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血压(原发性)是城乡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给人们生活和家庭带来诸多不便。

目前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的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同时也有着“三低”的特点: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服药率。高血压患者中一些共性的问题,虽是老生常谈,有着错误认知的人仍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再拎出来说一说。

无症状≠无危害

大部分人血压升高后会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却没什么感觉,血压慢慢的升高,适应了反而不难受了。

但是,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心梗、脑梗、脑出血等靶器官损害的时候,再去干预为时已晚。

降压药物没有依赖性

有人确诊了高血压之后,不敢服用降压药物,理由是:怕药物依赖

殊不知,不是降压药物有依赖性,而是高血压疾病本身有“依赖性”,停药后,会造成血压的波动。

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

近年来,市面上宣称具有降压作用的保健品,诸如降压枕、降压手表、降压帽、降压鞋垫等琳琅满目,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啊,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盲目应用保健品降压,即使保健品本身没有危害,也容易延误疾病的治疗

降压药物的“好”“坏”之争

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治疗感染不能首选高级别抗菌素,以防出现抗生素耐药。所以相当一部分患者就会推此及彼,认为选用降压药物,开始不能用好药。

殊不知,降压药物并没有好坏之分。好药=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对于个人而言,凡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好药。

血压正常了,还需要吃药吗?

经常会有患者问:我的血压正常了,还需要吃药吗?

用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药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药后平衡被打破,血压会重新升高;按需用药的模式会导致血压处于波动之中,会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

血压越低越好吗?

血压高了,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血压过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同样会增加。不同的疾病,要求血压控制的水平不同。降压应听从医生建议,个体化用药。

快速降压不可取

血压是逐渐升高的,降压也要逐渐下降。除紧急情况外,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

另外,许多药物显效要2-4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最大效果,不能急于求成,自动停药、换药、减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降压药物要经常更换?

有些患者会担心,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物,会不会出现耐药,是否需要更换。

如果选择了合适的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达标,且无副作用出现,应继续使用,不建议定期更换。

当然,如果新上市的新药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都有很大优势,是可以考虑换药的。

降压药物有副作用,还能不能吃?

很多高血压患者看了说明书以后担心副作用。其实,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

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不能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同时,出现问题之后,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降压药物会不会伤肾?

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长期持续高血压可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动脉硬化,导致肾功能损伤。

沙坦类(ARB)、普利类(ACEI)、地平类(CCB)降压药通过降压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类药物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

有了正确的认知、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健康管理,高血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介绍

杨瑞玲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全科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简介: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系,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江苏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徐州市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