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工业化时代,劳动力和手工技艺是生产力的主要代表,忻州创造了辉煌的业绩。随着工业化时代来临,技术逐步取代手工,也曾陷入历史性衰退,但忻州人一直等待一个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这不,现在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出“美景·厚德”的理念

如何让忻州重新融入全国,并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引领者,上升为必须面对且不容回避的主要课题。尤其随着“全国文明城市”的挂牌落户,打造文化交流新平台和创造美好生活新样板的无形重任又落在了肩上。当地十分重视软实力建设和战略规划设计,及时推出了“美景·厚德”的发展理念。在当前提倡高质量特色发展、追求美好新生活的大背景下,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城是一幅景,景是一座城。所谓美景,既是指青山碧水的自然景观,又包含精心打造的人文景观。近几年来忻州通过树立“抓环境就是促发展”的观念,以显山露水、不见尘土,因地制宜、揽河入怀、造景如画、城乡融合,保护古迹、历史再现为指导思想,秉承“城是一幅景,景是一座城,城市景区化”的标准,以“双创多建”为契机,把城乡环境改造列为工作的第一重点。让文旅IP逆势赋能,打造新消费场景和产业共同体。

忻州还谋划建设了学校、农贸市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智慧停车场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新建和改扩建城市道路,形成“横、纵、联”“水陆空”的城市骨架路网。同时,当地扩建城市公园绿地,修复山体,实施了湿地荷园、牧马、云中河等一大批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项目,牢牢抓住“天际线”“山际线”和“河际线”这些牛鼻子,绘制了一幅既有地域文化特色又与文明接轨的城乡山水风情画。由一个脏乱差之地一跃成为国家级卫生与文明城市。

“以文载道”到“厚德包容”

厚德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首赞歌,忻州正是依靠其文化之德、工匠之德和诚信之德才纵横天下。诚信、开放、多元、传承、创新一直是立市之本,是支撑代代相传的法宝。如果说过去的忻州更多是以文载道,今日忻州的内涵更多体现在开放与包容上。IP不是网红,网红可能昙花一现,城市IP是信任中枢,拥有持续的生命力。

在原有破败厂子基础上改建的创意园区,已累积汇聚来自各地的青年。已举办的各种大集,邀约全国多所高校的师生前来交流学习,给忻州创业的年轻人带来了国际视野和前沿理念。当然,忻州的厚德文化还需要不断提升健全。比如实现文化向文明的跨越,完成从童叟无欺到产品质量体系的打造,从一诺千金到打造全民信用体系,从鼓励创新到打造社会服务体系,再到打造更好的国家安全城市,让制度化建设更加人性化与国际化。

新经济新引擎,拒绝“涛声依旧”。围绕“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发展,图新、求新,弯道超车、迎头赶上,半导体产业成为忻州新经济的代名词,这是转型发展新思想、新理念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最好诠释。复盘IP营造,内容、生活方式是关键,人们继续披甲上阵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文艺、智库、产业等各机构、团队、人才在这里聚拢扎根,使忻州成为创业的乐土、文艺的天堂、科技的高地、人才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宜生活”是不是真生活?

“宜生活”是当下最新的观点,可以广义地理解为生活,它应特指忻州能够呈现给世人的独有生活方式。从历史上看,忻州是以文立世、以景扬名,但过去是一个发展落后,条件极差,美化了别人、委屈了自己。如今忻州“生活”可说是“亦城亦乡、亦山亦水、亦工亦农、亦文亦商、亦旅亦居”,如果用文学性表达,千年古城是她的外观,历史文化是她的内涵,典雅美学是她的容颜,绿水青山是她的霓裳,纵横多姿是她的身型,热情好客是她的性格,田园牧歌是她的生活。

长期困扰的社会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且矛盾日益突出:大量农民弃田进城务工,造成空巢留守、农田荒芜等现象,实际上绝大部分农民难以融入城市,进城仅仅是他们增加收入的一个手段。当下太忻一体,通过打造良好的城市、营商、人文环境,以“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理念,着力在环境优化、平台建设、政策完善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城市的美誉度、感召力、吸引力,以宜居的环境集聚人,以宜业的环境留住人,以宜游的环境吸引人。

“宜生活”理念对忻州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是生产与生活打通的关键因素、人流与物流合二为一的最佳匹配,是文化上升为文明的社会实践、联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是贯穿古今的美学场所展示、跨越中西的优雅生活方式,是文旅深度融合的情景再现、山水田园构成的美丽画卷,更是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的示范样板和与先进接轨的崭新平台。

图片来源:忻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