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编是很多大学生家长喜闻乐见的事情,他们觉得孩子拥有了编制,虽然不会大富大贵,但是旱涝保收,一辈子也不用为生计而发愁。

但与之相反的是很多大学生以考编太难、体制内工资不高、想要出去闯一闯为理由,对家长提出的考编建议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不过不知不觉中,考编的报名人数在持续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娱乐界,有不少爱豆们在自己事业上升期而选择考事业编,在体育界,很多退役运动员也加入到了考编阵容中。有网友觉得,可能是因为疫情影响,大家都看到了铁饭碗工作的好处。

但是现在疫情已经基本稳定,还有必要蜂拥而至地去考编吗?近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发布了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考,人们发现就业风向似乎已经变了,难道宇宙的尽头是考编?

宇宙的尽头是考编?近七成清北毕业生进入体制内

这天,一个标题为“近七成清北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热搜映入我们眼帘,在这之前,清北毕业生除了热衷于出国深造,第二热衷的就是进入大型民营企业了,难道就业风向变了?

首先从清华大学提供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在7441名毕业生中,刨除在国内外深造的毕业生,进入国企单位、科研等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的人数占比分别是23.8%、30.3%和15.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2021届毕业生中,清华大学进入体制内的人数占比为69.9%,确实是达到了近七成。那北京大学呢?虽然北京大学并未直接抛出进入体制内的人数占比,但对比清华我们得知,从事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证等集中的体制内的岗位的人数占比也很高。

对此网友众说纷纭,有网友觉得大批清北毕业生进入体制内是时代退步的表现,他们应该去选择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但也有网友觉得,这是大势所趋学子所向,大批高端人才可以被国家所用是应该值得庆幸的,总比进入到外资或者合资企业,给别人打工要强。也有网友觉得个人选择,外人无需参言。

个人观点:

笔者认为,学而优则仕的心态,值得鼓励。但21届清北毕业生的选择并不代表所有清北毕业生,无论是进入到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不会影响到清北毕业生为这个时代和社会作贡献。

而且从体制内的发展来看,高端人才的进入必然会让管理层进一步地实现精英化,也可以让科学技术发展在上一个新高度,所以这不可能是时代退步的表现,只会推动时代进步。

但是值得大家深思的是:为什么包括清北毕业生在内的大学生,会越来越青睐于体制内的工作呢?难道是民营企业开出的工资不够有吸引力?难道是毕业生更想要过安于现状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留住高端人才的岗位,往往是那些会善待高端人才的岗位

既然是高端人才,他们的知识水平、眼界能力一定是够用的,自然也拥有很多选择工作的机会,所以他们会选择进入体制内,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只能进入体制内。

既然他们最后会选择体制内,自然是觉得体制内的岗位有吸引他们的地方,体制内的岗位有让他们难以接受的地方。下面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来一一分析下。

先说体制内岗位,无论是在工作稳定性上,还是福利待遇上,都给足了高端人才诱惑力,而且各种人性化的管理也让高端人才可以在体制内工作的更加舒心,真正做到了善待高端人才。

反之体制外岗位,他们是给到了高薪,但是频繁的加班、繁重的工作任务、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都让高端人才难以接受,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要担心自己随时都可能会被解雇的风险。

而且从高端人才自身的觉悟上分析,体制内的很多岗位是无比高尚的,比如教师、医生和科研人员等。总而言之,想要留住高端人才,就要善待高端人才,给他们实现梦想的平台。

但是新问题来了,清北毕业生抢着去体制内,二本生坐不住了!

二本生在就业时会受到一定冲击,选择考研是不错的出路

我们知道二本生以强大的基数,一直是进入体制内的主力军,有了大量清北和其他名校毕业生的加入,那二本生进入体制内的难度必然大幅增加,就业受到冲击是必然的。

那二本生该何去何从呢?笔者建议二本生如果选择进入体制内,就优先考虑地理位置稍差、岗位晋升空间稍小一些的岗位,再或者可以选进行考研,然后以研究生的身份去考编制。

有了研究生学历,二本生就有了更多可选择空间,如果成绩好的话,说不定还有机会可以直接留校当大学老师,即便是成绩一般,考编制时也可以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话题:你觉得大批清北毕业生进入体制内,是好事还是坏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