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战时美国像地主家的傻儿子

1917年一战的战局变得非常戏剧性。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德国东线战况迅速逆转,胜利的天平倒向德国人。

美国人担心如果英法战败,借给他们打仗的贷款将全部打水漂;同时美国人看到交战双方已精疲力尽,实力消耗殆尽。

此刻的形势,完全符合“低投入低风险高收益”、“只挑软柿子捏”的原则,于是美国人参战了。

美国人的加入,使战局又一次逆转,最终德国战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战的胜利,使美国人认为他们可以和欧洲列强平起平坐,构建新的世界秩序,于是美国总统威尔逊牵头建立了国联。

美国人还是太年轻,他们发现,英法老牌列强只想要美国人的资金和物资,至于国际新秩序这么“高大上”的游戏,他们不想带美洲暴发户玩。

更糟糕的是,美国人对此还真束手无策。

最后美国人退出了自己搞的国联,而之前的战争贷款,英法全都赖了账,美国人被老牌列强摆了一道。

当然,美国人并非一无所获,战争将大量欧洲资本赶到美国,带动了美国经济繁荣;而且通过卖战争物资,美国人赚了不少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二战时美国是精明老辣的资本家

二战只是一战的延续,一战虽然各方打得死去活来,但新老列强之间的矛盾一点都没解决。

已经衰落的英法依然垄断着最广大的殖民地,后起的德意日新列强饥不择食要分一杯羹。

这一次美国老练多了,玩“左右手策略”。

一只手扶持德意日新兴列强,让它们挑战老牌列强。

另一只手继续卖物资和借钱给英法,支持他们跟新兴列强打。

美国人一边大赚新旧两方列强的钱,一边让两方打得你死我活,从中渔翁得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人给德国大量金融支持,大力扶持德国发展军事工业。

武装起来的德国意大利,向英法老牌列强的本土及中东的势力范围进军。

在亚洲,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所需的石油、钢铁、橡胶等战略物资,60%都是从美国进口,没有这些资源,日本的战争机器根本运转不下去。

美国人的如意盘算是:日本人在侵略扩张时,把远东地区的英法势力收拾得干干净净,起到的作用是美国人自己做不到的。同时,卖物资也能赚大把的钱。

美国的资源源源不断地供给日本,使日本肆无忌惮地扩大战场。从东北到华北,再向南,最后整个中国东部沿海,全数被日本占领。

1940年,日军的扩张达到了极限,而中国国内也进入了最艰苦的相持阶段。

1941年日本的战线已全面铺开,军工机器已开到最大马力。在这个关键时期,美国宣布对日本战略物资禁运,狂飙的战争机器一下被美国人踩了急刹车。

此时的日本人只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停止侵华战争,从已占领的大部分地区撤出,英法在华的势力此时早已经被清扫,能接盘的就是美国人。

相当于日本人干完了所有脏活苦活累活,然后双手把劳动果实奉送给美国人享用,日本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接受。

另一条路就是南下占领东南亚,获得当地的石油橡胶资源来维持战争机器。这条路必然会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

最终日本选择铤而走险,偷袭了珍珠港,最后日本战败。

原因很简单,全面战争打的是国力,拼的是谁能够经得起更大的损失,无论是日本还是德国,在资源储量和工业实力上都处于劣势,战败是自然的事。

二战结束后,英法势力退出亚洲,美国人取而代之。

欧洲新老列强经过两次大战的洗礼,海外殖民地几乎全部丧失,只能加入美国主导的新国际政治架构中,跟着美国人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