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月7日上午,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奋勇争先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在省行政中心举行。会议邀请省发改委主任张天培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张天培介绍说,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安徽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抓发展争先进氛围日益浓厚,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 良好开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发改委主任张天培介绍我省有关情况

2021年我省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全省生产总值预计突破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过1万美元关口,经济能级和人均水平都迈上了新的台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跨上千亿美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98.2亿元、增长8.8%。市场主体扩量提质,新登记市场主体113.6万户、总量达660.9万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1万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

创新优势持续加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工程竣工。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056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1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国之重器”再添安徽担当。成功揭榜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任务11项,在全国13个试点省市中处在首位。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功获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长10%以上,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0%,区域创新能力前移至全国第8位、连续10年稳居第一方阵。

产业链韧性不断提升。“双招双引”成果丰硕,省级层面协调推进的十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签约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600多个。玻璃新材料、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快建设,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工程、专项提质扩量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稳定在40%以上,产业链持续做宽做长,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新培育48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及集聚示范区,芜湖高新区、奇瑞集团、阳光电源入选第二批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率稳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5%左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媒体记者提问

内需潜力快速释放。组织9批重大投资项目集中开工,2021年全省共开工建设重点项目预计3700个,续建4900个,竣工1900个,带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芜宣机场正式投运,合肥新桥机场改扩建、亳州机场、蚌埠民用机场开工建设;安九高铁开通运营,合新、昌景黄、池黄、宣绩等高铁加快推进;继市市通高铁后,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组织开展“皖美消费·乐享江淮”系列促消费活动,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智能家电、金银珠宝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合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新增国家示范物流园区2家,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

区域城乡协调共进。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24个重点协同深化事项有效实施。国家出台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安徽省联合召开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加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协调推进机制,谋划设立安徽城市展示中心和海外高端人才招引基地。中部地区国际商会联盟正式组建,省际合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做好对口援藏援疆援渝工作。省内各区域板块竞相发展。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保持稳定。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5家单位入选国家第三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新培育16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推进5个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

绿色转型扎实推进。统筹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制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95万千瓦,17个县(市、区)列入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出台,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启动,环巢湖十大湿地加快建设,新安江第三轮生态补偿试点圆满完成。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长江入河排污口综合监测体系建成。长江安徽段生态加快恢复,野生江豚逐嬉长江。

改革开放推深做实。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新增境内上市企业23家、累计达149家。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400余场,参训企业超1.4万家。实施124项重点改革任务,“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省级权力事项再精简20%以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25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举措出台实施。“亩均论英雄”、“零增地”技改审批改革启动,省级政府建设用地审批权委托下放,开发区市场化改革试点有序展开。电价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全面取消。国家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成功获批。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合作项目703个、投资总额5821.8亿元。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居民消费价格(CPI)总体稳定运行,“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充足。课后服务收费监管加强,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出台,“双减”成效明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合作加快推进,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建设。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综合示范区1个、基地(园区)3个,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提高到1.52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记者全程直播发布会

安全底线织密兜牢。疫情防控成效持续巩固,外部关联疫情阻击战快速打赢。粮食总产量817.5亿斤,实现“十八连丰”,库存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障有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连续5年居全国优秀等次前列。新增煤炭产能300万吨/年、电力装机649.7万千瓦、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2014公里,电力需求得到有序有效保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稳妥有序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基本完成。“平安安徽”建设连续10年全国先进。(记者 刘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