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些年有些网友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实际上,如果不将老师的精力无限放大,那么老师对一群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有限精力的投入”。也许,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作为老师在如今动辄要面对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的情况下,很难去“精细化教育”,很难达到“精准教育”,毕竟老师能够投入到教育精力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对于那些学校成绩较差的孩子,假如老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些孩子的未来谁来负责?实际上,现在的孩子智商都不低,他们要是喜欢学习,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很难用“工厂式”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成才。这也就意味着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很难袖手旁观。

当然,有些网友会问,教不会学生,到底是谁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老师要面对一个班的孩子,老师讲授课程的内容对于一个班的学生来说,是一模一样的,可是每一个学生的理解力却可能千差万别。

换句话来说,将学生不能学好习,完全归结给老师,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因为孩子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这不仅仅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应该表现在学校教育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将老师也看成一种教育资源,那么学生是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主动权也应该在学生自己,而不是让孩子追着孩子学习。或许,那些被老师逼着学习的孩子,可能在短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未来没有人监督下,是否还能继续优秀,却很难保障,也很难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且家长也不该将学生的老师视为“保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好比一直扶着走路的孩子,可能会很难学会走路一样。这也就意味着家长不该对老师过分的“期望”。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很难把握这个度。对于一个有品德的老师,必然会竭力地教育每一个孩子,而对于理性的家长来说,也会极力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或许,比起孩子的未来,其他都不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意思的是,许多孩子都可能会经历一个过程,那就是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一些优秀的学生,变得反而不优秀,而过去表现平庸的孩子,反而越来越优秀。而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极有可能是那些高中学习优秀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遇到了“逼着他学习”的人,而这个人要么是老师,要么可能是家长,他们一直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环境中。因此有些优秀生进入大学,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自然学习成绩会发生变化。

可见,家长渴望老师“逼着”自家孩子学习,并非是一个好的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以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既要能够引导学生的爱好,也应该能够为学生答疑解惑,至于学生是否主动学习,可能不应该在老师的教学范畴。然而,现实情况下,老师可以说全方面要对学生负责,其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如此看来,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不过是老师处在一种理想状态而已。

总之,对于家长而言,应该将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如何让孩子利用好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这可能比要求老师成为学生的“保姆”,更加切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