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迈入校园的那一刻,就开始学习上的竞争。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唯成绩而论”,但如果家有个小“学霸”,内心还是会小小地窃喜一下。俗话说,三岁看老,如果孩子从小有以下几种表现,很可能成为“学霸”,爸妈赶快来观察一下,你的孩子也在其中吗?

独立自主

表现

具体而言,幼儿的独立自主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能力所能及地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穿鞋、吃饭、喝水、如厕,不需大人代办和提醒。

2.面临多种选择时,能够自主做出选择,而且能够接受选择的结果。比如选择去妈妈办公室玩,就要接受妈妈工作时间是没办法陪自己玩的事实,独自一人安静地玩耍。

3.情绪上的易安抚性。独立自主的孩子,情绪上更稳定,在妈妈离开后也能独立玩耍,有情绪时,也能很快被安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的内心力量来自于他不断成功地做一些事情,比如:吃饭、穿衣、做家务等,他自己动手并感受到成就感,他才会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

具有独立性的孩子善于自我决策,当他们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个性品质是孩子自强自立的外在表现。

在培养孩子具备独立自主能力的过程中,谨记两个原则。

原则一:独立自主需要爱,但不是溺爱。

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是在获得爱的滋养基础上的自然过程。当然爱也要区分爱和溺爱,两者的区别是:爱是孩子成长需要的,溺爱是父母想要提供给孩子的无原则的爱。前者并非都是以温柔的面目出现,有时甚至残酷,需要干预孩子的快乐,比如我们拒绝让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等。溺爱通常是一种无原则的爱,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原因不能长期陪伴孩子,便通过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来弥补心中的愧疚。好的培养方式应是我们基于对孩子和自己的了解,提供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支持和爱。

原则二:独立自主需要规则,但不需要过多的规则。

独立自主的培养必须在规则之下。现实家庭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缺少规则,家庭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界限,孩子就不知道边界在哪儿,这会不断导致孩子的行为不断越界;另一种是规则过多,如果规则过多过细,孩子就没有自己的空间,他也没办法做到独立和自主。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的界限,并尊重他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信息,供他评估和判断。

专注力强

表现

在游戏、学习的过程中,拥有良好专注力的孩子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特征一: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受或不易受其他因素干扰。如:孩子正专注于阅读一则绘本故事,沉浸于故事所营造的情境中,不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有时候连大人叫他,也像听不见一般。

特征二:专注的状态可以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孩子全身心地投入眼前的事,致力于解决问题、满足强烈的好奇心。如:有的孩子喜欢探索新事物,买了一个新玩具,总想弄清玩具里有什么机关,于是反复进行着拆装、把玩等动作,满足探究欲望和兴趣。

特征三:专注过程中伴随着孩子的主动努力,尤其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孩子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孩子想画一只小猫,但对画出来的作品不是很满意,于是他画了又扔,扔了又画,多次重复,非常执着。

专注力是一种宝贵的学习品质,对学习速度、学习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在幼儿时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颜氏家训》有言:“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也就是说,幼年时期是培养孩子专注精神的好时机,长大之后,思维容易涣散,再想培养专注力就困难了,因此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尤其是对目前上大班的孩子来说,拥有良好专注力,能够在进入小学后,更快地适应角色变化和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思考,思维灵活多变

表现

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很多孩子都不知所措,表现出无助、哭闹、焦躁不安,但有想法的孩子不一样,他们会想各种办法,去尝试、去解决,而这部分孩子跟那群不知所措的孩子比起来,往往更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类孩子给人的感觉总是特别机灵,遇到问题能有自己的想法,其实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活跃,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地考虑问题,不死板。他们往往能从独特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容易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家长可以这样做:

家长可在生活中锻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如让孩子回答:“手帕有什么用?”“迷路以后怎么办?”“筷子的用途有哪些?”“水可以用来做什么?”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孩子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孩子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井井有条,爱收拾

表现

生活中,有一类孩子永远找不到自己要找的东西,房间里物品堆放杂乱无序,而有的孩子则从小就有爱收拾的习惯,玩具玩完了一一归位;喝完水,杯子放回原处;书看完了,放回书架……

哈佛商学院调查显示:一所学校中课桌收拾齐整的孩子,往往都是那些成绩优异、乐观开朗的孩子。因为整理使得他们学会了规划、培养了耐心,心无积尘,面目清明。

法国心理学家玛丽茨.瓦央说:“不爱收拾家务说明人们还没有摆脱对别人的依赖,料想肯定有人跟在后面替自己收拾,替自己解决问题。”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力,他们会在无意中模仿父母的做法,如果家长经常把家里收拾得非常干净,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整理学会规划能力,做事有始有终,对学习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可以这样做:

让孩子从收拾自己的玩具开始,把不同类的玩具固定放在不同的收纳箱里,并在箱子外面画上形象的图标,比如积木、汽车、卡通模型等,逐步培养孩子收拾自己物品和房间的能力。

抗压能力强

表现

抗压能力一般指心理承受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抗压能力强的孩子,很少因为失败崩溃大哭或者自暴自弃,相反他们会不断地自我激励,寻求方法迎难而上,颇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现象称为“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效应”告诉我们:不要去担心以后的事情,把心放在一种平静悠然之中,人的最大潜能才能发挥出来。

所以,家长可以这样做:

平时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应用轻松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告诉孩子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成绩等结果上,而应从想办法解决了一个难题、又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上获得成就感。爸爸妈妈们,可以常对孩子说,“不错,今天又掌握了一个新技能”“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到办法解决的”等,引导孩子关注过程中的收获与满足。

当发现孩子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和专注力,思维多变,且拥有一定的规划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具有较强抗压能力,那么恭喜您,您家孩子具备了成为“学霸”的潜质。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学霸”,拥有光明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