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州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老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些雅俗交错的地名,短短两三字里浓缩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进程、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

源自古代福州盐仓所在地

仓前

烟台山脚下有一条仓前路,是福州南台岛上东西走向的干道,东起解放大桥,西接三县洲大桥,全长近800米。仓前的命名很是接地气,脱胎于“盐仓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俯瞰仓前路 图片来源:小红书 / czH-鸿展陈

南台一带是福州历代盐商云集之地,大批食盐从闽南沿海航运此处,经中转后再沿闽江北上或由陆路源源不断送往福建内地。

仓前老照片 / 图片来源:仓山新闻网

藤山(今烟台山)北麓从明朝起就开设盐仓,到了民国,更是盐仓遍地,最多时达70多座,官办盐务局也设在此处,渐渐便有了“盐仓前”之名。后来藤山也随之改名为仓前山,简称仓山,仓山区的片名也由此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仓前路旧照 / 图片来源:网络

源自明代外国船只停泊地

泛船浦

许多人对“泛船浦”这三个字的印象,来自大名鼎鼎的泛船浦天主堂。其实泛船浦原名“番船浦”,“番”带有“洋”的意思,“浦”指水边、岸边。

图片来源:网络

在明代,海上船只可以直入闽江,在此停泊。当时的督舶太监贪受厚贿,将闽江仓前山中洲段无偿割让给外国人开辟新港,一时间这里外国船只密集,人即称之为“番船浦”。

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吴文刚

明万历年间,这里淤积成为洲地,日后盖起了号称“江南第一大堂”的泛船浦天主堂。如今的泛船浦早已没有船只停靠,但这个地名还是保留了下来,作为曾经沧海桑田的见证。

泛船浦天主堂 / 图片来源:猪耳朵

源自外国领事馆赛马地

跑马场

福州有句谚语叫作“走马仓前观走马,泛船浦内看番船”。前半句说的就是清光绪年间,居住在仓山的外国人,在今六一南路西侧、上三路北侧的一片三角形地带建跑马赛场,办赛马活动的事。

当时的清镇闽将军崇善为了讨好洋人,强购洋人选定的民田宅地,租给他们用作赛马场,年收租银仅1000两。在一次宴席上,酒酣菜饱,忘乎所以的崇善竟然表示将地租作为“赏金”,从此,跑马场连象征性的微薄租金也没有了。

福州人将“赛马”叫作“跑马”,因此这个地方便被称为“跑马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改为了人民公园,1974年又改建为福州市人民体育场,一直使用至今。

源自明代朝廷军马驻地

马厂街

明朝中后期,戚继光在福州围剿日本人时,在今上藤路、大岭顶及对湖路,设营房、马房、马厂等,因此这条街便被称作“马厂街”,从而沿用至今。

说起马厂街,如今大家更为熟悉的,或许是其中散落的老洋房。

有革命领袖叶见元先生的故居“梦园”,辛亥革命时,这里曾作为重要据点;有林徽因探亲时暂住的“可园”;还有忠庐、以园、爱庐等12处西洋庐园建筑。

如今这些老洋房大多依然作为居民区被使用,静谧而松弛,像一段凝固在城市中心的旧时光。

源自观音庙所在地

观井路

古时福州民间多供奉观音菩萨,宋末元初,有将领将此处原有的观音堂拆除,改为“五帝庙”。百姓们认为这是“把善的赶走,反祀恶的,欺善怕恶”,便自发将观音堂改建在大道旁。

观音井井口,现存于仓山博物馆

观音堂内有一口井,引来很多善男信女,香火十分兴旺,于是该地便被称作“观音井大街”,有了现在的观井路。

观音井曾在照片中老店面门口下方 / 图片来源:东快网

观井路靠近烟台山,民国年间一度非常繁华。各国商人在此设立贸易商行、会所,酒楼食肆林立,钟表店、书纸店、伞店、西药房、金店、钱庄等等,可谓应有尽有。

1934年的观井路 /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习以为常的地名就像一把钥匙,细细品读就能了解背后的闽都文化,触摸历史的脉络,打开那些尘封的往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告诉小鱼君你的看法~

·END·

责任编辑 | 紫藤

校对丨乐乐

图文来源丨仓山旅游、网络等

如侵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该文谨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本条内容归福州小鱼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