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汽车线束产业概述

1、图示

汽车线束是连接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汽车之中存在大量电气设备和电子电器组件,为使全车线路规整、方便安装、保护导线,汽车上的大量电缆、导线等,通过绝缘材料缠绕包裹成束,称之为汽车线束。

普通汽车线束概念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分类状况

汽车线束是将各电器之间连线选择最短途径,并把同一路径若干导线用绝缘带包扎而成,由不同颜色的低压、高压导线,以及连接器、接线端子、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主要产品包括车身总成线束、电喷发动机线束、仪表板线束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汽车线束发展驱动因素

新能源汽车进入放量增长期,将带动汽车线束行业的持续增长。由于新能源车的结构特点,以电池为主要能源,因此产生了更多高压线束的需求。新能源汽车中的车内高压线束主要是对车辆提供高压强电供电作用,在新能源汽车中属于高安全件,具有大电压/大电流、大线径导线数量多等特点。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销售持续增长,截止到2021年9月,销量达215.7万辆,预计2021年整年有望达3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加以及新能源车的占比不断提升,将带动汽车线束整体市场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中汽协,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新能源车的汽车线束技术要求显著提升,带动单车线束价值量的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的特点也决定其面临着安全、布线、屏蔽、重量及成本等挑战,有较高的技术门槛,高压线束的单车价值量也较燃油车有所提高。根据EV WIRE数据,新能源汽车线束单车价值平均在5000元左右,其中高压线束系统单车价值约2500元,传统乘用车线束则按照车型档次不同,一般汽车线束的单车价值量在2500、3500、4500元不等。

资料来源:EV WIRE,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汽车线束现状分析

1、市场规模

随着汽车销量的持续上升,汽车线束的需求也出现了大幅的上涨,汽车线束的市场容量迅速增大。在传统汽车电子领域中,单车线束产品平均总值约为2000元,某些高端车型则更高。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522.5万辆,以单车线束2000元的价格估计,中国汽车电子的线束产品的市场规模为504.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竞争格局

汽车线束市场集中度高,日系占据全球超50%份额,国产化空间大。汽车厂商尤其是全球汽车品牌通常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的供应商管理,供应商体系较为封闭。少数外资及合资汽车线束企业长时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汽车线束行业寡头竞争的局面,主要以德国的莱尼、德科斯米尔、科络普,日本的矢崎、住友电气以及美国的李尔、安波福等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及其合资厂商为代表。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日本是汽车线束的主要生产国家,其矢崎和住友电气分别占据了全球汽车线束29.81%和24.38%的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汽车线束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目前国内汽车线束行业竞争情况较为分散,没有绝对占据垄断地位的汽车线束企业。同时,汽车整车厂商基本实施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进入壁垒较高,供应体系相对封闭、合作相对稳定。因此,依靠和合资汽车厂商的密切合作,外资线束品牌厂商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而国内自主线束厂商通常为国产汽车进行供货。在乘用车线束供应商方面,由于下游商用车整车厂定制化需求强,对长期为其供货配套的供应商存在一定的粘性,乘用车线束供应商进入商用车线束市场的可能性较小。国内乘用车线束供应商主要为沪光股份、上海金亭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汽车线束发展趋势

1、新能源汽车推动汽车线束转型升级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使国内汽车线束市场由低成本战略市场逐步转为技术含量更高的性价比市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压较高,需要采用高压线束连接各电路单元。高压线束不仅是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还是新能源汽车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汽车线束将从原料材质、生产工艺、产品特性方面寻求升级突破,实现高压化发展。我国本土线束供应商凭借与自主新能源车厂的良好配套关系,率先进入新能源汽车供应体系,部分优质的线束企业已在高压线束的设计开发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拥有领先的研发实力,发展潜力巨大。

2、汽车线束产品轻量化成为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在全球环保标准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为提高汽车的燃效性能,汽车厂商正在大力推进汽车生产轻量化。车身减重将优化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操控稳定性及碰撞安全性,有效改善汽车品质。受此影响,汽车线束的轻量化发展也成为重点突破领域。

3、国产线束龙头显现,未来资本竞逐将加速优胜劣汰

目前国内汽车线束厂家虽然较多,但大多数规模小,研发能力较弱,生产装备落后,质量档次不高,配套车型单一,主要为自主品牌配套加工。随着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整体实力增强,部分在高档、优质线束市场建立品牌影响力的线束龙头企业开始加速产业资本布局,整合产业资源,充分发挥与合作方在技术、客户资源和配套服务等的协同效应,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