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我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同意你的要求,放心吧。”周总理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1972年8月,周总理抱病前往医院看望弥留之际的何香凝老人,何香凝挣扎着向周总理吐露最后的心愿,其子廖承志对母亲的这一遗愿有些顾虑,周总理后来对他解释说:

“何老太太一生革命,贡献很大,她的这个要求应该满足。”

探望廖仲恺险丧命

何香凝的丈夫廖仲恺是国民党的元老,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由于廖仲恺坚决执行孙中山生前制定的三大政策,被国民党右派视为眼中钉。1925年8月25日,廖仲恺夫妇乘车前往中央党部开会,当何香凝率先走下车,和同事交谈时,突然背后响起了“砰,砰”两声枪响。

何香凝急忙回头望向丈夫廖仲恺,只见廖仲恺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她跑到廖仲恺身边查看,俯身询问丈夫伤到了哪里。这时何香凝感觉到自己头上掠过子弹的热度,如果不是俯身,她也将在这场暗杀中殒命。

何香凝立刻和一名卫兵将廖仲恺抬上了汽车,可惜的是在去往医院的路上,廖仲恺已经失去了性命。当时周总理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刻前往医院探望,说起周总理一家和廖仲恺一家的交情,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总理在黄埔军校时期。

早在黄埔军校的时候,廖仲恺就十分看重周总理,周总理也一直关心廖仲恺家,廖仲恺的女儿廖梦醒和邓颖超同年同月同日出生,邓颖超很自然地称呼何香凝为“妈妈”,甚至连廖仲恺的外孙女都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干女儿。正如周总理所说,他和廖家已经有三代交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周总理前往医院探望过廖仲恺和何香凝之后,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回家,后来邓颖超才得知,周总理当时也险些遭到毒手。在廖仲恺遇刺之后,周总理和蒋介石研究决定当晚搜捕杀害廖仲恺的凶手,结果蒋介石擅自将戒严提前了两个小时,还临时改变了通行口令,却没有通知周总理。

周总理从医院出来乘车来到司令部的时候,警卫向他们询问口令,结果司机却不知道,警卫果断开枪,打死了周总理的司机,周总理机智地卧倒在车座下才逃过一劫。后来周总理大声宣布自己的身份,警卫才停了手。

“廖案检察委员会”成立之后,周总理等共产党人都加入其中,经过细致的调查之后,确定暗杀廖仲恺的正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出面收买凶手,周总理亲自审讯凶手,并写下纪念文章斥责暗杀廖仲恺是一个“很大的黑幕阴谋”。

廖仲恺下葬的时候,周总理很早便来到临时墓地,扶着何香凝一起走在墓地的小道上,廖仲恺遇刺之后,周总理一直陪在何香凝一家人身边,给何香凝的内心极大的安慰。在送葬行列的最前面,由两人高举“精神不死”的巨幅白布横额,葬礼结束之后,何香凝将这一横额挂在自己家门口,表示对国民党右派的抗议。

智救廖承志

在廖仲恺遇难之后,周总理对何香凝一家更加关心,尤其对于廖仲恺的儿子廖承志,深得周总理的赏识,并多次营救廖承志于危难之中。廖承志在17岁的时候加入国民党,父亲廖仲恺遇刺之后,廖承志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蒋介石背叛革命之后,廖承志果断脱离国民党加入共产党。

1933年廖承志从德国回国之后,惨遭叛徒出卖被捕,何香凝当时向各方人士呼吁求救,毫无结果。有一天何香凝因心脏病发,早早服药躺在床上休息,柳亚子匆匆来到何香凝家中,说上海当局正准备将廖承志押解到南京

何香凝听完后着急地起床穿衣,乘车和柳亚子一同前往警备司令部,吴铁城当时自己没有露面,而是派人请何香凝到客厅,结果何香凝往司令部门口一坐,大声说道:

“我不是来做客的,我是来坐牢的,骂蒋介石要算我骂得最多,为什么不抓我,却把这些无辜青年关起来?你们把我关起来吧,不然你们就放人!”

吴铁城顿时不知所措,赶快打电话向宋子文请示,当时宋子文正和表兄在一起,表兄说自己前一天刚给何香凝看过病,她的心脏病很严重,随时可能出危险。宋子文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便打电话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也知道何香凝有心脏病,只对宋子文说了三个字:

“瞧着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子文随后将蒋介石的意思传达给吴铁城,当时吴铁城已经被何香凝闹得心烦意乱,在何香凝和柳亚子的担保下,释放了廖承志。不久之后廖承志奉党中央的命令北上,何香凝顾全大局,尽管内心很不放心,反仍旧极力掩护儿子离开上海。

在廖承志离开上海的那一天,何香凝先放话说廖承志要去游泳,到天黑之后又大声嚷嚷说廖承志怎么还不回来,千万别淹死了。随后翻看廖承志的抽屉,里面有一封写给柳亚子的信,用来解除柳亚子放走廖承志的嫌疑,就这样何香凝将儿子再次送上了革命的道路。

廖承志很快便赶上了长征的队伍,由于在长征途中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被张国焘加上了“特务”的罪名,不但被开除党籍,还被押解随军。后来廖承志随部队到达黄河边时,周总理下部队时看到廖承志的情况,很快意识到他身陷不利的处境。

廖承志看到周总理之后,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他不想让父亲的老朋友惹上麻烦,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周总理朝他走了过来,没有同廖承志说话,只是大方地同他握了一下手,就骑上马离开了。

当晚周总理派人将廖承志叫到司令部,廖承志刚一进屋就发现里面坐满了人,都是中央和军队中的领导,大家都一脸严肃地坐在那里。之前廖承志就听说张国焘对自己下达了枪决的命令,心里想着这是在处决前再对自己审讯一次。

张国焘知道周总理和廖家的关系不浅,便故意问周总理,他们俩是不是很早就认识,周总理没有直接回答张国焘的问题,而是假装严厉地询问廖承志:

“廖承志,你认识到你的错误没有?”

“认识了。”廖承志刚想为自己辩解几句,看到朱老总正在朝自己微微摆手,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周总理的计策,便老老实实回答道。

“认识深刻不深刻?”周总理接着追问,廖承志回答说深刻,周总理又追问他改不改,廖承志就像犯了错误的孩子在家长面前一样,老实地回答说自己改。最后周总理用这种方法彻底堵住了张国焘的嘴,为廖承志的“错误”结了案。

晚饭时候周总理让廖承志留下吃饭,席间故意不理睬廖承志,一个劲儿地同张国焘说话,朱老总也悄悄踩廖承志的脚,暗示他不要总想着和周总理说话。廖承志考虑周总理和朱老总可能已经商量好了,便老老实实吃饭。饭后周总理还是没有笑脸,让人将廖承志立刻带走。

张国焘本来已经决定当晚处决廖承志,但见到周总理站在自己一边训斥廖承志,朱老总也没有像往常一样为廖承志说好话。张国焘感觉自己很有面子,心里也没有那么生气,重新下令:

“不杀廖承志,以观后效!”

为何香凝破例题字

新中国成立之后,邓颖超和何香凝在工作上的联系更多,她们都在全国妇联工作,很多重大活动都需要邓颖超向何香凝通报,有时还需要请何香凝参加。同时何香凝还是侨办主任,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周总理一家和何香凝一家的关系更加密切,两家经常来往。

1950年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结婚25周年,由于工作繁忙,二人早已经忘记了这个重要日子,但周总理夫妇照顾的烈士子女和家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一天大家来到西花厅,将大红花佩戴在周总理和邓颖超胸前,为他们夫妇拍照留念。

宋庆龄知道这件事后从上海发来祝贺的电报,何香凝还为他们夫妇精心画了一幅“梅花松柏图”,上面写着“恩来、颖超结婚二十五周年纪念”。梅花和松柏是何香凝喜欢的几种植物,她借此来赞扬周总理和邓颖超的高尚品格。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志愿军奔赴朝鲜抗美援朝,当时何香凝特地为志愿军画了一幅《喜鹊牡丹图》,请周总理评价并在上面题词。周总理素来有个原则,从不在别人的画上题字,但这一次对于何香凝的请求却破了例,在上面写了一副12字的对联:

鹊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何香凝的生日,邓颖超总会捧着鲜花前往祝贺,有时周总理也会抽空同去,和大家一起为何香凝祝寿。1958年何香凝80岁生日之际,周总理和邓颖超像往常一样为何香凝举办寿庆活动,还组织了几十位同志一同前往庆贺。

期间邓颖超看到桌上有一些糖果,便拿了一些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周总理问她为何要拿糖,邓颖超回答说带回去给孩子们吃,周总理随手拿起一块糕点品尝,正准备吃第二块的时候,邓颖超轻轻打了一下周总理的手:

“不要吃了,给孩子们留一些。”

何香凝看到此情此景,立刻嘱咐服务员用纸包几块点心,让邓颖超带回去给孩子们吃。周总理夫妇没有孩子,何香凝知道邓颖超所说的带回去给孩子们,自然是给那些他们收养的烈士遗孤。

1961年11月,周总理主持了一场“百老庆寿大会”,上百位70岁以上的机关干部和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当周总理刚一走进会场,就径直向83岁的何香凝走去,何香凝赶忙起身相迎,结果手脚不便将手杖掉落在了地上。

周总理快步上前,一边拾起何香凝的手杖放好,一边热情地同何香凝握手,并一一向其他的老人致以问候。庆寿大会开始之后,周总理率先举杯对大家说:

“ 今天到会的百位老人,年龄平均八十岁,加起来就有‘八千岁’,人生望百……,20年后,我们百位老人再集体祝寿,大家要真正地高呼‘万岁’了。”

“我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同意”

1968年何香凝过完九十岁生日之后,自感精力大不如从前,次年她不慎摔倒,又得了肺炎住院治疗。在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关怀,医院的竭力抢救下才转危为安。1972年何香凝再次因肺炎住院,到了秋天之后病情更加严重。

当时邓颖超和蔡畅一同到医院探望,何香凝正戴着老花眼镜在床头的台灯下看书,邓颖超和蔡畅亲切地唤了一声“妈妈”,何香凝才抬起头来,当得知何香凝正在看《史记》人物列传,每天都要看一篇时,邓颖超钦佩地说:

“您真是好学不倦啊!”

八月下旬何香凝病危,周总理带病前往医院看望,当见到周总理的时候,何香凝喘着粗气向周总理提出自己唯一的愿望:“死后不想火化,要把遗体运到南京,和廖仲恺合葬。”当时周围人对她的这一要求都有些吃惊,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倡用火葬代替土葬,周总理还是主张火化的第一批倡导者。

邓颖超的母亲和周总理的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去世,当时两位老人都安葬在重庆的墓地中,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将两位老人深葬,不留坟墓,还田于耕。没想到周总理听完之后毫不犹豫地对何香凝说:

“我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同意您的要求,放心吧,您和仲恺先生永远在一起。”

何香凝在去世之后,儿子廖承志认为自己是国家的高级干部,不应该让亲属享受特殊待遇,对于母亲生前提出土葬的要求有些顾虑,后来周总理耐心地说服了他:

“何老太太一生革命,贡献很大,她的这个要求应该满足。”

周总理在向何香凝的遗体告别之后,立即指示统战部起草何香凝的治丧报告,明确指出同意何香凝和廖仲恺合葬的要求,当时有人向毛主席提出了反对意见,毛主席爽朗地笑着说:

“古时候总理就是宰相呐,如果连这点小事都不能做主,还算什么宰相?”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江苏省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何香凝灵柩的运送和合葬事宜,经过了解之后,得知廖仲恺的棺木位于墓穴中央,随后领导小组请示廖承志如何合葬,廖承志说将母亲的棺木放在父亲棺木左侧即可,墓碑先将碑文拓下来,清理碑文之后重新雕刻。

9月5日下午,何香凝的追悼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周总理、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追悼大会,毛主席和中央送了花圈。朱德主持了追悼会,宋庆龄在追悼会上致悼词:

“何香凝女士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战友,是廖仲恺先生的革命伴侣,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是国民党革命派杰出的代表......何香凝女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追悼会结束之后,何香凝的灵柩由专列运往南京,叶剑英、李先念等人前往车站送灵,邓颖超等人和何香凝的家属护送灵柩前往南京。次日抵达南京之后,许世友带人到车站迎灵,并护送到廖承志墓前。

隆重的安葬仪式结束之后,工人们将何香凝的棺木抬放至墓穴中,并用混凝土封好墓穴。合葬之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专门从苏州请来老石工,为了保证石碑安全,在不放倒石碑的情况下重新雕刻碑文。从此廖仲恺夫妇长眠于中山陵园,永远陪伴在孙中山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