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元旦前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发布《2024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通知》,多达1047页的表格,对2024年起在沪招生本科专业的科目选考要求作出了详尽规定,这也是上海新高考以来第二次大规模对选考科目作出规定,其中最大的变化仍是凸显物理学科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起,上海和浙江推行高考综合评价改革的新高考模式,上海的“3+3”模式以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必选科目,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课中选取3门,即所谓小三门。

然而,从上海2017年和2018年两届新高考的选考科目来看,由于物理学科难度大,一些高校在专业选考科目上也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很多考生舍弃物理,导致选考物理的考生明显少于其他学科,进入高校后阶段后大学新生的物理学科水平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在科学发展中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物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认为, 物理学科是一个引领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学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量子通信等,都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作有力支撑,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卡脖子”问题。

于是,2018年5月,上海公布了“2020年拟在沪招生本科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其中最大的变化是:物理必选的专业大幅度增加。此外,2018年起,上海从物理科目开始建立选科保障机制,当参加物理选考科目考试人数少于1.5万时,将按照1.5万这一保障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也就是说考物理即使最低分数也能得C(对应为51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一政策导向的效果似乎不太明显。根据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选考物理学科人数为19083人(占比44.3%)、2018年为14814人(占比34.1%)、2019年为12122人(占比27.5%)、2020年为13614人(占比30.3%),2021年选考物理累计人数位14731,增加了1117人。

从上述新高考五年的物理学科选考人数来看,历经了从高到低逐步回升的过程,说明政策的导向在发挥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即使对2020年这一届的考生大幅度调整了选考政策,物理选考人数依然低迷。

有专业人士认为,这种无奈说明部分家长和学生依然在田忌赛马,在利用等级考规则上得心应手,即使增加了许多高校专业要求选物理依然不能让他们回心转意。在此背景下,上海于2021年9月1日起出台新规,等级考3门学科全部放在高三来考。

以往,上海的等级考在高二阶段可以选考两门,即生物和地理,于是大部分同学都会选考其中的1门甚至2门,这两门学科的选考比例超过60%,最高超过80%,到了高三则最多只要考1门。如今,6门学科全部放到高三第二学期来考,生物和地理组合选择人数可能会下降。

2021年12月28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再次发布重磅消息,对2021年9月1日起就读高一的学生选考科目作出规定,从上海的高校到所有在沪招生高校本科专业,对比3年多前公布的表格,大部分专业要求物理和化学双选,物化几乎绑定,个别经管专业只要求物理;护理学要求生物或化学;个别文科专业要求历史,政治类专业多要求政治。

以复旦大学为例,以往物理和化学双选的基本集中的医学类专业,可如今包括经济管理试验班(包括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市场营销、统计学专业)工科试验班(包括智能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工程与技术、人工智能专业)、技术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自然科学试验班,还有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科学等所有理科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也不例外,除于经济管理等大类外,海洋科学、电子信息类、机械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建筑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以及强基计划的所有专业,全部要求物理和化学学科必选。

这一政策导向将影响所有高一以下年级的考生,包括初中生乃至小学生,对此,家长和学生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