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真正迫使一个人成长的,不是父母的爱,而是吃苦的经历,还有无情的岁月。

在一些人的眼里,这是一个“拼爹拼妈”的时代。只要父母能够留下很多财富,逼着儿女努力读书,家庭就会越来越兴旺。

《道德经》里有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意思是说,最好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按照规律去成长的,但是又没有不成功的。

现实告诉我们,父母对儿女最好的爱,不是横加干预,更不是越俎代庖,而是放手、引导,让他们展翅翱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逼着孩子长大,很残酷,也很现实。

《我只养你十八岁》的作者老周对儿子说:“我只养你到18岁,从明天起,你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

在大多数的家庭,父母都会对儿女说,要如何养活自己。可是背地里,并不忍心看着儿女在外面拼得伤痕累累,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儿女成家立业。

可是,老周说到做到,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

从儿子13岁的时候开始,老周就逼着他运动、读书、不准乱花钱等。儿子20岁的时候,老周送给他一双鞋,意思是“靠自己走路”。

儿子抱怨:“要我自己养活自己,你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天底下有你这样做父亲的吗……”

父子的关系,不欢而散。儿子在北京,艰难地工作着,即便吃了很多苦,也不会找家人诉苦。

有一位主持人说过:“父母看似任由我闯荡,去按照自己的路走,其实他们的目光一直盯着我的背影。”

看似残酷无情的老周,心里一直牵挂着儿子,只是他不会流露出来。在某个论坛上,他传话给儿子:第一,站直了,别趴下:第二,找高手练,“打他的下巴”。

如果教育孩子,不仅要看身边的人,还可以看动物的励志故事。

在野外出生的小鹿,刚刚坠地,就被母鹿踢打。直到小鹿站起来为止。母鹿知道,野外的生存环境是很残酷的,如果不能站起来,遇到狼或者虎、豹,就没有办法逃生。

一只老鹰,把悬崖上的巢穴打翻了。幼小的鹰,战战兢兢地张开翅膀......老鹰知道,如果孩子不能翱翔天宇,就不能成为天空之王,连谋生的本能也会弄丢。

“丛林法则”告诉我们——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到处都有竞争的压力,一些看不见的地方,也有竞争对手。

当父母对儿女大包大揽的时候,是否想过,等自己老了,走不动了,还是会帮不了儿女,反而在那一刻,看着儿女手无足措,连生存都很困难。

03

真正聪明的父母,多半是“心狠”的。

作为父母,在社会上扮演着多种角色——打工人、创业者、教育者、中年人、父母的儿女等。

今天的儿女,也会是未来的父母,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

对儿女“心狠”,不是恶毒的想法,也不是抛弃一切的爱,而是做人的“远见”。把儿女人生,当成一场长途跋涉来看,父母只是陪伴一段路而已。

第一,“逼着”儿女读书,走进枯燥无味的文字里。

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酷爱读书的孩子,不是没有,但是不多。作为父母,应该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如果诱导不行,那就狠狠地逼他们一把。

事实证明,当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好的时候,读书的乐趣就有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是父母的“狠心”。

第二,对儿女的婚姻和家庭,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古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父母可以帮儿女安排相亲,但是不能左右儿女嫁给谁。真的不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时代了。

当儿女成家了,那就少去管吧。即便小夫妻吵架,也只能看看,不要多言。也许他们过几天就和好了。解铃还须系铃人,父母的插手,只是会破坏家庭。当然,家暴之类的恶劣行为,必须管一管。

第三,让儿女尽早失去“父母”这座靠山。

成年的儿女,如果缺钱了,不能白给,而是要“有借有还”,尤其是有几个儿女的家庭,避免因为偏心,导致家庭不和睦。

别担心,只要儿女不偷懒,总会有办法生存下去的。不能在大企业当经理,也能去工地搬砖。这个社会,饿不死一个愿意劳动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作家龙应台在《目送》里写了这样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总有一天,父母要“目送”儿女远行,这不是残忍,而是规律,就像动物世界里的“弱肉强食”一样。

作为儿女,应该懂得“恰是无情最有情”。中年的父母,对你很无情,是恨铁不成钢;年迈的父母很无情,那是他们变老了,连自己都管不好了,想要爱你,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为父母,不应该把儿女当成神童,而是竭尽全力,让他们有本事,成为独立自由的人。儿女越有出息,父母老了才越有福气。

作为成年人,独立生活不苦,依靠别人才苦。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