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清末至民国这一时间段的军火交易,即便是没有外族的侵略,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大大小小的军阀之间,几乎每天都不间断的抢山头争地盘运动带来的武器缺口,也足以让国外的军火商颠颠的将大量的枪械武器贩卖到华夏大地上来。即便军阀们暂时性的偃旗息鼓了,在动荡的时局、混乱的治安以及遍地开花的胡子土匪的阴影之下,有钱有地有粮有宅子的地主老财们要是不预备上几杆洋枪土炮防身,估计连家门都不敢出、睡觉睡的也不踏实。

一般情况下,国外进口的家伙什儿总是比国产的价格为高,就拿战争时期最为常见的盒子炮也就是驳壳枪来打比方,在1912年9月的时候,北洋政府陆军部从德国礼和洋行进口了200支毛瑟C96,每支配弹500发,总共花费11600两白银。“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 连有木匣手把, 每杆连子弹五百粒, 价计京公砝足银五十八两。 共计京公砝足银一万一千六百两。 在天津码头交货。 关税在外。”如果用后来的袁大头来算的话,折合下来每一把驳壳枪连枪带弹大约80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24年的时候,陆军部与天津德商世昌洋行签约,购买“德国新式口径七六三密理米突、 枪筒九六密理米突、 表尺一千米突之毛瑟手枪─千七百杆, 连同空木柄及每杆子弹五百颗、 子弹一个、 弹簧一个、 弓簧一个、 罗丝板一个, 每杆净收价洋七十整, 共计价洋一十一万九千元整。” 这种枪管只有3.77寸的警用毛瑟手枪,无论射程和性能比起军用版本要差了一个档次,就这样每一把还卖到了70元左右。

在1936年的这一年,国民政府曾经一次性购买德国1932型毛瑟冲锋手枪二万余支,配备毛瑟手枪子弹二千万发, 共花费280万法币,折合法币140元一支,如果去掉子弹费用不提,一支毛瑟冲锋手枪大概卖75到80元左右。顺便提一下,这时候的法币可不是国民党出逃台湾时前夕时发行的大名额废纸,当时一法币的购买力和一个袁大头差不到哪里去。

虽然早在上世纪之初,我国就已经引进并且生产毛瑟军用手枪,但是纵观国内生产的驳壳枪,由于工业体系上存在的巨大差异 ,再加上制造水平和原材料上的限制,整体质量上无法与原版相比,价格上相对的要低上不少,即便拥有十发马匣子或者是晋造“十七式”那样经典的改装枪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国仿制型号的C96,不但但只有汉阳兵工厂、上海兵工厂、巩县兵工厂等国民政府直属兵工厂制造,凡是有能力有资金的地方军阀也在生产盒子炮,比如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单单是大口径的晋造“十七式”就制造两千多支。不过比起原版来,国产的驳壳枪出厂价一般在三四十元法币左右,这个价格中甚至还包括了木制枪托和其他的附件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