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冉闵是近些年在网络红极一时的历史名人,誉之者把他抬得很高,称之为“冉闵大帝”、“民族英雄”、“汉族大救星”、“东亚文明的拯救者”,不吝赞美之词。

前面所写的《暴君中的暴君石虎:天生恶种,一家恶种,他们的恶超乎你的想象》,最后提到后赵被冉闵所灭,感觉不写一下冉闵也不好,于是我开始为写作搜集资料。

和翟同学比较,我还是知道知网的,但很少用,自我感觉查阅文史资料还不如用万方和维普。

搜了搜,竟没有搜到一篇专门探讨研究他的文章。我手头上涉及“五胡十六国”的书籍中,易中天的《中华史》对冉闵提都没提,刘勃的《两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也只是简略地提了几句。

为何同一人物在学术界和网络中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境遇,这位“冉闵大帝”是不是被某些人有意拔高了呢?

胡化的汉人

冉闵(石闵),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

其父冉良很小时便追随父辈参加了陈午领导的流民军队“乞活军”。乞活军形成于西晋末年,它是东燕王司马腾从并州带到冀州的州将和兵士。它本是西晋的正规军,后来演变成流民组成的军队。乞活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其宗旨是“抗胡扶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石勒大败陈午,俘获了冉良。冉良当时才十二岁,在这场战斗表现很勇敢,砍杀了石勒的好几名士兵。石勒很欣赏冉良,就命石虎收他当养子,并改名为石瞻。

认贼作父!我不想从民族大义上去苛求一个12岁的孩子,因为和他一起被俘的几万乞活军都归顺了石勒,并成建制安置在广宗上白一带。能屈能伸也是乞活军人的一大特点,要不它怎能在群狼环伺中存在160年之久。

石瞻的心路历程不得而知,但从史实来看,他应该是融入到了石氏家族中,并且得到了认可。

以后石瞻便随石虎四处征战(攻打过东晋),屡立战功,“历位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最终“为国捐躯”,死在和前赵刘曜的战争中。

石瞻尚且如此,他的儿子石闵就更不用说,完全是“胡化的汉人”。石闵自小便和各种胡人厮混在一起,对胡人有认同感。石虎也很喜欢他,拿他当亲孙子抚养。

长大后的石闵“身长八尺,勇力绝人”。这个头比胡人石虎还高出了五寸,和三国时的张飞一般高(按三国尺寸换算为193.6cm)。

公元338年,石虎发兵攻打段辽(北方鲜卑部落),年方十五岁的石闵也率部参加了。石虎军大获全胜,灭掉了段辽部。但在随后和前燕的昌黎之战中,石虎被前燕的少年英雄慕容恪击败,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石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由此石闵威名大显。

后赵建武五年,石闵在沔南打败晋军,杀死东晋将领蔡怀。平定梁犊叛乱的过程中,石闵再立功勋,一时间“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

杀胡令

石虎死后,十一岁的太子石世即位。主少国疑,彭城王石遵在石闵等人的鼓动下,借机起兵。队伍行进到汤阴时,石遵命石闵为先锋,并允诺说:“好好干,事成之后封你为太子(石遵 无子 )”。石闵激动地说:“肝脑涂地,不负殿下。”

石遵大军顺利进入都城邺城,石世在位仅21天就被废。石遵篡位后,却食言而肥,立石斌的儿子石衍为皇太子。

石闵被封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虽军权在握,但心中已十分不满。估计当初石遵对石闵的承诺也就是句玩笑,毕竟石闵没有羯族石家的血统,但石闵却当真了,可见有些玩笑是开不得的。

你不给我,我就自己夺过来。石闵开始拉拢金殿卫士,收买人心。

石遵也察觉了石闵的不臣之心,很忌惮石闵,就找来义阳王石鉴、东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密谋除掉冉闵。

义阳王石鉴心怀鬼胎,竟派人把消息告诉了石闵。石闵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派三千士兵进宫除掉了石遵。石遵也是个短命皇帝,仅在位183天。

石闵扶持石鉴当了皇帝,自己则总揽军政大权。石鉴不甘受制于石闵,多次派人攻打驻在琨华殿里的石闵和李农(石闵的合作伙伴,也有乞活军的背景),都被石闵化解。此外还有羯族将领主动对石闵进行伏击。

在一系列反对自己的事件后,石闵宣布“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六夷”指的是匈奴、羯、氐、羌、鲜卑和巴氐,这些胡人胆敢拿起武器,立即斩首。

这道稳定局势的命令换来的是“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

接下来石闵颁布了第二道命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他让人打开城门,结果方圆百里之内的汉人纷纷进城,而匈奴、羯人等 胡人 纷纷离开。

这个时候,石闵才明白自己终究不是胡人,胡人对他的认同是有界限的。当他拥有获取后赵权力最核心——皇帝之位的实力时,他就“越界”了,因此招致胡人的纷纷反对。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石闵发出了“杀胡令”: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命令一出,一天之中,胡人被斩首的多达数万。石闵亲自上阵,带领汉人屠杀胡人,不论贵贱、男女、老幼,统统杀死。胡人被杀掉的人有二十多万,尸体被堆积到城外,任凭野狗豺狼吞食。

我前面主要从夷夏之防、民族认同的角度谈了石闵为何发布“杀胡令”,康亚军在2008年硕士论文《后赵国史研究》中的观点也很中肯:

冉闵屠胡事件之所以能够出现的直接原因,完全是石闵在争权夺利中采取简单而错误的政策所造成的,他为了抑制羯族等胡人,假借民族大义之旗号召汉人为其效力,这样多年受压制、遭剥削的汉人便找到了突破口,最终以极端的民族仇杀来宣泄他们内心的屈辱和愤慨。
冉闵大帝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正月,大将军石闵感觉自己得到了邺城众多汉人的支持,就有了称帝之心。

他从下属那里得到谶文中有“继赵李”的一句话,他认为这是天意,于是他更改了后赵的国号,把后赵改为卫国。他也由石姓改为李姓,石闵便成了李闵。

不久,他诛杀了石鉴,把石氏全族不分老幼,全部杀死,其中包括石虎的二十八个孙子。

司徒申钟、司空郎闿等四十八人联名向李闵呈上皇帝尊号,要李闵称帝。经过一番推辞后,他终于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因立国时间太短,并不在五胡十六国之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闵又恢复了本姓:冉,我们的冉闵大帝终于来了。

四周众胡环伺,对邺城呈包围之势,冉闵感到势单力孤,于是派使者向晋朝廷报告:“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但东晋朝廷置之不理。

没办法,冉闵和这帮胡人“无月不战,互为相攻”。网络雄文称冉闵大帝此间和诸胡共有六次大战,冉闵大帝以少胜多,取得全胜。但这六次战斗,除三次史书有记载外,其他 虽 人物、时间、事件都有,但却是捏造的。

我认为冉闵称得上“人中之杰”,也没有否认冉闵战斗力强的意思。我感觉他和项羽比较类似,属于特别能打的那种。但讲历史,丁是丁,卯是卯,容不得半点虚假。有些网文为了拔高冉闵的形象,把他塑造成“千古一帝”,不惜捏造、篡改、夸大史实,的确能让不明真相的读后肾上腺素上升,但又能欺骗多久呢?(有关胡人食人“两脚羊”等就不一一反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冉闵后人所立塑像)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四月五日,前燕大将慕容恪对冉魏发动大规模攻势。冉闵御驾亲征,两军在魏昌县(今河北省无极县东北)的廉台村遭遇。

冉闵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十战十捷,慕容恪大败。冉闵哈哈大笑道:“慕容恪徒有虚名,不过尔尔。”

前燕军将士被冉闵打萎了,慕容恪给将士们打气鼓劲,他说:“冉闵有勇无谋,只会呈匹夫之勇。当年项羽力能举鼎,还不是兵败垓下。他现在认为我们不是他的对手,再战必会轻敌,他会全力冲击我们的中军,我们严阵以待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不其然,再战时,冉闵如同天神下凡一般冲向前燕中军,《晋书》中有生动具体的展现,为了体现文章的真实性,我直接摘录:

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俄而燕骑大至,围之数周。闵众寡不敌,跃马溃围东走,行二十余里,马无故而死,为恪所擒。

冉闵被押送到蓟城,燕王慕容儁对他说:“你本是个奴仆,才能低下,为何敢称天子?”冉闵傲然答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

五月初三日,慕容儁命人在龙城遏陉山将冉闵斩杀。自此天旱不雨,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慕容儁心神不安,以为冉闵的鬼魂在作怪,于是十二月间,派人到山上祭祀冉闵,并追封他为武悼天王,当天天降大雪。

冉闵最后的结局和西楚霸王项羽一样悲壮,这样的人物称之为英雄并不过分,但是拔高为“民族英雄”、“汉族大救星”等,那就有些太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