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的科研机构,发布了一篇论文,就是指出了在未来的高超音速版图上,如何使用红外制导,这个问题似乎可以解决,那么今天我们请到了。高超音速武器系统,是目前世界一些军事大国,正在积极开发的新型武器装备,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飞得快。
什么是高超音速,可能有些网友知道,有些网友不知道,这音速直接分成几个阶段,0.8音速,那么它下面是亚音速,那么0.8到音速的1.2倍,跨音速,那么到了音速的五倍,那就进入了高超音速这个范畴了,因此高超音速武器,它的最低速度,起码要达到音速的五倍。五马赫那个门槛嘛,那么现在开发的很多,超音速武器、高超音速武器,大概超音速大概五倍、十倍,十五倍,甚至二十倍,特别是些导弹载入弹头,甚至能够达到音速的二十五倍,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要遇到一个问题,先进入热胀,表面温度非常高,这个几百度、上千度,甚至二千度。
热胀问题啊,战斗机也会碰到,现在战斗机一般不超过音速的2.5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超过2.5倍以后,就会遇到热胀问题,就是一弄气动加热就出现了,这个出现以后,机体 特别是机头、机翼前缘,这个表面温度,就上到二百多度 甚至三百度,就看你这个速度多少了。如果是超音速两倍左右,机体表面的温度,大概是一百多度,一百二、三十度,这个问题不大,就是一壶开水浇在你那个机翼蒙皮上吧,烤个肉还行,它能受得了,但是你到了二三百度、四五百度,那么用的一些基础材料不能用了,特别是铝合金它本身这个融化温度,到了一定程度,它即使是没有融化,它的那个强度就不行了,不能用了。因此高超音速武器系统,需要采用新材料,像一些战斗机,超音速三倍的战斗机——米格-25,它用的是不锈钢来做的,还有那个女武神XB-70也用的不锈钢,蜂窝钢,它是用的这个钛合金,钛合金的抗高温能力比较强。
但是当初苏联的这个,加工能力弱,它有钛合金,但是很难加工,我看这个70里边好像也用了一批,就是零点几毫米的那种蜂窝状钢板,它也在那焊,就是除钛合金之外它还用这么一个,还用很多。包括波纹,那个蒙皮,它是热胀冷缩嘛,它钛合金跟钢结构还混在一起用了,属于那种,当它这个成立体以后,可能是用钢的啊,蒙皮是用钛合金,现在可能就要用,抗高温能力更好的、先进的复合材料了。比如说碳纤维复合材料等等这些东西,因为你速度再往上去,它的温度会不断地提升,你像导弹的载入超音速二十倍、二十五倍,那个温度是上千、一两千度了,那么什么样的金属材料都受不了。这个时候你需要解决一个抗热问题,还有一个降温问题。
那具体来讲,就是到了红外制导这个话题啊,我们知道红外制导前面肯定是个窗口,光学窗口,就是光学窗口那个玻璃啊,它应该是,比如说我们说一个五马赫左右的水漂弹,或者是五马赫左右的一个吸气弹,它的高度还不一样,可能它们面临的不同的高度,都是五马赫,它们的温度可能会有多大差距,一般来讲弹体的头部的温度是。你往后,这看你要是,比如说都是5马赫,比如说5马赫,可能我估计大概七八百度,一千度左右,因为这个跟外形还有关系啊。这个你只能现在大致估一下,现在你它不用弹头体了,要用弹头体好多抗冷也不强,现在就用的是二元尖劈这种形式,像个斧头尖似的对吧,当然它是为了乘波飞行,按照这么设计。
同时呢,这么布置可能,一些散热的问题,或者技术,可以应用上去,关键是你这个红外探头,放在哪个位置。放在头部,那个地方温度是非常高的,恐怕你是要换一个温度相对来低点的,比如说机腹,这个位置可能是在激波后边,因为它不是说,哪个地方都是那么高的温度,温度高了以后,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就是你用什么样的罩子,窗口加热也很讨厌,这个窗口你是玻璃的,恐怕你就要用特殊的玻璃,来抗高温。但是特殊的玻璃,可能也抗不住,我看现在好像是论文里边说是,比如说用蓝宝石和金刚石比较多,但是它的抗高温性能可能是好一点,但是温度再高了,它也受不了,因此还必须给它降温,说抗高温是一个问题,降温,主动降温,是一个问题,如果你不给它降温,那玩意还是顶不住啊。那么放哪个位置很关键,同时采用什么样的玻璃很关键。
第三,降温手段,用什么样的降温措施,我们知道红外探测系统,它本身这些元件就要低温,还能提高它的探测精度,自己本体范围先降低再说嘛。但是这个只是用于探测用的,它并不是抗高温来研制这个东西的,起码这些玩意,外面都得有玻璃罩,或者是玻璃窗。那么这些东西抗高温就是很难了,因此必须采取降温措施,那么现在这篇论文里提出来这个降温措施,喷嘴、喷冷气,喷嘴怎么喷,它说是拿40个微型喷嘴,要形成一个冷却的强冷气膜。我觉得那个40个,主要是为了控制飞行器,一个呢,是在飞行器的某些部位,你喷出冷气会改变它的气动特性,它好像说的是,就是围绕光学窗口,设置40个微型喷口,那个好像它还讲是飞行器,如果是比较大的啊。
你喷在飞机的不同表面,它也能给飞机具体降温,整体降温,那么这个窗口,到底是1个 还是40个,怎么说原理何在。就这个是关键,它用的什么样的措施去给它降温的,如果你在机体里面搞一个,比如说这个冷气瓶,用一个冷气瓶,那么冷气通过一个拉瓦尔喷管,喷出来,。它就可能喷出冷气,它说的是三马赫的那个冷气喷出嘛,拉瓦尔喷管呢。这个可能很多观众不是很清楚,那么咱们都见过文氏管,先压缩后设置放开那个,但是这是亚音速的,它的特点是,这就是说截面越小,这个流速越高,截面越大,流速越低,那么出了这个口以外,以后也是这么个规律,但是拉瓦尔喷管不一样,它是通过高压空气,通过一个收缩的这么一个喉道,喉道最小的这个位置上,气流到了一处了,到了一处以后,再往前走。
它继续就是扩张了,扩张的时候按理说,文字管是要降低速度的,你扩得越大,速度越低,它不是,扩张以后速度继续提高,那么据说它们的这个拉瓦尔喷管,最终的流速在出口处超音速三倍,这个时候呢,就可以造成一个非常低的温度。那么是不是这个情况呢,我觉得你可以,论文上好像说的是这个意思,说的是三倍音速拉瓦尔喷管,然后变成了一个40个微喷管环绕着,形成一个气冷膜,这气冷膜造成导引头的窗口,可以快速降温,那么这么这个张开的口子,就能降温吗,现在是这个很多人表示怀疑,我觉得你可以体验一下。
如果是你到机场,机场就有很多那个充气瓶、冷气瓶,这个冷气瓶的口就是收了。你在夏天你把这个瓶打开往外换气,那么它先是这个收缩,然后再从这出来,但是它没有这个喇叭口了,但是出来的冷气,在冷气口的边上是结霜的。温度非常低,那么它这个原理是对的,可以说这是一项创新性技术,把一个普通的一个原理,用在了高超音速飞机上,而且中国人第一个采用,效果应该很好。那么如果说是实现了,热成像导引头放在了高超音速武器上。那么我看国外一些评论说,这个可能要比美国领先了好几年,那么一旦成功之后,实际上我看到论文写得很有意思,说将来为高超音速武器,打击地面目标、海上目标,还有空中目标,提供了一个有利保障。
高超音速武器如果能够打击空中目标的话,那就意味着,它的导引头的水平,它打击的目标的范围,都跟以前完全不一样,那如果我的空空导弹是超音速五倍呢,六倍呢,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给导引头降温,因为速度高了以后,这个弹体的头部温度很高的,不要说红外,就是雷达,弹载雷达,由于它的雷达罩的温度很高,也对雷达的正常工作会产生影响。如果速度再高,高到音速的二十倍,就进入热胀了,它边上都变成等离子体了,那么等离子体被称为等离子鞘,这等于一个宝剑给你弄了个鞘放在里面了,看不见这个宝剑了,这个宝剑也看不到外面。因此用这样的技术,能够解决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探测问题,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
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性,比如说有没有可能,比如说我们某型高超音速导弹,可以飞行上千公里之后,根据我的雷达引导,或者某种引导,直接可以在千公里之外,攻击对方一些大型的飞行器呢。比如说预警机、加油机,或者是反潜巡逻机这样的目标,我觉得这有点难度,要千公里的 你就要覆盖一层,然后再重返大气层,重返大气层这个速度,可能是超音速二十倍左右,这个速度有点太高,如果你要捕捉空中的机动目标,那么要么靠雷达,要么靠红外,反正有引导才行。而这个时候由于温度太高,而且它又必须设置在头部,这个难度就更大了,你要不是一般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如果我把这个探测装置放在,弹体的下面,这个地方温度稍微低一点,你再加一些降温措施可能能好。
当然我也希望中国的科研人员,能够把弹体的这个降温措施,特别是弹头的这个降温措施,能够发现更好的办法把它降温,最终让它能够作为,雷达导引或者红外导引的这个盖子,从而打击更多的机动目标,但是什么时候能实现,不知道。但是起码我们现在已经开了好头,而且在这个方面世界领先,关键在这个领先不是抄人家的,而是我们独自创新出来的。如果高超音速武器,能够使用红外制导,这就意味着它打击的目标,不仅仅是战略目标了,而且包括了更多更多种类的战术目标,而打击纵深这么大范围之内,对各种战术目标进行可以打击的话,那就意味着对方在我们千公里范围之内,它的整个战场、作战体系,都没法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