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印度军队企图以武力占领西藏南部地区,不断向边境增兵的同时,还派出小部队袭击中国边民与边防哨所。同年10月,党中央做出决策,坚决反击印度军队的入侵行为,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

经过短暂的战斗后,印度军队全线溃败被赶出了中国边境,数千印度士兵被俘。随后中国方面主动停火,并且将被俘的印度士兵分批释放回国。不但如此,还特意将数百辆缴获的印军车辆,加满油后全数归还。

一、 装备破烂,留之无用

中国愿意主动归还印度的武器装备,还特意将俘获的卡车加满油送回。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从印度缴获回来的武器装备,过于陈旧破烂。如果将其保留,首先部队看不上不想用,放在仓库里还会增加管理难度,倒不如就这么还回去省事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印度国内的工业能力较为落后,无法生产出足够的武器,武装庞大的印度军队。因此,印度军队的武器更新换代,取决于印度对外军购的频次和数量。

二战前,印度军队的主要装备跟着宗主国英国走,是全英式装备。二战中期,因为美国的军事援助,印度军队也拿到了一部分美式装备,其中印度少数几个被派往欧洲战场的部队,更是全部换成了美式装备。二战结束后,印度政府开始尝试自行研发武器装备。但是因为工业基础过于薄弱,印度政府不得不寻求外国援助。从多个国家引入了大量生产设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合适印度的武器工业发展之路。

但这么做的唯一结果,就是印度军工业高度依赖对外贸易,从生产设备到零部件,都无法自产。这就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印度军队都没有办法统一全军的武器,依然是各部队有什么就用什么。

比较典型的就是英国造的李恩菲尔德步枪,以及布伦轻机枪,这两款武器都是二战前设计并大量生产的。英军都开始逐步抛弃这些武器了,印度军队依然在使用。对此,英国人自己都感到很不可思议,一名在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前往印度访问的英军军官,就曾经指着印度士兵手里的武器说道:

“为什么印度人还在用这把枪?这是二战时的武器啊。”

到对印自卫反击战前,印度又向苏联购买了大批的武器。结果就是,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解放军看着满坑满谷的缴获武器不知所措。1962年的时候,解放军全军统一装备了56式枪族,从半自动到轻机枪都实现了现代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印度军队手里缴获的,很多都是那一批战士的父辈人,参与抗战或抗美援朝时使用的武器。为了这些破烂,专门在仓库里腾地方不合适。拿去武装民兵部队也不合适,武器太破旧,要使用的话就得重新维修。

与其这么麻烦的折腾,倒不如干脆送回去得了,既省事又能展现出大国风范。

二、 对印度国内的宣传

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解放军俘获了3968名印度军队战俘,其中还包括一些高级军官。在战斗期间,解放军贯彻了优待俘虏的政策,对被俘的印军士兵进行照顾与治疗,确保他们不会因为饥饿和寒冷而死。

在战役结束后,释放俘虏的过程中,自然也要将这一政策贯彻到底。中印双方对接商讨归还战俘事项时,被解放军俘虏的印度高级军官、重伤员以及无法自行行走的残疾士兵,都由印度政府派出飞机接回。

而其余手脚健全的,则需要在印度方面的组织下,自行返回印度国境内。而印度边境的部队,因为刚刚遭到解放军的打击,短时间内无法组织起可以转运数千人的车队。

由于那时候中印边境尚未得到开发,很多地区只有一条土路。且中国归还战俘时是1963年的3月份,中印边境的气温较低而且风力较强。如果让印度俘虏走回去,那返回国境的路程中,肯定会有士兵因低温患病,甚至死亡。

一旦出现这种事,难保印度方面不会借题发挥,污蔑中国解放军虐待俘虏。所以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中国方面主动归还了数百辆卡车,并为其加满汽油。让印度俘虏可以免受低温和强风的影响,快速返回到印度国境内。

而这种做法,也是解放军自成立以来几十年,用于瓦解敌军意志的常用方法。战场上双方拼死相斗,战斗意志是前线部队能够坚持战斗的重要基础。而送归战俘与装备,是向敌人表示,解放军不会虐待俘虏,并且也看不上你们的武器装备。

而当印度军队的一线士兵,知道解放军不会虐待战俘,并且还会为俘虏提供医疗照顾和足够的伙食时,战斗的决心就会削弱。尤其是在战斗即将失败,自己可能会被俘虏的情况下,印度军队的被包围人员,由于不用担心被俘后的遭遇,抵抗就不会那么坚决,这样也可以减轻解放军前线战士,围剿敌军残兵时受伤牺牲的概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做法,也是对印度与中国交恶后,对中国军队采取污蔑性宣传的一个反击。印度军队中,有很多中国解放西藏时期,出逃的封建残余。印度军队将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一支特别边防军。并将这支部队用于对内宣传,以及充当入侵前锋。

在对印反击战中,解放军沉重打击了这支在边境上无恶不作的印度部队。而善意对待印度战俘,并将其安全送回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印度国内对中国的看法。

三、 国际形势变幻

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国主动送归了数百辆缴获的卡车,以及数千名战俘这一行为。也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当时的外交局势。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由南斯拉夫、埃及、印度牵头成立了“不结盟运动”。这个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帮助各个第三世界国家,可以不参加美苏两国的争端中,独立自主决定自己的经济外交目标。

中印交恶后,印度外交部门就一直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抹黑中国。污蔑中国靠武力,强行夺取了属于印度的土地。中国方面对此也很困扰,一直想找到一个机会,向所有第三世界国家证明,中国不同于美苏两国,不会以武力或霸权去对待其他人。

印度主动挑起了边境冲突,给了中国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击溃了入侵的印度军队后,并未继续进攻印度边境。当时印度边境军队,已经因为入侵中国,防线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如果此时中国军队继续进攻,一定可以给印度军队造成严重的损失。

但是中国政府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主动宣布停火并将部队撤回,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维护主权与边境决心的同时,也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没有任何侵占他国领土的想法。毛主席在事后,也准确描述了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性质:

“但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用军事手段解决边境问题是不行的。”

而随后主动送回战俘与武器装备的举动,则进一步证实了中国政府的态度。甚至可以说,这一举动才是真正让全世界相信中国的关键。因为在印度军队的俘虏中,不单单是普通士兵,还包括数十名高级军官。

如果此时中国以这些俘虏作为条件,要求印度政府退让的话,那么印度政府就会陷入到两难境地中。如果印度政府决定抵抗到底,即使牺牲那些被俘人员也在所不惜,就会极大地打击印度军队的士气。如果印度方面接受了,那么当时的尼赫鲁政府,就得面对全体国民与反对党派的指责,下台是显而易见的事。

但是中国军队却主动停火,并且联系印度方面,愿意交回战俘。这给了印度尼赫鲁政府一个台阶,也反击了印度一直以来的外交污蔑,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而交还卡车前,为卡车注满油,也是为了保障印度俘虏可以顺利回国,解放军做出的微不足道的一些配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