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会想到外出散个步,也会损失近六十万呢!“让钱生钱”是很多人的愿望,但随之而来的,确是骗子的乘虚而入,最近杭州的程大伯便被“散步认识的人”利用这种心理忽悠走了59万,真是窝心啊!

日前,杭州的程大伯在早上散步时,偶遇一名男子吴某,该男子热情的搭讪。聊天过程中,程大伯不经意地提到了,想在杭州的四季青商场“租个摊位做生意”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某当即表示自己的人脉广、有门路,可以帮大伯弄一个杭州四季青商场的摊位。据大伯介绍,吴某聊天时,使劲吹嘘自己说,“四季青的摊位”搞不定的,都可以找他,他一定能搞定;在杭州有什么事情,他都可以搞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要说十几个档口了,就是五十个档口都能搞定的,没有吴某搞不定的事情。听到这些话,程大伯有点心动了,便当即与吴某互加了微信。随后,吴某说办理此事需要钱,去上下打点关系。之后,程大伯通过支付宝,陆陆续续转给了对方59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话术,虽然老套了点,但真的把程大伯给忽悠住了,针对吴某的办事能力,程大伯深信不疑。但租摊位的事情迟迟没有进展,最终四季青的摊位也没有搞定。为此,程大伯多次讨要“之前转给吴某的59万”,但吴某一直拖着不还,结果钱也没有要回来,吴某只给程大伯写了一张借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吴某一直欠钱不还,程大伯越想越不对劲,于是就去派出所报案。因为吴某和程大伯的联系基本上都是用微信语音电话,没有任何文字和录音,光从微信的聊天记录上,看不出吴某是否承诺“帮大伯弄摊位的事情”。

民警核实了吴某的身份证号码,确认是真实的,但因为吴某写了借条,所以民警只能建议程大伯,走司法程序。目前程大伯已在找律师,用法律途径去解决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陷阱时常出现,五花八门的套路常常让人难以识破。由于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慢,警惕性较差、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够。

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普遍较弱,对陌生人的打招呼、套近乎疏于防范,盲目地轻信陌生人的能力,更容易落入不法者的圈套,最终受害的往往是老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花样百出的陷阱,老年人出门在外时,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学会察言观色,不要轻易地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特别是在遇到对自己异常热情的陌生人的“搭讪”,不要轻易露财。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若有陌生人让你掏血汗钱时,一定要与家人、朋友多沟通,时刻要提高警惕,切不可轻易地将财务转交给陌生人。

老年人在投资时一定要注意增强风险意识,保护好自身的权益。此外,子女也要经常陪伴父母、多和父母沟通,避免给外人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