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洛阳历史上的数次兴衰都和人口的流动以及产业的流动有关。最近一次就是一五时期,一拖、轴承厂、矿山厂、耐火厂等等大厂落地这里,让洛阳成为了全国十大工业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最近这些年,原先为洛阳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厂却在陆续外流:中铁隧道设计院、石化院、中冶六建、中铁十五、中航锂电等十余家纷纷搬离。最近,有消息称,郑州要把洛阳并进自己的圈子,高情商的说法是携手发展,低情商的说法就是“没电了”要找个“充电宝”来续电。

如此一来,洛阳剩下的那些“大厂”或许将继续出现外流,一部分可能被郑州吸入,一部分可能会选择搬到一线城市等。那么,洛阳究竟该如何挽留这个局面呢?

郑州已设立专门区域,将吸入全省企业总部

洛阳剩余的“大厂”或许依旧面临着外流的风险,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日,济源传出消息:豫光金铅集团总部及研发机构或许将率先搬到郑州。这距离宣布济源、洛阳并入郑州都市圈才没过几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省城已经设置了专门的区域,用来把省内的各家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集中部署,生产基地仍然留在原址。

济源本身面积就不大,产业也不多,如果豫光集团搬走了,那对于当地的发展无疑会有不小的影响,居民的平均收入也会受到波及。而且,济源和洛阳融合是十四五时期的趋势,济源削弱,对洛阳也没什么好处。

洛阳“大厂”外流趋势显现,但郑州也不一定有实力吸走

洛阳的大厂外流并不奇怪,毕竟企业也要发展,老是留在洛阳这个三个城市既缺少优秀的人才,又得不到足够的红利。导致这些大厂在与珠三角、长三角的同行竞争时压力不小,越来越力不从心,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些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大部分都选择了北上广深以及天津等地,这些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的确有足够的吸引力。看到这些曾经为洛阳做出过辉煌贡献的单位有了更好的归宿,大家也都是虽有遗憾但也默默祝福。

然而,郑州把洛阳纳入自己圈子后,如果想“觊觎”洛阳剩下的这些大厂,那就有些“打错算盘”了。这些大厂即便要外流,也很少会去考虑包括郑州在内的二线城市。目前来看,洛阳没有实力去挽救大厂外流的趋势,但可以把生产线留下来,这样对经济发展还是有不小作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忘记昔日辉煌,振兴新产业,万亿GDP的目标已定

现代以来,洛阳辉煌的过去是由重工业带来的,但在全面转型升级的今天,重工业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景。材料、新能源电池以及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等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翘楚。

洛阳应该忘记昔日辉煌的成绩,用崭新的姿态去拥抱新兴产业,唯有依赖产业发展,才能健康成长。相比于对房地产经济依赖过重的郑州来说,洛阳的包袱要小很多,经过一轮城建之后的潜力也很巨大。

近日,洛阳锚定万亿GDP的目标又被重点提及,这个十四五一定会有好戏看!期待明天的洛阳。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下方评论里交流,点击右上角关注,了解更多洛阳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