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着人类兴衰更替的历程,承载着人类过往发展的证据。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史,能让人在历史的轮回里找到发展的方向、懂得人生的真谛。

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培根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从来就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一部《二十四史》,不但记录了我们民族的过往,也记载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读懂了《二十四史》,就能够读懂中国人,读懂人生的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这里并没有赞扬君子或针砭小人,而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与不同的人交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策略。

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

太过刚硬,容易折损;过于明察,就没朋友。

同样道理的话,其实在其它经典里也能见到。《礼记》里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表达过刚者易折的想法。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晋书·帝纪·第一章》

做三年的好事,没有几个人知道;哪一次做了一点坏事,全天下人尽皆知。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做人还是要谨言慎行。

同样的道理,你以前做尽了坏事,忽然做了件好事,别人会说你是浪子回头;你以前做了很多好事,忽然有一天做了一件坏事,别人却会觉得你十恶不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聪明的人在千百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笨的人在千百次的计划中,也会有一次收获。

诸葛亮可谓智者,且是上智之人,他让蜀国从无到有,并能与吴、魏鼎立。可是,在人生的末尾,他还是有所失误,六出祁山、信任马谡等。

人生没有一定,在众多的确定中,也会有偶然。所以,不必因一时得失而忘记人生其实很长。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能把别人的话听进去并有所思考的,叫作聪明;能够时时反省自己的,叫做明智;能谦虚克己的,叫做强大。

能做到以上一项的,人生定会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想要污浊的源头里流出清澈的水,希望弯曲的形体映出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那是因为它本就是天鹅。飞上枝头变凤凰的事,不是没有,而是很少。什么样的材料,只能雕琢出相应的物体。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后汉书·杨震传》

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

洞口的杨氏宗祠里,就一个“四知堂”,挂着杨震的“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成为杨氏宗族的祖训。

天地之间,唯有一身正气,是最大的勇敢。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有志气的人不会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

心中有底线,脚下有方向。

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

聪明的人知道如何舍弃自己的短处,发挥自己的长处,来获得成功。

人生需要学会藏拙,隐匿短处,扬长避短,成就自我。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聪明的人能够在危险还没到来的时候就察觉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萌芽就已预见。

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而不知道满足,所以就有受到困窘的劳累,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知足才能常乐,知退才能前进。后退几步,是为了冲刺;满足欲望,才会有常乐。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与其站在潭水边希望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织个捕鱼的网。

空想再美,只是虚幻,不如实际行动来得真切。

想要什么,就去做吧。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扬雄传》

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不因贫困而悲伤哭泣。

当一个人真正地脱离了物质的困扰的时候,他反而会更加自由、洒脱,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生活。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

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要完善自我的修养和品行,但诚信与孝心是最重要的。

没有诚信的能力,会大打折扣;而孝心,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明史·汤和传》

有远见的人不会为眼前的烦恼所困住,成大事的人不会被细小的琐事所绊住。

人的眼界一旦被局限住,就无法做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