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卫生部发布今日疫情数据之后,我们会通过“新加坡眼”APP发布;也会在明天的报道中提供详细数据。敬请关注。

本期报道包括:

一、新加坡共有4322起奥密克戎确诊病例

二、儿童目前无须打加强针,没接种疫苗不影响上学

三、疫苗突破感染病死率首次曝光

四、未来VTL条件可能包括追打加强针

五、惊现新毒株,结合德尔塔与奥密克戎特征

六、淡马锡基金会最后一次发免费口罩,人人皆有

七、境外输入病例连续两天创历史新高,连续15天维持在三位数

八、昨通报1起新增死亡病例,病死率降至0.293%

九、已接种加强针人口比例增至4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加坡共有4322起奥密克戎确诊病例

卫生部长王乙康今天在国会上回答议员问题时透露,新加坡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在近日再度回升,至几百起。其中,有大约四成均属于奥密克戎病例。

截至目前,新加坡共出现了4322起奥密克戎确诊病例,但其中无人需入住ICU加护病房。在这4322起中,2600起为境外输入,大部分来自美国 (16%) 、英国 (16% ) 和印度 (11%) 。在上述输入病例中,大部分患者是返回新加坡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长期居留证件持有者,短期访客占了不到10%的病例。

据王乙康估计,本地的每日确诊人数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急速上升,奥密克戎也将成为新加坡疫情中的主要毒株。

为了应对之后的疫情,新加坡将会在接下来的2周内准备好350张ICU加护病床、2000张隔离病床,以及4000张社区冠病护理中心病床。另外,目前医院现有的单人病房和隔离病房,在必要时也可改为加护病房。

通讯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也在国会中透露,新加坡去年共有1万5440名12岁以下的儿童确诊冠病。其中,有3145人曾住过医院或社区冠病护理中心。目前,这些儿童均已康复出院。

儿童目前无须打加强针,

没接种疫苗不影响上学

普杰立指出,新加坡不打算对12岁及以下的儿童采取疫苗接种差异化管制。即使没有接种,或完成接种疫苗,这些儿童仍可以进入学校、商场等场所。

另外,当局也将承担所有近期没有出国的,12岁及以下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以及长期准证持有者的冠病医药费,无论他们有没有接种疫苗。

在加强针方面,当局认为目前并没有让儿童打加强针的计划。

疫苗突破感染病死率首次曝光

据王乙康透露,目前新加坡仍有13万2000名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尚未接种冠病疫苗。其中有300人是因为健康原因而无法接种。

他指出,新加坡在2021年共有802人死于冠病 并发症,而其中有约七成去世者没有完成疫苗接种。

而在完成接种的冠病去世者中,接种科兴疫苗者每10万人中有11人病逝;接种国药疫苗者每10万人中有7.8人病逝;辉瑞的比例为10万分之6.2;莫德纳比例为10万分之1。

王乙康强调,这些比率没有计入可能影响死亡率的其他因素,例如年龄和接种疫苗的时间。

他也表示,当局将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劝说这些符合条件者接种疫苗。

VTL的条件可能包括追加加强针

交通部长易华仁在国会表示,航空旅游业虽然需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交通部对航空旅游抱有信心,相信能够重新夺回新加坡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

去年初,樟宜机场的乘客量只是疫情前的约3%,但在VTL的带动下,乘客量已在年底时恢复到疫情前的约15%。他也表示:“如果没有遇上像奥密克戎等这类出乎预料的挫折,航空旅游在2022年将进一步得到复苏。”

另外,王乙康表示,由于两剂疫苗无法提供永久保护,因此未来VTL的条件可能会包括追加加强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示意图,图源:Unsplash/shawnanggg)

惊现新毒株,结合德尔塔与奥密克戎特征

据彭博社1月8日报导,塞浦路斯(中东的岛国)发现一种结合了Delta和Omicron变体的新毒株,这种毒株为“Deltacron”,中文名为“德尔塔克戎”。

塞浦路斯大学生物科学教授兼生物技术与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主任科斯特里基斯称,因为这种毒株在Delta基因组中具有类似Omicron的遗传特征。

不过,科斯特里基斯也说,目前判断是否有更多病例或这种新毒株可能产生的影响还为时过早;这种病毒株也可能被高度传染性的Omicron所取代。

不过,一些科学家 质疑,新病毒“Deltacron”是实验室污染造成的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传染病部的病毒学家皮科克博士同日(1月8日)在推特上发文,质疑Deltacron并非新毒株,很可能是Delta和Omicron病毒在实验室被污染而成的。

(图源:Twitter/Tom Peacock)

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大学微生物基因组学教授洛曼也表示,虽然Delta和Omicron很有可能重新结合成新毒株,但目前新发现的毒株更可能是“技术上的人为结果”。

发现“Deltacron”的科斯特里基斯和他的团队,通过电邮声明向彭博社解释,他们已经发现了25宗感染Deltacron的病例,其中11个来自新冠肺炎住院患者,14个来自公众,未住院病患感染这种变异株的人比住院的还多,可以排除这种新变异株是实验室污染的假设。

塞浦路斯卫生部长米哈利斯周日(1月9日)表示,更多细节将在本周的记者会出炉。

新加坡1月9日疫情回顾

截至1月9日中午1200时,新增确诊病例845起,累计28万5647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新确认奥密克戎感染327起,含境外输入218起,本土109起;《新加坡眼》从卫生部每日数据统计,新加坡累计奥密克戎病例4322起。

在4322起奥密克戎病例当中,308人 (7%) 为六旬或以上年长者,4014人 (93%) 为不足60岁人员;其中,8人需要输氧,无人需要进ICU重症病房。

本地社区病例的前七天确诊人数增长比例,相对再前七天是1.80,意即前一阶段每出现100起,现阶段则出现180起。

这是社区病例增长比例自去年9月20日的111天以来的单日新高。

《新加坡眼》判断,按目前的增速,本土病例很可能在本月中旬重返四位数。

境外输入病例连续两天创历史新高

境外输入病例连续两天创历史新高,并连续15天居三位数。

为了控制境外输入病例的大量流入,新加坡从去年12月23日收紧VTL (接种旅客入境免隔离) 措施,已购票者可继续入境新加坡,未购票者暂不开通购票,直到本月20日。

尽管VTL已收紧,但已购票旅客继续入境,而且病程发展需要时间,因此,相信接下来几天仍会见到较高的境外输入病例数据。

新增社区病例年龄分布

昨天社区病例年龄分布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岁至39岁的青年占近半数。

医疗资源占用情况稳定

《新加坡眼》从卫生部数据判断,医疗资源占用情况保持稳定态势,没有出现挤兑迹象。昨天的ICU病床和普通隔离病床占用情况如下:

自2021年10月25日以来的ICU占用情况如下:

《新加坡眼》盘点自2021年8月18日以来的确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如下:

昨天通报1起新增死亡病例

新加坡卫生部昨晚通报1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计838起。

病人为七旬以上老者,于1月9日病逝。

社区病死率维持在0.428%

总体病死率降至0.293%

从2020年1月23日出现首起确诊病例,至2022年1月9日,新加坡一共出现28万5647确诊病例,其中838起死亡,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294%降至0.293%。

分解到社区病例层级,病死率维持在0.428%,与前一天同 (见上表) ,社区病例绝大多数在60岁以上有基础病人员。

原始株、德尔塔、奥密克戎

前后三波疫情的病死率

按病毒株的种类划分,新加坡经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进入德尔塔波,现在奥密克戎波开始形成。

目前,新加坡的新增病例有一半是奥密克戎感染,《新加坡眼》以1月6日为奥密克戎波的开始,分析此三波的病死率如下:

以上只是按每一波疫情出现的时间粗略划分出三个时期。本时期目前的4起死亡病例皆为前一波的德尔塔确诊病例,也就是说,他们确诊于德尔塔波,而死亡则发生在奥密克戎波;新加坡尚未出现奥密克戎死亡病例。

已接种加强针人口比例升至46%

在过去28天内,新加坡的新增本土病例当中,98.9%为无症状或轻症,0.8%曾为/现为普通输氧重症,0.1%曾为/现为ICU观察输氧重症,0.1%曾为/现为ICU病危插管重症,0.2%死亡。百分比数据四舍五入。

截至1月8日,已接种至少一剂疫苗的人口比例为89%,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为87%。在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人口 (即5岁及以上) 当中,91%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

已接种加强针人口比例升至46%。

ICU病危插管维持在11人

ICU病危插管11人,人数与年龄结构与前一天同;过去14天ICU病危插管病例人数变化如下:

输氧重症合计14人;ICU输氧观察无人,比前一天少1人;ICU输氧观察病患虽非病危,无须插管,但需要密切观察,因此仍住进ICU病房。

一般输氧重症病人有14人,比前一天增2人,使用的是普通隔离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机,无创,无须建立人工气道,不插管。

根据卫生部信息,大多数输氧病例在输氧二天至五天之后,病情转轻,不再需要氧气支持。

普通住院病患人数升至139人

普通隔离病房的普通病例139人,比前一天增3人。普通隔离病房占用率为8.4%。

社区护理中心(方舱医院)

在治/隔离增至5781人

昨天,中症以上病患康复出院14人,累计1万6310人;死亡病例新增1起,累计838起。

至于轻症和无症状病患,在社区护理中心 (类似方舱医院) 接受治疗/隔离的,昨有5781起,比前一天增409人;在社区护理中心隔离之后病愈417人,累计26万2554人。

活跃病例5945人,比前一天增413人。




编辑:ABC、XHZ、LCY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