的加工生产,推动小麦产业向下游延伸、差异化发展,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央厨房项目是“中裕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的一部分,产业园将打造产业链作为核心竞争力,重点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前在园区内,小麦只有30%的精华部分用来生产各类专用面粉,进而做成面条、馒头等主食,其余70%次粉和中路粉则进入深加工,生产蛋白粉、特级酒精、膳食纤维、赤藓糖醇、蛋白肽等产品。

从这座中央厨房往前追溯,一条从小麦育种开始直到餐桌服务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清晰呈现,三产融合发展,实现“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猪养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餐饮商超服务”等闭环经济圈,各产业间、板块间互为源头,互为终端,达到了“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实现了“粮头食尾”的融合业态,这是中裕成为行业龙头的秘诀,也是带动滨州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

惠农政策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这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农业发展的最终风向标还是要落在广大农民朋友的幸福指数上来。

随着集成化、规模化、机械化耕种模式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农民务工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解决?在沾化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投资商+运营商+合伙人”的运营管理模式就很好地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同时实现了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助力乡村振兴。

农户在沾化区科技创新示范园劳作

沾化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采用“投资商+运营商+合伙人”模式,公开招募菜农合伙人,打造“物业式”、“保姆式”服务,为菜农提供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安全防护、市场销售、产品检测等全流程、标准化服务,农户可直接“拎包入住”,实现城区失地农民向“新型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前不久,16名菜农经过层层面试、选拔与考核,成为了科创园种植棚的“合伙人”,有着十几年种植经验的沾化区富国街道菜农张红村就是其中一位。“刚来的时候对大棚种植有顾虑,在种植和销售方面都有疑问。来了科创园之后有技术员手把手教种植,销路也有保证,心里就放心了。”张红村说。

不仅如此,滨州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落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乡村华丽“蝶变”等都在各方面提升着农民朋友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仅2021年,滨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兑付5.8亿元,涉及农户45.38万户;农机购置补贴兑付6127万元,补贴农业机械4573台(套)。大力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小麦投保307万亩、玉米投保380万亩,主要农作物投保率达到78%,目前已赔付2743万元。加大资金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组建全省首家市级金融支农联盟,新增担保农业经营主体5296户、“鲁担惠农贷”29.65亿元,积极解决涉农企业和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的资金难题。与此同时,全面开展路域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市排查4900多个村居环境,清理废旧房屋及残垣断壁6661处,各类垃圾769.84万吨、三大堆18.63万处,典型经验入选省农村环境整治典型案例。实施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集中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4个、创建100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县市区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美丽乡村和乡风文明典型。

田野,孕育着丰收的期盼,农业,走出铿锵的步伐。2021年,滨州粮食总产80亿斤以上,喜获十六连丰,这是实力,也是底气。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富强滨州的征途中,滨州正向着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富裕的乡村振兴攻势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