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三河六岸风光绚丽、湟水清波候鸟嬉戏、城乡干道杨柳依依、柏油马路干净整洁、老旧小区焕颜一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走进我省东部河湟两岸,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城乡呈现于眼前。

地处青海“东大门”的海东市,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规划交替的历史节点,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智慧感召和力量引领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决心和自信,锚定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目标,踏着新时代节拍奋勇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态海东。摄影:陈俊

  “创卫”势在必行

国家卫生城市是当今我国对一个城市卫生水平综合评价的最高荣誉,是一座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标志,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前提。

我省西宁、格尔木、德令哈、玉树等市相继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前除海东外的地级市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因而海东“创卫”势在必行。

东部门户、河湟明珠海东,是进藏入疆的交通枢纽,是兰西城市群的核心腹地,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布局、商贸流通、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之自身具备的资源禀赋以及城市发育进程,现实决定了“创卫”是历史进程所需,更是人民福祉所系。

从马队云集的商贾驿站到现代交通频繁的枢纽中心,从传统村落到高楼林立,海东这座沿袭了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城市,经历了无数次蜕变,逐渐成为具有河湟特色、高原特征、生态园林特点的城市,一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益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初具雏形。

当前,海东正处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形态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的“三大历史转变”时期,“创卫”是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最基础、最根本、最亟须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形象打造的最有效途径。

“‘创卫’既是海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四地’建设、实施‘五个示范省’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迈上高品质生活,实现‘五个新海东’建设的使命所在。”海东市委书记王林虎一语道破为什么创的深层次原因,随着产业布局梯度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城市之间吸纳投资竞争日趋激烈等背景下,环境面貌、生态容貌、精神风貌成为一个城市能否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的关键因素。

所以,必须要持续改善城市发展环境、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增颜值提气质,近者悦远者来,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海东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清水秀间的网红打卡点——扎碾公路。

  “创卫”正当其时

“创卫”,不是单纯的卫生工作,也不是简单的打扫卫生,而是一座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的集中反映,是衡量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准,涵盖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因素,最终目的是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海东市紧扣“国标”7项及系列评价标准,制定《海东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将乐都区、平安区和河湟新区纳入“创卫”范围。

于是,“双城三区”为主,辐射带动“四县”模式,成为海东“创卫”工作的一大特色,衍生系列亮点: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辖区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国土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把卫生城市创建意识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

实施健康海东行动,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满足人民群众经常性的体育锻炼需求;根治乱堆乱放、乱涂乱画等各类城市管理顽症,不断提升海东靓丽颜值;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和厕所革命为抓手,着力推进三大流域综合整治,着力构建田中有城、城中有林、林田丰茂、山清水秀的城市新格局;推进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学校、医院、企业、社区等重点场所基础设施短板,确保环境持续优化,群众健康持续保障;排查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风险隐患,大力度、高频次开展食品虚假宣传整治,通过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的专项治理,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总有一种风景让人永久留恋,总有一种美丽令人难以忘怀,总有一种情怀是诗与远方,这是对平安区古城乡石碑村“创卫”背景下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现代化新农村的诗意描绘。

其实,“创卫”的实质,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增强后劲,最终让人民群众从中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彩土乡人文美。

  “创卫”吹响号角

为破解如何创的问题,海东市高起点绘就“创卫”路径: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部署具体工作,开展相关培训,制定创卫规划和年度计划,列出项目单、时间表、路线图;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对照方案与评定标准,夯实基础,查漏补缺,攻坚克难,重点突破,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达标,完成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向省爱卫会申报;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通过省级考核评估,力争通过全国爱卫会技术评估和暗访检查,并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命名。

目标已确立,号角已吹响。海东正向该干什么、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集中发力。

创新性把“创卫”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与革除积弊陋习和移风易俗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实现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城乡融合,并让每个生活在海东的市民,主动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陈规陋习和不良习俗,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道德风尚,把文明健康卫生习惯融入生活中,成为独具海东本土特点的两大特色和全新亮点。

聚焦“创卫”究竟能给百姓带来什么实惠,答案显然是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质量显著改善、生态与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管理与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居民健康卫生水平显著提高、群众生活更加舒心安逸……

“来,把框架放到这里。”在平安区湟源路,两名环卫监管员将1平方米的框架置于地面,用毛刷将框架内尘土细细扫至小簸箕内,再将尘土倒至电子秤上称重,之后将称重结果上传至监管中心QQ群。其实,这是平安区以打造全市最干净整洁、最文明有序、最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而开展的“以克论净、美丽平安”常态化细微举措。

如今,海东市民正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创卫”中,主动增强创建意识、卫生意识和法治意识,自觉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爱护公共环境卫生设施,争当文明使者。

“创卫”主战场不仅仅聚焦市区,而是城乡“一盘棋”一体推进。

走进乐都卯寨,可浏览到“两座青山相对出,卯寨美景入画来”现代之美;高庙风情古街再显灿烂河湟文化之余,干净整洁美观宏大已成为农村最具代表的时代进步元素;穿行于平安区三合、石灰窑、古城、沙沟等乡镇,随处可见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人文底蕴不断活化的乡村“串珠成链”。

上下同欲者胜,万众一心者兴。

当前,海东市干部群众实现全民动员、全员覆盖、全城参与,行动向创建聚焦、精力向创建集中、力量向创建倾斜,并集中向生活垃圾收运短板、市政设施管护短板、划行归市运行短板、市民行为养成短板等不足集中发力。

通过“创卫”,“人文乐都、古驿平安”城市底色和成色将得到极大拉升,增色“魅力民和、七彩互助、山水化隆、和美循化”美誉度和影响力,海东这座“田中有城、城中有林、林茂田丰、山清水秀”的新城正快速崛起!(作者:陈俊)

  【记者手记】创卫,让家园更美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健康、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成为广大群众共同的愿望。

创卫,则是一项民心所向的社会综合工程,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近年来,我省西宁市、德令哈市、格尔木市、玉树市相继创建成功国家卫生城市。2021年12月25日,海东市组织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描绘出创卫蓝图,吹响了创卫号角。

当前,海东正处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形态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的“三大历史转变”时期,创卫活动是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最基础、最根本、最亟须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形象打造的最有效途径。

从全省来看,除海东外的地级市、县级市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海东创卫工作势在必行。同时,随着产业布局梯度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城市之间吸纳投资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背景下,环境面貌、生态容貌、精神风貌成为一个城市能否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的关键因素。

由此,记者认为,“创卫”是文明进步的需要。卫生是文明的标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创建一个卫生整洁的生存环境,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创卫”是乡村振兴的需要。当前,海东正大力推动实施城市崛起,在城市发展全面提速、城市带动力辐射力全面提升的时期,可以进一步推动实现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城乡融合。而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创卫工作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互为助力。

随着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号角的吹响,如今的海东,正奋力描绘着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创新活力、城乡统筹的壮美画卷。(作者:罗珺 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