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期盼社会对自己尊重,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

尊严并不是成年人才需要的东西,在孩子的世界里,也同样重要。

我们总觉得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自尊心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研究表明,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会开始在意大人的评价,会有策略的展示什么是可爱的、有价值的、值得称赞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大人的反馈和评价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塑造孩子的行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自尊心会让孩子更自爱、注重维护人格的尊严、在逆境中有奋发向上的意愿、自强不息。

当一个很多缺点的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受到老师或家长的关注和表扬,他的自尊心就会让他更自信,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让自己各方面表现更加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一个孩子自尊心如果被破坏了,就容易出现“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或者叛逆、故意和父母老师作对。

许多调皮捣蛋不听话、父母老师眼里的“坏孩子”、“差生”,其实是被破坏了自尊心的孩子,需要的不是严厉管教,而是对他们自尊心的关注和保护。

生活中,父母的一些行为,很容易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会给家庭教育和孩子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需要引起注意。

语言的破坏力,你知道吗?

“语言是有能量的,积极温暖的语言能让孩子变得自信、乐观;而攻击性、伤害性的语言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却忽略了这一点,常常在孩子犯错、调皮、表现不好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进行语言攻击:

“一天天的,什么都做不好,就知道吃。”

“连这都做不好,以后还能干什么?”

家长是出了气,对孩子却起不到任何的教育意义,反而很容易破坏孩子的自尊心,让他越来越自卑、不断否定自己,或是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不断积压在心里,影响心理健康。

作家毕淑敏也曾说:“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与父母的语言息息相关:

  • 习惯性批评【破坏性批评】

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现实生活中部分父母常常在孩子犯错、调皮、表现不好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进行语言攻击:

“一天天的,什么都做不好,就知道吃。”

“连这都做不好,以后还能干什么?”

其实可以理解父母的心情,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指出孩子负面行为的方式,让孩子朝希望的方向发展。

但这种批评常常会演变为破坏性/习惯性批评,攻击孩子的人格价值。这种情况下,家长是出了气,对孩子却起不到任何的教育意义,反而很容易破坏孩子的自尊心,让Ta越来越自卑、不断否定自己,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对自尊的要求,更是对自己人格的要求。

做错事情后,没有分寸的批评和打击,会摧毁孩子的自尊,让Ta陷入否定和怀疑中,失去人生的价值。

被肯定、被欣赏,是每个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心理需求。

这种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的孩子,会建立起稳定的高自尊,自爱、自信、注意维护自己名誉、积极地调整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好。

  • 控告性倾诉

如果想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当面批评Ta的缺点,让Ta没有反驳的机会就可以了。

你还记得吗?童年时候闯了什么祸,最怕的就是被父母当面批评,转身还要和亲戚朋友“分享”你的糗事;

那种对自尊心的摧毁,相信经历过的人都不会忘记。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要想毁掉自己的孩子,首先应该做的是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当众出孩子的丑,是杀手锏。”

在学校门口、大街上、小区里、地铁上,亲戚朋友围坐一起的家中,随处可见父母教训孩子的场景:直接伸手打巴掌、分享糗事贬损等等应有尽有······

中国父母那么在意自己的面子,却丝毫不懂得给孩子留面子。

很多父母那么在意自己的面子,却丝毫不懂得给孩子“留面子”。当着众人面教训孩子,孩子不会感觉被教育,只会感受到难堪和屈辱,留下一生自卑的阴影;

这样的孩子哪怕再优秀,也总是会觉得自己不好,一直盯着自己的缺点,难以建立自信。

永远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教训孩子,私下里再单独和孩子认真沟通,给予正确的引导。

这不是袒护和包庇,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守住教育的底线。

  • 批判性挑剔

在人格上,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主体, 而孩子生来就有权利得到尊重。在教育过程中要避免情绪式的批判和挑剔,因为挑剔本来对孩子不信任的表现。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断臂的维纳斯以残缺为美;月以阴晴圆缺为美;秋天以落叶飘零为美……生命以其不完美的姿态演绎着独特的意义。

而拥有“完美审美”的人,自己也并非完美。过度的挑剔是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也是对尊严无情的挑战。

如果怕孩子撒谎,就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时,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也会无意识的拉开亲子之间的距离。

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

在综艺《超人回来了》的一期节目中,哥哥威廉不小心尿了裤子,坐在充气池里不肯起身。

爸爸觉得好奇,就走上去询问。没想到威廉立刻说:“我没尿裤子”,而在爸爸要求下,威廉站了起来,尽管小屁股湿了一块,可他还是否认,我真的没尿...

爸爸耐心安抚后,捂住了弟弟的耳朵,威廉终于吐露心声。原来他怕弟弟看见,感到很羞愧,威廉不安地问:“因为我尿裤子了,爸爸伤心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爸爸认真地回道:“谁都会失误的,这只是练习的过程。”

视频中威廉拼命掩盖又羞愧不安的神情,让人觉得好笑又心疼。孩子也会在乎自己的面子,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威廉爸爸就理解了威廉的心理,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自尊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要,孩子也不会例外。事实上,相比大人,孩子的自尊心可能更为强烈。

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主要依靠别人的评价,形成对自我的评定。

换句话说,当我们用孩子的糗事开玩笑,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和批评时,就像一根刺,会摧毁孩子对自己的信心。

正因为孩子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那些无意中伤害的自尊,可能是孩子终生也难以消除的阴影。

丹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苏珊·哈特(Susan Harter),花了20年时间来研究自我和自尊的发展。

她认为,在孩子发展早期家长和孩子世界中的重要他人的无条件支持和积极关注。这里所说的无条件支持,是和孩子交流,告诉孩子不管Ta是谁,或Ta做了什么,你都会喜欢Ta。

这听起来很容易,其实很难。

我们现在就可以扪心自问:是不是当我们的孩子乖乖听话,爱学习爱干净爱劳动,不打不闹不来烦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赞扬孩子呢?如果是的话,其实在孩子眼里,我们对Ta的爱与支持,还是有条件的。

而这种有条件的支持对于孩子来说,会让Ta更多的关注“如何让父母高兴”......而无条件关注就是把孩子看作有价值的人,让Ta知道可以因为自己而得到别人的欣赏。

保护自尊在前,教育引导在后,才是最恰当的管教。所以孩子早期如果得到了无条件的支持,长大后才会把积极关注内化,赞赏自己,拍自己的后背,给自己心理上的拥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自尊是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自尊心会让孩子更自爱,注重维护人格的尊严,在逆境中有奋发向上的意愿,自强不息。

想要不破坏孩子自尊心,那就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帮助他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看见孩子真正的需求、懂得倾听他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