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红彦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作为一省大员,为本省人民生计考虑,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必能得到省内人民的赞扬,阎红彦就是这样。这样的阎红彦,也得到了邓小平的认可。

在三年困难时期,云南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很是困难,阎红彦十分关心人民生活,便到实地走访,获得了第一手资料。随后,阎红彦将这些资料和省内其他同志的材料,一并总结,向毛主席作了陈述……

毛主席:这封信写得很好

1961年5月,阎红彦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把本省关于人民公社推行的情况,写成了一封信,准备上报给毛主席。

阎红彦在云南农村调查

信写好后,许多关心阎红彦的同志,都劝他不要把信寄出去。但是在阎红彦看来,百姓的事情无小事,他说:“不了解情况办错事,是可以原谅的;明知不对,考虑个人得失,投机取巧,就是品质问题。

于是,在下定决心后,阎红彦将信送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毛主席逐字逐句地看完阎红彦的信后,认为阎红彦说的是实话,这也正是毛主席所需要的,他需要了解人民的真实情况。换句话说,毛主席对人民群众是操了心的

看完信后,毛主席抽着烟,陷入了沉思。对于神州亿万人民,毛主席的心中十分关心,他希望人们都过得好,哪怕自己少吃一口肉。

对于阎红彦的正直,毛主席十分欣赏,也十分欣慰。为了了解人民的真实情况,他不止一次地派自己身边的人前往调查,甚至让每一位放假回家的卫士,都要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写成报告,供毛主席参考。他的用心之良苦,可见一斑。

在看到阎红彦的信后,毛主席十分高兴。他相信,把云南省交给阎红彦,是对的。对他的这次来信,毛主席也表示了肯定和赞扬。

毛主席在批阅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6日,毛主席特意批示:

“阎红彦同志此信写得很好,他的调查方法也是好的,普遍与个别相结合。发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供参考。”

6月,中共中央发出《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取消了农民普遍反对的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

阎红彦的信,以及毛主席作出的批示,对这个文件的发出,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这封信中,反映出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勇气,也体现了阎红彦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6月16日,中共云南省委在昆明西山的省委党校,召开了地、县委书记参加的省委工作会议。

会上,阎红彦发表了坦率而真诚的重要讲话:

“我们违背了客观规律,剥夺了农民,现在受到了沉重的惩罚。我们欠了农民的债,犯了社会主义的大法,只有彻底退赔,才能取信于民。”

阎红彦和战友们在一起

阎红彦的讲话,获得了党内正直、清醒的干部们的支持,引起了强烈反响。后来,在阎红彦的主持下,云南省委以实事求是的勇气,,开展工作。一系列举措,使得云南省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情况有了初步好转,外流的边民大部分陆续回归,在总体上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果。

1967年1月8日,阎红彦去世,年仅58岁。可以说,阎红彦的去世,是党和人民的重大损失。

初见毛主席

1909年出生的阎红彦,不仅在治理地方方面,十分优秀,在革命年代,也是一员悍将。

1923年,14岁的阎红彦参加了由共产党员李象九领导的“学兵连”;两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同时,他也是陕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少年时的阎红彦旧照

1927年,共产党人先后发动了清涧兵暴、渭华起义等十多次武装斗争,因敌强我弱,都遭到了失败。

失败后,阎红彦展现出了不屈的革命意志,他带着枪渡过黄河,到山西找党组织,继续从事地下斗争;后又返回陕北,在清涧、安定和黄龙、宜川地区,从事军事活动和争取民间武装的工作。

1930年,阎红彦在宜川后九天山寨,组织了一个营的兵力,来到甘肃陇东,与刘志丹、谢子长会合。

1933年,阎红彦前往上海,不久后,参加了中央局保卫部的相关工作。后来,阎红彦因口音和风俗等问题,主动向组织上提出了回到北方工作的请求,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帮助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于5月26日正式成立,冯玉祥任总司令,方振武任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向全国发出了抗日通电。很快,这支队伍就发展到了10多万人。

冯玉祥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团结抗日、对这支部队进行改造,中共河北省委成立了河北前线工作委员会,柯庆施任书记,阎红彦为前委成员之一。不久后,阎红彦被前委派到包头的孙殿英部,组织“兵暴”。

到达孙殿英部后,为了与战士接触,阎红彦自愿来到一个连队当兵。在连队里,阎红彦与地下党员刘振远等人,一起宣传了党的抗日救亡政策,揭露了蒋介石的卖国罪行。

战士们听了阎红彦的宣传后,大家对日寇在东北的暴行和蒋介石的投降卖国政策十分不满,纷纷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蒋介石!”。

在听到阎红彦宣传的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后,战士们眼前一亮,都向他询问:“共产党在哪里?咱们找共产党去。”

在工作取得进展后,阎红彦和战士们一起商量了举行兵变的事情。大家都情绪激昂,十分期待兵变的那一天。

就在这时,敌人的团长察觉了部队的异动,下令收缴了阎红彦的枪支,将他驱逐出包头。一路上,阎红彦想到了在包头的工作成果,以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他决定不能就这么离开包头,一定要再回来。

阎红彦旧照

在到达张家口后,阎红彦向党组织汇报了包头的情况,并提出申请,希望回到包头去。次日,阎红彦再一次踏上了前往包头的道路。

在秘密到达包头后,阎红彦对兵变做出了周密的部署。8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敌人团长被击毙,“包头兵变”获得成功。随后,阎红彦将该团带到武川。并向部队介绍了张家口的情况,分析了同盟军的前途,鼓舞大家将抗日、反蒋的斗争坚持下去。

不久后,阎红彦对部队进行了调整,将100多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建了一个骑兵连,优先配备了最好的装备,阎红彦自任该连的连长。

在对日作战过程中,抗日同盟军收复了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等地,把日伪军驱逐出察哈尔。这个行动,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信心。

然而,倒行逆施的国民党反动头子蒋介石,却以“妨害中央统一政令,破坏整个国策”的罪名,切断了抗日同盟军的交通,断绝了他们的粮草,并主动配合日伪军夹击同盟军;同时,也继续施展了他一贯擅长的阴谋诡计,许以高官厚禄瓦解抗日同盟军的内部。

蒋介石

8月,蒋介石的阴谋得逞,冯玉祥被迫下野。这也让抗日同盟军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

为了保住这支部队,前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把受党指挥的1万余人的部队,撤到张北。阎红彦和刘振远也奉调率部前往张北,归到许权中(中共党员)的第十八师。

后来,因战事需要,阎红彦率领骑兵连,改编为特务连,划归到同盟军前敌总指挥吉鸿昌部。8月28日,阎红彦随吉鸿昌到达商都。

9月,同盟军在滦东地区被敌人包围。了解到在高丽营附近的国民党军队第25师陕西人较多,且有很多人和阎红彦有过交往。前委决定由阎红彦前往国民党第25师进行策反,争取让盟军突围。

然而,就在阎红彦准备前往国民党第25师的时候,接到了同盟军已经失败的消息。此后,阎红彦也留在了北平。

后来,阎红彦和谢子长等人前往天津。此时,陕西省委贾拓夫、陕北特委崔田夫来北方局汇报工作,并提出了让阎红彦和谢子长重回陕北,开展斗争的要求。

左起:贾拓夫、郭洪涛、阎红彦、吴溉之

北方局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派谢子长、郭洪涛等人回陕北,而让阎红彦担任士兵委员会书记,前往孙殿英部,开展兵运工作。

10月,阎红彦到达五原地区。此时的孙殿英,接受了蒋介石的“任命”,担任了青海西区屯垦督办,并由包头出发,准备经宁夏进入青海。

然而,孙殿英不知道的是,这次的任命,只是蒋介石消灭他的一个前奏。就在孙殿英接受任命后,蒋介石便电令西北的马鸿逵,将孙殿英部彻底消灭。

在五原地区,孙殿英受到了马鸿逵的袭击。而五原是山西阎锡山的势力范围,孙殿英毫无根基,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于是,孙殿英为了摆脱困境,主动派人与共产党联系,希望和陕北红军以及杨虎城的部队,共同占据大西北。

对于孙殿英的过往,党组织十分清楚,但还是希望能够将他的五万部众,改造为抗日武装。于是,组织上派南汉宸和阎红彦等人前往该部,开展工作。南汉宸以高等顾问的名义,做上层工作,阎红彦在基层,参与士兵工作。

孙殿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打通西进的道路,孙殿英决定先打掉马家军。很快,孙殿英命令部队占领了石嘴山,包围了平罗和中卫。接着,孙殿英又下令打宁夏城。此时的孙殿英,依旧做着攻占宁夏和青海,当他的“西北王”的美梦。

然而,连日的作战,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成果,许多士兵开始厌战,纷纷开溜。在这种情况下,阎红彦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开展策反活动。

于是,阎红彦便提出了“反对军阀混战”,“不开小差开大差”。很快,阎红彦掌握了孙殿英部的官兵3000余人,准备举行兵变,前往陕北坚持革命。此时,天气突然发生了骤变,大雨倾盆,导致黄河水位暴涨,因渡船缺乏,兵变未能如期举行。

在孙殿英攻打宁夏城的时候,部队被打得大败,将领纷纷投敌。后来,在蒋介石的暗中策划下,宋哲元、庞炳勋、马鸿逵、马步芳等人,从东西两面对孙殿英部进行夹击。

一时间,孙殿英就像当年的西楚霸王一样,全军溃散。在混战中,南汉宸决定让阎红彦撤出孙殿英部。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阎红彦为了组织兵变,不顾个人安危,进行了最后努力。他率领着数百人,边打边退。

宋哲元

不久后,这支人马困乏、弹尽粮绝的小部队,被宋哲元部包围。经过一番战斗后,阎红彦成功逃出。后来,他到达天津,向党组织汇报了事情的经过。

不久后,阎红彦被派往河北,在河北军委参加工作。

1934年7月,在上海中央局的派遣下,阎红彦前往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七大;10月,阎红彦到达莫斯科,先后在国际列宁学院和红军陆大附设的共产国际研究班,学习了军事。

1935年4月,在共产国际的派遣下,阎红彦和刘长胜带着秘密电码,回到祖国。就在阎红彦赶到北平的时候,得知了中央红军已经长征到陕北的消息。

毛主席在延安

12月,阎红彦带着共产国际的消息,来到瓦窑堡,见到了毛主席。此后,中国共产党才与共产国际,重新联系上。

1936年2月,在党中央的指派下,阎红彦组建了黄河游击师,并被任命为司令,发动群众解决东征的渡船问题。

4月,中央军委将陕北红军独立团和几个县独立营近500人,合编为红30军,阎红彦被任命为军长。

5月,红30军回师陕北,宋时轮被任命为该军的军长,阎红彦改任政委;6月,宋时轮调走,阎红彦重任军长;8月,红30军奉命前往三边。12月,阎红彦被组织上派到杨虎城部,从事统战工作。

邓小平:阎红彦,我了解

全面抗战后,红30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炮兵营。阎红彦被任命为一二九师留守处主任。后来,炮兵营被改编为留守兵团警备第三团,阎红彦被任命为团长,负责留守延安,保卫党中央。

阎红彦

1945年4月,阎红彦参加了中共七大;9月,阎红彦被任命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邯郸战役后,阎红彦被任命为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在解放战争初期,阎红彦参加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作战,在到达大别山后,通过做商人资本家的工作,阎红彦成功筹措到了大量布匹棉衣,解决了部队冬衣问题,受到了邓小平的好评。

1948年1月,陈锡联、阎红彦指挥三纵牵敌,围绕大别山进行了“打围子”战斗。后来,在淮海战役中,阎红彦协助陈锡联,在双堆集歼灭了黄维兵团。

1949年4月,阎红彦参加了渡江战役,随部队进驻芜湖地区。11月底,重庆解放,陈锡联担任了重庆市的首任市长,兼重庆市军管会副主任,阎红彦被任命为重庆市军管会主任。

12月,中共川东区委和川东人民行政公署成立,阎红彦被任命为党委副书记,兼行署主任和川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开展清匪反霸和土改工作。

阎红彦上将与妻子王腾波在一起

1951年,阎红彦担任了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兼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第二年,阎红彦被任命为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副省长兼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

1955年9月,阎红彦被任命为成都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当月,解放军实行军衔制,阎红彦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6年9月,阎红彦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1959年8月,调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11月兼昆明军区第一政委、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云南省政协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成为云南省的一把手。

为了改变云南的面貌,阎红彦多次前往实地考察。一次,阎红彦前往云南临沧县耿马乡调研。

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汽车颠簸前行。在汽车里的阎红彦,看着路边驶过的乡村,依旧是那样贫苦,心里十分难受。

阎红彦

在汽车转过一道山梁的时候,阎红彦看到了路边的修路工人,正在施工。心细如发的阎红彦发现,在施工的人员中,有几人赤身裸体地搬运石头,另一些穿着衣服的工人,身上的衣服也是十分破烂。

在得知阎红彦到来后,修路工程的负责人立即上前搭话。阎红彦疑惑地问:“这么多人在修路,有的人竟然赤条条地干活,这像个什么样子啊?你们是怎么搞的!”

那个负责人显得十分为难,但还是说:“阎书记,不瞒您说,许多工人仅有一条裤子,怕干活时弄烂了,舍不得穿啊!”

负责人的话,让阎红彦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擦了一把流出的泪水,向在场的干部和工人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云南解放这么多年了,老百姓的生活还是这样贫穷,作为省委书记,我没有尽到责任啊!拜托你们,一定要把生产搞上去!”

在任上,阎红彦领导云南做出了结构调整,工农业生产情况迅速上升。经过干部和群众们的共同努力,云南省在1962年,基本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调整;1963年,正式成为了粮食调出省;1964年,农林牧副渔总产值超过历史最高年,粮、猪、羊、大牲畜都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烤烟、糖大幅度增长,油菜子增长近一倍,9月起,猪肉在全省平价敞开供应,除粮食、棉布外,数十种凭票供应的商品被完全放开。农民的收入,比1961年增加了31.4%,可喜的是边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66%!

阎红彦与周总理在昆明海口林场

1965年,云南省的工业总产值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生产率创历史最好水平,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好的年份之一;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也比1957年增加了64.7%,令人赞不绝口!

1966年,在秋收的时候,阎红彦担心农业生产出问题,下令部队和人民武装部系统抓紧秋收、秋种和秋征,使得这一年的粮食总产量比1960年增加三成,获得了巨大的丰收。

阎红彦去世后,云南省的人民群众对他十分怀念,把他亲切地为“生产书记”。

对于阎红彦的这些经历,作为老上级的邓小平,是见证了的。所以,在后来的谈话中,邓小平便对同志们说:“阎红彦是个好同志,我了解他,他在云南的工作,搞得很不错,这个人正派,耿直刚强……

1978年1月24日,阎红彦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邓小平,亲自参加了安放仪式。

在阎红彦骨灰安放仪式当天,北京的天气十分寒冷,但仍然没有挡住人们参加骨灰安放仪式的热情。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礼堂、过道和走廊里,挤得满满的都是人,就连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将军,在追念阎红彦的一生时,都热泪盈眶,表达了他们对阎红彦的追思。

邓小平和阎红彦在一起的留影

就像老将军莫文骅在 《悼阎红彦同志》中写的一样,阎红彦的品质,真可以说是:

“赤胆忠诚英雄志。高风亮节众所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