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会帮助我们!”德国医生托马斯 · 拉贝坚定地说道。

2020年一场疫情席卷全球,随着德国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加,医疗物资严重供应不足。医生托马斯 · 拉贝首先想到向中国求援,中方也竭尽所能,通过多个渠道向德国输送物资,并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分享诊疗方案和防护经验。托马斯 · 拉贝收到中国捐赠的物资后激动地说:

“我的家族传承着对中国和中国人民诚挚的爱,中国人民从来不会忘记向朋友施以援手。”

初到中国

托马斯 · 拉贝的祖父约翰 · 拉贝(以下简称“拉贝”)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农场主家庭,他的父亲在14岁的时候就在海轮上面当水手谋生。受到父亲的影响,拉贝从小就听父亲讲述外面精彩的世界,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够到世界各地。

拉贝16岁的时候,父亲因胃癌去世,这对于年少的拉贝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个16岁的少年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放弃了游遍世界的幻想,离开学校到社会上谋生,经过两年的学徒生涯之后,拉贝成为德国一家出口商行的伙计。

由于在工作中的出众表现,老板推荐他前往非洲莫桑比克,在一家英国公司工作,这一段经历对他后来的影响很大,不但开阔了视野,还让他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了他的求知欲。他不但学会了英语和法语,还养成了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1906年,拉贝因疟疾不得不离开非洲回国,不久就和一位名叫道拉的姑娘订了婚。两年之后,拉贝被雇主安排到北京工作,对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拉贝心中一直充满着好奇,童年时父亲为他讲述的中国见闻,一直深藏在他的心底。

拉贝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之后,未婚妻也追随他独自旅行到中国,两人在北京举行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妇。1911年冬天,拉贝再度失业,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否在北京扎下根来,是拉贝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多少次他曾经想过放弃回国,却不愿割舍下这个古老的东方古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他找遍在北京的德国公司后,再度硬着头皮敲开德国西门子驻北京分公司的大门,经过简单的交谈,负责人决定留下这个小伙子,只要他不计较微薄的工资,就可以在这家公司担任会计兼文书。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让拉贝喜出望外,对负责人连连道谢。

到了西门子之后,拉贝才知道这家公司以等级森严著称,他在这里整整工作了25年时间,从来没有和老板打过照面,但这些并没有吓倒拉贝,他勤奋努力工作,很快就得到了同事和上司的认可,他的威望在同事中迅速上升,上司也有意栽培他。

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才能,拉贝很快在西门子站稳了脚跟,并出任北京分公司的经理。不但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电讯台,还在天津建造了中国第一家自动交换电话局。拉贝在中国的这一段时间,为西门子开辟了中国的“战场”,为公司业务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拉贝平静的生活,不但公司的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就连拉贝的妻子和孩子们都面临流离失所的境地。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拉贝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感情,他始终认为是协约国在煽动中国为难德国人。

德国在一战中的战败让拉贝的生活雪上加霜,在英国人的撺掇下,德国侨民被全部驱逐出中国,拉贝无奈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和藏品,接受遣返回国的命运。1919年2月,拉贝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就像流亡者一般背着大包,乘火车前往上海,全家就此回到德国。

救助难民

1921年《中德协约》签订之后,拉贝得到了重新回到中国的机会,来到北京之后,拉贝发现他留在北京的房屋和财产还原封不动地保存在那里,这一意外之喜让拉贝对中国人更加有好感,这些财产对他在家庭和事业的重新崛起,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南京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之后,拉贝被公司总部任命为南京分公司经理,在南京开辟新的业务。当时南京有很多德国孩子,大多数都是因为父母在南京工作,而不得不留在南京。为了解决公司职员的这一难题,拉贝决定办一所德语学校。

为了争取到德国政府的办学经费,拉贝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德国纳粹党,但拉贝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所感兴趣的只有中德贸易。当时身在中国的拉贝丝毫不知道德国发生的事情,还坚信希特勒是爱好和平的。

1937年8月,日军派飞机轰炸南京,当时身在北戴河的拉贝听说之后,立即决定绕道烟台返回南京,他要将南京公司的雇员和家里的佣人安排妥当。经过一番周折,拉贝终于回到南京家中,才发现公司的职员和佣人已经在家里的院子里挖了一个简易防空洞,来抵御日军的轰炸。

当时德国大使馆一再来函,要求德国人迅速撤离南京,但中国各地都在打仗,拉贝想要遣散公司职员和佣人,却不知道让他们去哪里,大家纷纷表示愿意继续跟着拉贝,拉贝被他们的信任所感动,决定和大家一起留在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拉贝带领大家对防空洞进行改造和加固,还将全部的药品都搬进了防空洞,并在防空洞旁边撑起了一块近20平米的帆布,在上面画上“卐 ”字标记和德国国社党党旗,以警告日本轰炸机不许侵犯德国人的领地。

经历过数次的轰炸之后,拉贝所改造后的防空洞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涌进了这个防空洞,原本计划容纳12个人的防空洞,不但被挤得满满当当,甚至还有人挤不进去,为此拉贝做出规定,将最安全的位置让给妇女和孩子,男人们只能坐在其他地方或站着。

为了挽救更多的平民,拉贝联合生活在南京的欧美传教士、学校教授、医生等联合倡议,组建一个保护平民的安全区,并规定在安全区内军人不得侵扰平民,也不允许携带武器。在他们的积极呼吁下,各国政府同意建立安全区,日本政府也不得不表示支持。

考虑到拉贝在中国待得时间长,再加上他是纳粹党员的身份,众人一致推举他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在他的领导下,南京建立起一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国际安全区,收容20多万难民,甚至在拉贝自己家中就收容了600多人。

南京被日本人占领之后,拉贝每天都能见到大量的平民和战俘被屠杀,甚至连孩子都没能幸免于难,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记录在日记中,甚至还满怀希望地写信给希特勒,希望能够阻止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

拉贝常常几天几夜都不能合眼,不但要为20多万人筹集粮食和取暖的燃料,同时还要收集日军在安全区内的暴行,整理后向日军和大使馆提出抗议。这些所看到的内容都记录在拉贝的日记中,他希望自己所记录下的东西能够揭露日军的罪行。

凄惨遭遇

拉贝在南京的种种行径阻碍了德国和日本的外交政策,纳粹政府通过西门子总部向拉贝下达最后通牒,要求他离开南京,经上海返回德国,此后不再允许他回到南京。

1938年年初,拉贝接到西门子总部电报,要求他立刻前往上海,当时日方正在想尽办法搞垮安全区,他正在和委员会一起想办法从上海将粮食运到南京。当晚拉贝向上海总部写了一封长信,希望在安全区委员会解散之前留在南京,以挽救南京的上万平民。

随后美国大使馆转交给拉贝一封电报,要求他立即动身离开南京,以维护西门子公司的利益。拉贝要回国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安全区,尽管大家不愿拉贝离开,但他们还是热情地帮助拉贝打包行李,甚至在那个木料稀缺的时候为他找来了20只木箱,拉贝幽默地说:

“与穷人的友谊是有价值的。”

四月中旬拉贝顺利回国,并出任西门子总厂远东人事部部长,在归国的途中, 拉贝收到各个部门颁发给自己的荣誉,这些荣誉不但蒙蔽了他的双眼,也成为他之后悲惨遭遇的开始。

回到德国之后,他在西门子办公大楼公开作报告,讲述自己在南京的所见所闻,同时还展示了一系列的关于日军暴行的照片,随后他奔赴多地作了报告,呼吁德国出面阻止日本的这种非人道的暴行。

随后他还天真地给希特勒本人寄了一份揭露日军暴行的报告,其中包含附件一共259页。当时拉贝对希特勒还抱有一丝希望,对希特勒之前在德国所犯下的种种举动并不了解,因此他还对希特勒表示:

“我保证忠诚于您并听命于您。”

就在报告寄出去几天后,拉贝在家中遭到秘密警察的逮捕,遭受了长达几个小时的审讯,经受各种折磨,还被迫回答了许多莫名其妙的问题。很明显拉贝的行为已经被希特勒视为“危害国家利益”,处境一度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幸拉贝在西门子公司的贡献巨大,公司总裁借拉贝在国际上享有声望为由,出面将其保释出狱,但拉贝遭到希特勒政府的警告,不得再作报告和出书,甚至不能再写信和打电话。出狱之后西门子公司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将其派往阿富汗工作,帮助德国难民回国。

这一次被捕经历让拉贝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希特勒政府的幻想彻底破灭,从1941年开始,拉贝开始不断整理他在南京的日记和资料,在一年多的时间中,拉贝将在南京时所写下的日记整理清楚,并取名为《轰炸南京》。

1945年战争结束之后,遭受纳粹迫害的拉贝本可以松一口气,但他却因为自己纳粹党员的身份开始接受漫长的审查。原本拉贝的问题很容易就能说清楚,但一位从中国回来的德国人无端指责拉贝,称其本应该能够看清希特勒的犯罪意图。

这一指责让拉贝的非纳粹化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尤其他还在纳粹党中担任过地方一级的职务,手续办理变得极为艰难。1946年拉贝在收到审讯时,两位朋友为其证明他曾拯救过中国人的生命,最终法庭宣布拉贝为非纳粹化。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苦,拉贝当时因营养不良患上了各种病症,全家人的生活没有了任何来源。当年在南京和拉贝有过交往的友人听说之后,曾设法想使其返华居住,但终未成功。

南京人民得知拉贝生活的窘境之后,南京市参议会成立了救助拉贝劝募委员会,向各个机关和广大市民劝募,尽管当时的中国人民还身处战乱之中,但这些当年受到过拉贝保护的百姓纷纷倾囊相助,没有几天便筹集了1亿元。

由于当时德国物资匮乏,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食物,南京市长沈怡便想办法在瑞士购买了四大包食物寄给拉贝,以表达南京市民对他的感激之情。在得知拉贝已经收到之后,沈怡决定按月为拉贝一家寄赠食物,以保证拉贝一家的生活。

当时南京人民邀请拉贝全家人到中国定居,但拉贝却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工作,如果有能力他完全可以重新建立新的生活,对于中国,拉贝的内心充满了思乡之情,在最后的岁月中总会给孩子们讲述当年自己在中国的经历。

1950年1月5日,拉贝倒在了西门子公司的办公室中,他的同事将他从公司送回家中,当天晚上拉贝因中风离世,终年68岁。

延续情感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在中国逐渐控制疫情蔓延之时,新冠病毒开始在欧洲蔓延。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当时接到一通电话,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托马斯 · 拉贝大夫向中国求援,希望能够为他所在的医院和他的家人提供一种中国目前正在生产的药物。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平时和托马斯就有联系,大家都知道他是拉贝的孙子,在消息传回国内之后,多个部门和企业立刻行动起来。第一个接到物资请求的浙江海正药业负责人宣布,将抗疫药品免费捐赠给拉贝的后人。

当时托马斯的需求是10人份,海正药业提供了40盒,可以满足最多40人的用药量,同时他们还在包装中配上了英文的说明书和临床使用的数据,供德国方面参考。由于当时物流全部停运,运输成为一大难题,在国家各个部门的协调下,药品通过一趟上海直飞德国的飞机,很快交到了托马斯的手中。

南京的各个部门听说这一托马斯的需求之后,很快通过市卫健委找到一家生产磷酸氯喹片的企业,但由于这种药品已经很久都不生产,药企在江苏也没有库存。在请示广州总部之后,当天就调集了600片药品快递到南京。

同样紧急调配药品的还有江苏省的另外一家药企公司,公司董事长第一时间联系同行,从上海的一家药企购买到600瓶药品并全部捐赠,按照疫情所需的药品计算,这些筹措到的药品至少可以救治1500名患者。

随着德国新冠疫情感染人数不断上升,中国也通过多种渠道向德国伸出援手,从中国多地发往德国的医疗防疫物资相继抵达,中国多位专家还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分享治疗方案和防护经验。

托马斯 · 拉贝在收到中国捐赠的物资之后,激动地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感谢,他表示这次馈赠再一次让他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从来不会忘记向朋友施以援手:

“我的家族传承着对中国和中国人民诚挚的爱,我的祖父深爱着南京市和南京人民,他的一生中最最崇高的使命与南京这座城市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