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年,好消息振奋人心!

中国首款抗新冠特效药面获批,一针见效!

使用方法和打点滴相同,输液后立刻起效,全程只需注射一次,或可让新冠“变感冒”!

疫苗,只能起到预防作用,必须要有“特效药”才能抑制新冠病毒,对感染者进行救治。

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竞速研发。

此前,美国默克公司研发的一款新冠特效药——莫那比拉韦,能将新冠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降低50%。

而中国这款“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由两种抗体组成,已按国际标准,在全球四大洲,六个国家,110个医疗机构进行三期临床试验,被证实可以将住院和死亡率下降80%。

中国特效药比美国特效药的效果,还强了30%!

并且,目前这款药已在中国免费救治了800多名患者。

特效药研发团队的领军人物——清华大学医学院的张林琦教授表示:

“通过筛选出两个对新冠病毒阻断力强大的抗体,让它们协同合作,就能对付新冠病毒。同时,治疗产生的抗体,可在人体内可存留9至12个月,对预防感染也有一定作用。”

在目前所有面世的新冠特效药中,中国团队取得了最佳的治疗数据。

01

张林琦教授做了一个简单的比喻:

病毒要到人体细胞里面,才能自我复制。 为此,病毒用一种表面蛋白,来打开人体细胞的锁, 而抗体基本就是把表面封堵住,有种打群架的方式, 阻断病毒“钥匙”,让它无法和“锁”接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寥寥数语,听似简单,

但是真正实施,却异常艰辛复杂。

2020年1月11日,疫情爆发之初,深圳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了两名有武汉旅居史的夫妻,二人双双确诊新冠。

此后,一场寻找病毒抗体的工作,拉开序幕。

人的B细胞库无比庞大,要从总数为“十的十几次方中和抗体”筛出来,无异于大海捞针。

早在那时,中国的科研人员就已预见到:未来病毒可能出现变异!

为减少变异影响,便将两种或更多种抗体组合起来,挑了两株中和活性最好的、作用病毒靶点完全不同的抗体,发挥“1+1>2”的作用。

全院多人接力,24小时轮班不停,

最终,硬是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从8位康复患者的B细胞中,成功分离出206株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

2021年2月9日,克服重重障碍,这珍贵的206株抗体及其编码基因被艰难送达北京清华园。

清华大学医学院,接棒再战!

这次的任务,是从这些抗体中挑出杀伤力最强的‘战士’,再用这些‘最强战士’的基因大量复制出最具杀伤力抗体的“黄金抗体”。

为了完成任务,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王新泉教授率领科研团队鏖战了整整600多个日夜……

这支“中国新冠特效药”攻艰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

4名教师,11名博士、博士后研究生集结而战,

为“跑赢”新冠,整整2年,所有人0休假。

去年春节,大年初一到初七, 实验进入“昼夜无休”状态。

除了吃饭和睡觉,科研组几乎无人踏出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有限,需要借助上海更先进的高精设备同步辐射光源,精确地用晶体学方法解析病毒进入细胞的机体结构。

团队连夜打车从北京到上海,“人肉”运送晶体结构。

深夜的上海实验室里,

这批来自千里之外的晶体一个个进入设备……

一个、两个、三个……

终于,运送的十几个晶体中,最后一个闪出了特别漂亮的衍射!

所有人都激动得掉了泪。

这意味着,可以通过计算机,清晰地分析出它的结构,通往新冠特效药的关卡又打开了一座!

这是世界首次高分辨率解析出“钥匙”和“锁”之间的结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形成蛋白质结构后,药企腾盛博药继续接棒。

国际上,同类产品的价格高达2100美元/份,而中国人的目标只有一个:让老百姓都能用得起!

有记者问:

特效药全面推向市场,是否会改变中国的防疫政策和方式?

张林琦教授肯定地回答:

一定会,有药和没药是天壤之别!

在疫苗之后,

中国人再拥有了自己的新冠特效药,

关键时刻,不会被他人“卡脖子”了!

02

说完,她落泪了。

甜瓜也落泪了,我想很多年后仍会有人记得,她铿锵有力的话语:

“专利是我们的、 原创是我们的,

所以我们在任何场合,

都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4岁的女将军率队,

熬战300多个日夜,

一支小小的疫苗,成为了祖国最硬的王牌!

“我不知道埃博拉的危险吗?

我不知道新冠危险吗?

我没有家庭吗?

不是的,我一直觉得我们是军人,

来自于人民,反哺于人民。”

燃乌丝春华,织就国之铠甲,

从天光乍破,到暮雪白头。

03

04

是最有效的制度在保驾护航

中国首批以身试“毒”志愿者,鲜为人知:

国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敬桢,

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党委书记朱京津,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段凯,

武汉血液制品公司党总支书记李策生

“我的工资最高,当然我先来。”

是最敬业的工人在拼命托举

*资料来源: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