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主持专题研究“三农”工作。了解更多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敬请关注安邦智库(ANBOUND)旗下简报产品——「每日经济」近将刊登的分析专栏《自主安全战略下的中国粮食市场》。

在长短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当前全球面临的粮食安全风险正进一步突出。

联合国在今年7月份正式发布了2021年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态》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全球粮食短缺的人口大幅增长,面临饥饿的人口比例已上升到约9.9%,较2019年的8.4%增加了约1.5个百分点。此前,这一比例已经连续5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地区的饥饿人口则分别为亚洲4.18亿、非洲2.82亿、拉美6000万。报告强调,新冠疫情再一次暴露出全球粮食系统的弱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及经济衰退等因素也威胁着全球粮食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图片,扫描右上角二维码,下载PDF文件

当前仍在肆虐的新冠疫情是造成饥饿的重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大量民众因疫情导致收入减少甚至失业,而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充分,很难保障大量弱势群体能够获得充足的食品保障。从供应角度看,疫情导致大量的农产品种植和经营活动出现了停滞,直接影响到了部分农产品的产能,出现区域性供应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报告特别突出了气候变化因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在今年也均指出,自2009年以来,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就远高于上世纪80、90年代,严重威胁到了全球的粮食供给。而从近期看,世界多地不利的天气条件确实使得部分谷物面临着供应能力的下降。今年受极端天气影响,全球8个主要小麦出口国,5个国家包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美国的小麦产量均有所下降。俄罗斯今年小麦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近12%。而作为全球第二大小麦出口国,美国农业部此前表示,美国春小麦收成预计将比一年前下降41%,创33年来的最低产量。同时,加拿大的春小麦产量预计在1600万到2000万吨之间,远低于去年的2580万吨。

供应总量变化之外,当前更应关注的是全球飞涨的粮食价格。推动粮食上涨的因素包括,前述世界多地不利的天气条件导致部分谷物供应紧张,各国实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干扰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等。多重因素的叠加、长时间累积推动今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年内涨幅达40%以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11月份全球谷物价格达到2011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当前国际粮价仍在高位震荡,而由能源危机引发的化肥价格高涨更是将为明年的全球粮食市场带来风险。煤炭、天然气是化肥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受原料大涨的影响,全球肥料价格今年年初开始攀升,北美化肥价格已达年初时的2.6倍。有专家分析,明年一季度美国、加拿大、巴西、欧洲、亚洲等相继迎来春播的旺季,对化肥需求激增,因此明年一季度全球化肥供应问题恐怕会更加恶化。由于化肥价格大涨,而粮价的上涨并非同步,因此在收益的驱使下,农民会减少化肥用量。而一旦化肥用量减少,很可能引发全球粮食减产,特别是玉米等需肥量较大的作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比较来看,相对于国外,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不突出。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比例超过70%,小麦库存能满足一年半以上的消费需求,稻谷年度结余300亿斤左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400公斤“安全线”。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能够得到切实执行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供应的结构性短缺问题正在更加突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1月中国累计进口粮食15094.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0%,超过去年全年粮食14262.1万吨的进口总量,并占了我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的五分之一还多。

而这主要是大豆和玉米进口增加的推动,1-11月大豆进口8765.3万吨,同比增长23.4%;1-10月玉米进口2623万吨,同比增长236.4%,国内对于大豆、玉米需求正在增加。实际上,国内大豆的生产供应一直都难以自给,长年依赖进口,对国外大豆的依赖占比甚至高达90%。国内大豆生产在今年却又遭遇挫折,2020年国内大豆播种面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下降14.8%;反映到产量上,今年全国大豆产量为328亿斤,比上年减少了64亿斤,同比下降16.4%。今年的大幅减产,很可能使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大豆的进口依赖度进一步提高,在进口量约占全球大豆贸易的60%的情况下,增加进口也将使国际市场将面临压力。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在2010年之后成为玉米进口国后最初的几年,中国每年几百万吨的进口量并不大,但是近几年出现猛增,目前已经达到年均3000万吨的规模。

国内主要粮食品种进口量的逐渐增加是与对国际市场依赖的增强是相伴的,这将减弱国内粮食供应面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当前国际粮食市场供应形势不容乐观,如果形势恶化,不利影响传导回国内,并将会因此而显著增强。尽管大豆和玉米在国内主要是作为饲粮,以满足国内畜牧业的需求,一旦出现供应短缺、进口价格上涨,将使得国内生猪等禽畜饲料成本增加,极有可能助推国内肉类产品的价格,从而增加国内通胀压力。

疫情之下,气候异常、能源价格都使得全球粮食安全的风险进一步升高。与此对比,国内粮食安全有比较充分的保障,但必须注意结构性短缺面临的进口压力,国际市场如持续恶化,其必将传导回国内,影响国内的物价水平。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