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2007年1月30日中午,行唐县上碑村的一位名叫高如意的老人被抬上了灵车,缓缓朝村外的殡仪馆驶去。在道路的两旁站满了前来送别老人的乡亲们,从村里一直延伸到村外。如果不是一次“意外”,人们根本不会将这位老人和战斗英雄联系起来......

小毛驴引出战斗英雄

1963年,已经是高如意复员回乡的第8个年头,按照队里的安排,高如意家和另外一家合用一头小毛驴抽水浇地,那一天另外一家浇完地之后,轮到高如意家时不知什么原因,拴小毛驴的套索和水车挂钩意外脱落,小毛驴挣脱了缰绳,不慎掉到了一口机井里。

情急之下大家急忙去村子里找人,好不容易将小毛驴从机井里打捞上来,但由于时间太长,小毛驴在被打捞上来的时候已经没气了,高如意赶忙向大队报告。由于是意外事故,大队也没有追究高如意的责任,这件事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三年之后,有人再次将这件事翻了出来,污蔑高如意是故意害死了小毛驴,让高如意拿出几百元的赔偿款,还说他是“破坏集体”。当时高如意家过得比较清贫,拿不出钱赔偿,便提出用家里现成的东西抵账,那些人不但拿走了家里的东西,还将高如意养的小猪也全都拿走了。

高如意家一时间陷入了窘境,原本家里就穷,如今不但需要赔偿几百元,还被扣上了“破坏集体”的帽子,清白正直一辈子的高如意,无论如何也难忍受这种委屈,最后没有办法,高如意想到了自己的老首长邓小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如意知道当年的“邓政委”已经去了中央,说话肯定有用,他央求自己的外甥替自己给邓小平写一封信,信中写明了事情的详细经过。由于他年纪已大,外甥将他口述的情况写成信件寄给邓小平。

这件事在村子中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觉得高如意是自不量力,就因为一头小毛驴的事情,去惊动邓小平同志,有点太小题大做了。大家都等着看高如意的“好戏”。

信发出不久之后,高如意的妻子在外出时碰到了村干部,对方说:“你家如意上告了,中央来信了。”高如意这才知道自己的信有了回音,县里专门派人来传达中央的指示:“按天灾人祸处理。”公社书记也来到高如意家中:

“如意,你钻牛角尖了,那事还值得给中央写信?”

高如意的困难被顺利解决了,他间接揭开了他隐藏多年的身份,政府的领导纷纷上门拜访,媒体记者还上门进行采访,他的13枚军功章还被乡亲们“强行”翻了出来,高如意身上隐藏多年的“秘密”就此“暴露”了。

“渡江第一人”

高如意出生于1919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就加入了当地的抗日小分队,抗战结束之后,他又响应号召加入刘邓大军,投身到解放战争之中。虽然高如意平时寡言少语,但打起仗来十分勇猛,很快就成为刘邓大军中的一名班长。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渡江战役正式发起。次日傍晚,解放军炮兵向对岸的敌军发起了猛烈地轰击,同时高如意所在的“渡江尖刀连”乘船向对岸冲去,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不少战士纷纷落水,大家奋力向对岸游去。

高如意带领的6名战士作为突击班,铆足了劲向对岸划去,很快就冲到了突击队伍的最前面。当小木船划到江心的时候,一枚炮弹在船舷旁爆炸,炸死炸伤了三名战士,船工也被炸晕在船板上,高如意左臂负伤,鲜血顺着胳膊直往下流。

小木船一时间失去了控制,速度也逐渐慢了下来,高如意着急地大喊着让其他同志划水,自己跨到船尾撑船控制方向,其他战士用钢盔猛划水,很快小木船恢复了速度,再次冲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眼看着距离对岸越来越近,敌人的攻势也更加地猛烈起来,就在江水逐渐变浅,船速因此逐渐放慢,高如意果断跳进齐胸深的江水中,高喊着:“同志们,跟我冲!”带着战士们向敌人的阵地发起了勇猛的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高如意冲上敌人阵地的时候,一名敌兵正在架设机枪,高如意一把将机枪夺了过来,击毙了敌兵之后,握着夺来的机枪向前猛冲。地堡中的敌人发现有人登陆之后,向高如意等人发起了猛烈的射击。

高如意一边反击一边观察周围的地形,他吩咐机枪手去占领有利位置压制敌人的火力,自己则带人迂回到地堡后侧。在高如意的指挥下,战士们向地堡扔出了几枚手榴弹,顿时消灭了敌人,战士们一拥而上,占领了敌人的江防阵地。

高如意并没有因这阶段性的胜利而大意,他立即带领全班的战士向制高点冲去,他必须要抢占到有利位置来掩护大部队过江。由于左臂负伤不能持枪,高如意将机枪挂在脖子上,用一只手边打边冲,第一个冲上了高地。

由于兵力不多,敌人发现之后立刻向他们进行反扑,高如意向战士们大喊:“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掩护大部队过江!”为了节省弹药,高如意指挥战士们等自己的命令,等敌人接近了再打。只听高如意一声令下,十几名敌人很快丧生,其他的敌人落荒而逃。

紧接着敌人又组织了两次反扑,都被高如意带人打退了,当敌人发动第三次反扑时,高如意决定带人包抄到敌人后面,他带着全班战士高喊着“缴枪不杀”,并冲着敌人身后的地上打出一排子弹,敌人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只好举手投降,60多名敌人就此被俘虏。

很快蒋介石的长江防线被解放军突破,由于高如意带领全班战士率先登上长江南岸,并抢占了敌人的阵地,为部队过江提供了有力保障,组织上为他们记集体一等功,他们所乘坐的小木船被誉为“渡江第一船”,高如意被评为战斗英雄,又被称为“渡江第一人”,并受到邓小平的亲切接见。

1950年国庆节,高如意作为第二野战军的代表之一,去北京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临行时邓小平特地叮嘱他们,一定不要居功自傲,到了邯郸记得去给左权扫扫墓。结果高如意几个人完全按照邓小平的嘱咐,一人拿个扫帚把墓地扫了一遍。

复员之后的清贫生活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高如意又跟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期间多次立功,并升至排长。战争结束之后,高如意回国并提出复员回家的要求,多年的战场生涯让他荣获了13枚军功章,部队领导非常看重像他这样的战斗英雄,极力挽留他留在部队。

但高如意考虑自己没有多少文化,如果不上战场打仗,自己留在部队也做不出多大的贡献,而且自己离家已经10年,他想回家为老母亲养老送终。就这样高如意谢绝了领导的好意,毅然复员回到家乡。

后来当地的民政部门为高如意安排工作,询问他想去哪个行政单位工作,结果高如意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功臣就伸手要官,却出人意料地提出自己想当一名搬运工,就这样一直工作到了1963年。

当年渡江战役的时候,高如意的左臂中残留了一块炮弹皮,后来这块炮弹皮开始恶化,高如意不仅不能再搬东西,甚至连穿衣服都需要妻子帮忙,无奈高如意离开了工作岗位,在家中休养身体。

在县领导的关怀下,高如意到医院取出了炮弹皮,在家中休养了半年多时间,正当他准备重返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所在的单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解散了,于是高如意就回到村里,用500元复员费盖了三间房子,娶了新媳妇,还生下了四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村里之后高如意从来没有提起过自己在战场上的功绩,在乡亲们眼里,高如意是一个非常平凡普通的人,完全不会将他和战斗英雄联系起来。他也以为自己会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一生,如果不是因为一头小毛驴,他的身份也不会“暴露”。

高如意和妻子结婚后生下3个儿子,生活条件很差,多年来他和妻子还住在自己用复员费盖的三间土坯房中。在别人家都盖了新房,添置了现代化的电器之后,高如意家却连一台黑白电视都没有。

乡亲们都问高如意当年打仗立了那么大的功劳,现在家里这么困难,为什么不找国家帮忙解决解决,而高如意的回答却让所有人都非常敬佩:

“不管被人怎么说,咱心里有一定之规,不能有了点功劳,就躺在功劳簿上享清福,咱不能因为自己的困难,就去为国家添麻烦,伸手向国家要救济。”

“不给政府添麻烦”是高如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除了那一次因为小毛驴向邓小平求助之外,多年来他从来没有主动向政府要求过其他的待遇,除了民政局每月按规定发给他的补助以外,高如意和其他农民没有任何区别。

1995年部队上的领导和高如意的老战友专程从东北赶来看望他,当时高如意正在地里赶着骡子耕地,一位老战友趁机拍下了他在田间劳作的照片,部队领导连声夸赞高如意这个战斗英雄指挥骡子干活也不含糊。

当大家来到高如意家,看到高如意的生活过得并不好时,每个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之前高如意手下的一个班长,当时已经做到了军区司令员,而他还在农村过着艰难的生活。部队领导拉着高如意的手说:

“老高,这些年你受苦了,要是你当初还留在部队,一定过得比现在好啊!”

你们的心意我知道,但我现在有老婆孩子,和当年那些牺牲的战友比,我已经心满意足了。”高如意笑着回答道。

平时高如意家里为了省钱,连蜂窝煤都不舍得烧,身体好的时候高如意就和妻子到树林中拾柴火。据高如意的妻子回忆,1996年部队搞建军纪念活动,请高如意回部队参加,还寄钱让他买软卧车票去,但高如意没舍得,买了硬座赶去,回来的时候部队给他买好软卧车票,高如意硬生生地让人家退了,又换成了硬座。

“英雄”的一生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高如意这个渡江战斗英雄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1999年的国庆节,高如意有幸被军委邀请到北京参加庆祝活动,国庆节当天,高如意和其他的英雄模范被请上了大看台,观看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和群众活动。

国庆活动结束之后,高如意和其他的英雄模范在中南海受到领导人们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当时一位企业家听说高如意是渡江英雄时,特地买了一件鸭绒衣和几条好烟,硬塞进了高如意的手中。当年渡江战役时高如意的政委王猛老人将高如意接到家中,两人度过了半个月的时光才依依不舍地道别。

2003年,从未闹过大病的高如意突发脑血栓,虽然经过治疗病情有所缓解,但还是落下了口齿不清、行动不便的后遗症,之后就一直由他的妻子悉心照顾。当记者问道他“战斗多少年”的时候,他立刻坐直了身体,艰难地从口中说出两个字:“十年”。

2007年年初,高如意因病逝世,消息很快传到了高如意的老部队136团。当时总书记正在东北视察,听说高如意老人去世的消息后,对老英雄的去世深表惋惜,并嘱咐部队领导前去参加葬礼的时候,代自己向高如意老人的家属致以问候。1月30日中午,高如意老人的遗体被抬上了灵车,离开了他生活了50年的小院,向村外的殡仪馆开去。

在道路的两旁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乡亲们,一直延伸到了村外。最前面的一幅花圈,是高如意生前部队送来的,挽联上的大字格外醒目:“渡江第一人高如意永垂不朽。”曾经采访过高如意的新华社记者也专门托人从北京送来挽联:“英雄浩气传千古,公仆本色扬天下。”

在高如意的家中,有一本保存了50多年的日记本,发黄的纸页上记录了高如意人生中的一个个小片段。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 1955年5月20日,已是副连长的我复员归乡,重操耧耙镐锹,成为一名普通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劳作,毫无怨言。没有人知道我的战斗历程,没有人知道我的荣誉称号。有人曾说我寂静得像一滴水,朴素得像一土……虽然人们开始对我刮目相看,但我更加谦虚谨慎,同时教育子女不能产生任何优越感,不能存任何奢望,要安心读书,安心劳动,凭自己的本事吃饭……”

高如意的三个儿子都是普通的农民,成家之后和高如意夫妇分家另过,每年给父母300斤麦子,最小的女儿由于不愿在村子里,在一位记者的帮助下,找到高如意的一位老战友,帮助女儿如愿参了军,后来进入部队医院工作。

乡亲们在说起高如意的故事时都唏嘘不已,大家都说像老

这样的人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功劳放在心中,从来都是将自己当做一个普通老百姓,他的三个儿子都是普通的农民,他自己在80多岁的时候还出粪拉车。
一位乡亲用一句话总结了高如意的一生:

“ 战场上,他是一个纯粹的英雄;和平年代,他是一个纯粹的无名英雄。他走了,我们不会忘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