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9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对各大军区、各大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主持军委工作的邓小平同志由于事务繁忙,决定主动卸任总参谋长一职,由其他人担任这一要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得志将军

酝酿总参谋长人选的过程中,赫赫有名的军中“三杨”进入了中央高层的视野。相比之下,杨成武和杨勇都有总参谋部工作的经历,可最终党中央却选择了杨得志来主持总参谋部的工作。中央发布任职通知后,很多人的心中非常好奇杨得志为什么能脱颖而出担任总参谋长呢?

毛主席得知杨得志情况亲自劝导:有了机会你要好好学习嘛

提到杨得志,他同杨勇、杨成武并称为军中“三杨”。二十多年的革命历程中,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毛主席的教导。

1927年,毛主席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由于敌众我寡,毛主席决定向井冈山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油画)

17岁的杨得志抓住契机,联络25名工友一起跟随朱德、陈毅率领的湘江起义的队伍来到了江西省砻市,与毛主席领导的部队成功会师。为了庆祝两军胜利会师,红军战士在砻市南边的草坪上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主席台下人山人海,插满了关于革命的标语,四处洋溢着愉快的氛围。

上午十点,大会正式开始。紧接着,陈毅在台上宣布:两军会师后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同志担任党代表,朱德同志担任军长。

紧接着,身穿灰布军装的毛主席缓缓走上了主席台。杨得志早就听说了毛主席的大名,但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如今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喜悦。

毛主席一边打手势,一边操着湖南口音慷慨激昂的说道:“我们在装备以及数量上同敌人差距很大,但敌人有弱有强,我们要抓住敌人的弱点进行狠狠打击,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取得最后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讲话

此时的杨得志还是一名入伍不久的新兵,对于毛主席的讲话没有完全理解,但其中关于革命斗争的观点却让他印象很深。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杨得志跟随毛主席与朱德战闽西、出赣南,参与开辟中央苏区的战争,在战场上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能。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得志提前结束了抗大的学业,前往抗日前线。杨得志调任八路军115师244代理旅长后,与黄克诚紧密配合,在冀鲁豫地区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沉重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杨得志来到冀鲁豫工作的一年时间里,部队就发展到了1.7万人,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嘉奖。 1940年,由于杨得志出色的功绩,党中央任命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的司令员。

1944年,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杨得志突然接到了新的任命。党中央任命杨得志担任陕甘宁绥联防教导第一旅旅长,负责保卫党中央的安全。

抗日战争时期的杨得志

来到延安后不久,杨得志在枣园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见到杨得志来了,专门叮嘱警卫员:“他是我的家乡人,你们多准备两个菜,多加一点辣子。”

吃饭的过程中,杨得志向毛主席汇报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详细情况。毛主席听后频频点头,对杨得志的工作十分满意。紧接着,毛主席问道了杨得志的学习情况。

杨得志表示自己在抗战前夕,曾经在抗大听过毛主席的演讲,但是由于打仗的缘故,还没有学习完就奔赴前线了。毛主席听后笑着说:“你们在前线打仗创造了经验,我来进行总结,分工不同而已。不过我还是建议你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去党校学习一段时间,毕竟你才三十几岁,还很年轻嘛。”

杨得志谨记着毛主席的教诲,在中共七大闭幕后 ,杨得志来到了中央党校,学习了一个月的时间。不过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他只得再次奔赴前线。

解放战争时期的杨得志

在毛主席的教诲下,杨得志的作战思想和军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了八路军队伍中一名名闻遐迩的战将。

面对国民党的重兵,邓小平亲自部署:就叫杨得志这样干

1945年8月,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党中央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由刘伯承担任司令员,邓小平担任政治委员。负责保卫党中央安全的杨得志来到了邓小平麾下,担任了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的司令员。

1945年10月,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我党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然而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没有执行协定上的内容,反而对解放区发起了新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起进攻

在协定墨迹未干之时,蒋介石以14个军的兵力分三路沿着平汉、同蒲、津浦三条铁路向华北解放区发起了进攻,想要一口气占领华北解放区。

一时间,华北平原上铺天盖地都是国民党的军队,一列列军车满载着国民党军队和各种军用物资,朝着华北解放区杀奔而来。他们想要利用装备上的优势,来切断各解放区之间的联系,迫使我军退到农村或者山地,从而各个歼灭。

这三路敌军,都是以平汉路为主。而他们首要的目标就是为了夺取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首府——邯郸。

此时的刘伯承、邓小平还在山西指挥上党战役,没有返回邯郸,他们得知敌人在向邯郸地区发起进攻的时候,心中都不免担心起来。因为晋冀鲁豫军区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了上党地区,邯郸前线只有杨得志、苏振华所部不到两万人的兵力,敌我双方的兵力比较是五比一。

刘伯承和邓小平

邓小平望着图纸,拿起了一支香烟,划着火,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烟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过了一会,邓小平说道:“杨得志他们身上的担子不轻啊。”

刘伯承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图纸,突然计上心头,他以征询的口吻对着邓小平说道:“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我们可以把战场选择在平汉线东侧、漳河以北的河套里。这里属于多沙地带,不好挖工事,无坚可守。我军可以利用地形上的优势,把敌人的长处化为短处,使我军扬长避短,让杨得志他们利用漳河间的横幅地带向敌人实施钳形攻击,顶住敌人发起的进攻。”

邓小平拍了拍大腿,不禁高声说道:“咱们想到一起去了,就叫杨得志他们这样干。”

为了使作战部队便于指挥,中央军委决定,将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四个军区的主力依次改为晋冀鲁豫第一、二、三、四纵队。其中一纵队以杨得志为司令员、苏振华为政治委员。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刘伯承和邓小平对杨得志接下来的工作做出了具体的部署。杨得志在接到刘邓首长签发的《关于平汉铁路作战部署给一、二纵队首长的指示》后,在战士中间发表了动员讲话,要求一纵要在漳河以北、邯郸以南来迎接敌人发起的进攻。

面对五倍于我军的敌人,杨得志率来到前线亲自指挥,同敌人进行了数十天的血战,终于完成了刘、邓首长交给自己的 任务。

1947年,杨得志担任了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成为了各大战略军区野战军中最为年轻的司令员。解放战争期间,杨得志指挥19兵团成功占领了新保安,加速了平津战役的胜利。

总参谋长人选引发争议,聂荣臻提三点理由推荐杨得志

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对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杨得志于1951年2月来到了朝鲜战场,先后担任了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组织和领导了一些重大战役,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杨得志(右一)

此后,杨得志又先后担任了济南军区和武汉军区的司令员,为军队的建设工作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1979年,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中央军委决定对三总部、各大军区、各大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邓小平不仅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同时还兼任着中央军委的总参谋长。由于事情较多,邓小平决定卸任总参谋长职务,从军队的领导干部中来考虑总参谋长的接替人选。

总参谋长为一军之参,工作相当重要。不仅要负责平时的军事训练、组织编制、兵役动员等,还要进行作战指挥、制定战备建设的规划。因此必须从全军队伍中选举出一个资历以及能力都极为符合的人选来担任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

总参谋长的职位非常特殊,如果人选不合适的话,那么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经过众人的考虑后,赫赫有名的军中“三杨”先后进入了中央高层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勇将军

首先是开国上将杨勇,他战功赫赫,并不逊于杨得志,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担任着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工作经验丰富,是总参谋长最为合适的人选。

不过杨勇在总参谋部工作期间,由于为人耿直,一味地坚持原则,不太会团结周围的同志,结果得罪了一部分人。就在杨勇要当总参谋长的消息传出来后,有人写信提出了异议。面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变得更加慎重,不得不对总参谋长的人选有了新的考虑。

另一个候选人就是杨成武,他的资历同杨勇、杨得志相比不相上下。而且他的身体比较好,在总参谋部有着做领导的工作经验,比较熟悉军队的情况,聂荣臻元帅也极力推荐杨成武来担此重任。

杨成武将军

杨成武虽然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在那个特殊年代,他或多或少地与一些军事问题有牵连,还没有完全查清楚。因此,军队当中对杨成武担任总参谋长一事也有不少争议。

第三个人选就是杨得志,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军中的威望也很高。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为了敲定最终人选,亲自拜访了聂荣臻元帅,同他交换了总参谋长人选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事宜。

在交谈的过程中,邓小平直接提到了杨得志:“聂老总,你觉得杨得志怎么样?”

聂荣臻极力推荐杨得志担任总参谋长,他提出了三点理由:

一、杨得志是我军的著名将领,他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军区司令,有着丰富的经验。
二、杨得志为人正直,不仅能团结同志,还能联系群众。
三、他的领导作风民主。

最终,邓小平结合了大家的意见,把总参谋长的人选正式确定了下来,就是杨得志将军。

会议上的邓小平

1980年2月中旬,准备退休的邓小平找到杨得志进行谈话,表明要他来接替自己担任总参谋长一职。杨得志听后非常震惊,他连忙推辞:“我是做军事指挥工作的,之前也没有在军委工作过,我怕做不好。”

杨得志的反应也在邓小平的预料之内,他对着杨得志说道:“这是军委同志经过商量后做出的决定,现在我的年龄也大了,总参谋长的职位应该由年轻的干部来担任了。你准备接手一下总参谋部的工作,中央随后就会发通知。”

1980年2月20日,总参谋部召开干部领导大会,军委秘书长耿飚主持了此次会议。耿飚在会议上说道:“邓副主席委托我来召集大家开一个短会,宣布中央作出的决定。邓小平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的同时,还在兼任着总参谋长,事情比较多。中央常委决定,邓小平同志卸任总参谋长一职,由杨得志同志来接任。”

军委秘书长耿飚

3月2日,党中央下发了任职通知,杨得志同志正式担任了中央军委的第十任总参谋长。杨得志上任后,开始了整顿工作,改进了技术装备,融入了现代化管理模式,使得总参谋部焕然一新。

临危受命,组织华北军演

1981年3月10日上午,一辆黑色轿车来到了军委主席邓小平的住处。车子停稳后,总参谋长杨得志缓缓走了下去,向邓小平汇报相关的工作。

紧接着,杨得志拿出了一副方案图,递给了邓小平,并说道:“我简明扼要地把演习的方案和您汇报一下吧。”

原来中央军委计划在张家口地区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军演,来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向现代化迈进的态势。为了组织好这场军演活动,邓小平便把这份重任交给了杨得志。

杨得志在检查部队工作情况

杨得志详细汇报了关于军演的三个方案,邓小平做出了指示:“搞这么一个军演的目的就在于给军队打气,我们的军队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打仗了。我们同越南打了一仗,还不是合成军,要搞合成军,天上地下都得有。这次的演习,要使地面部队和空军部队协同作战,这样才可以提高部队实战的水平。”

针对大规模军演产生的经费,邓小平说道:“演习的时候各个军区的首长以及各个兵种的首长都要组织一些干部来进行观看,这笔钱该花的时候一定要花,把部队的气鼓一下,不要怕浪费炮弹。”

邓小平

3月12日,在三座门第一会议室,总参谋长杨得志、国防部长耿飚以及各个兵种的负责人相继来到了会场。杨得志在会议上阐述了此次军演的重要性,表明了邓小平批示的态度,并宣布了此次演习的代号。

军演于9月14日开始,18日结束。在方圆数十里的土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一场现代化战争的场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已经77岁的邓小平在杨得志的陪同下,观看了每次演习,当他看到演习的高潮时,还在不断地鼓掌。

阅兵式结束后,邓小平还在检阅台上发表了讲话:“这次的演习,检验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体现出了现代化战争的特点,进一步摸索出了各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提升了部队之间的实战水平,可以推动全军的建设和训练工作。”

1981年华北大军演

1987年,杨得志将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卸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他也成为了最后一位担任总参谋长的开国将军。在他担任总参谋长将近8年的时间里面,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要决策,为开创军事工作的新局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杨得志将军的一生忠于党和人民,不管身处何处,他始终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想问题。现在的中国国泰民安,我们更不能忘记为我们负重前行的革命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今日强盛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