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李飞刀的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像一根线,把过去和未来串在了一起。

时间像一支笔,只要写下,就成了历史。

这两年,历史像是被玩坏了。很多除了图一热闹,很难让人真的过瘾。

那么,历史究竟是什么?

历史,一般是发生过的事件或者人物(当然,记录下来的历史也不一定就是真实发生的)。

除了这些之外,历史所摊开的,应该是时间的结晶体。也许是某一族群的文化习惯,也许是适应生存的处事哲学。

而这些时间的结晶,恰恰是最难被篡改和移植的。

它又会真切地反射到历史中的每个人身上。

这其中,当然包括邬思道。

01

当然,邬思道可能并不能算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倒真可以算是历史的结晶。

二月河先生,在设计这样一个人物时,应该是充分结晶了中国文人的形象。他就像捏橡皮泥一样,用的全是中国文人的气质和性格。

在小说《雍正王朝》一书中,他大抵是这样一个样子,在遇到胤禛之前,是一个落魄的文人士子。他博学多才,足智多谋,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当然在历史上,胤禛在夺嫡之时,他身边并没有一个叫邬思道的幕僚。大部分人认为郑铎是邬思道的真实化身。

但是二月河先生,为什么要不惜笔墨地描写邬思道这个人物呢?

所以,邬思道一定是个集合体。他集合那个时代文人的谋算行走,也积淀了国人的黑白生存哲学。

他最终帮助胤禛坐上龙座,但又不是作为他的个体。这既代表着历史的必然,也代表着机缘巧合、巧算设计、运筹帷幄的综合结果。

当然我的说法很多人不一定能同意,但我作为一个读者,我就是这么理解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邬思道的性格,它可能代表了中国文人阶层的性格全貌。

02 对待爱情:在狂热和冷静之间

胤禛第一次见到邬思道是在扬州,那个时候邬思道并不认识面前这个锦衣华服的公子哥就是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在一阵酒之后,胤禛对邬思道敬仰不已,当即想收到门下。可惜当晚公务在身,等第二天一早赶去邬思道下榻的旅馆时,邬思道一早就买舟北上了。

邬思道为什么这么急啊?他要去哪啊?

他要去北京。去北京干嘛?去找他的表姐。

早年间,邬思道也是风流倜傥,年轻才盛,到南京应试时,认识了姑姑家的表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爱上这个姐姐。

可惜,这注定是个悲剧。当邬思道赶到北京时,姑姑已经仙逝,表姐也已经嫁作他人妇。

这一次,邬思道对爱情是狂热的。

当然,才子从来不缺佳人。

当邬思道在京城四下投奔无门时,是胤禛收留了他。并且安排年羹尧的妹子秋月来亲自照顾他的起居。

这样一来二去,两人真的有了感情。当然在戏里,是秋月主动。

一天晚上,花前月下。邬思道一个人担着拐杖,在井边洗衣服。秋月出场,一把夺过衣服,泪眼摩挲地说:“先生,难道你就想一辈子寄人篱下吗?”

这个意思很明显了。邬思道当然不是直男,绍兴师爷的情商那是相当的高。

他对月长叹:“哎,你早晚是四爷的人……”

这一次,邬思道对爱情是冷静的。

为什么会这样?

该追求爱情的时候,中国文人心底一直有着这份热情与渴望。

但如果这份爱情不切实际或者脱离现实,这就要冷静考虑考虑。

当然为了表现对邬思道大度的感谢,在胤禛登基之后,邬思道离开北京之前,胤禛专门选了一个“如月”送给了邬思道。

当然,这是个美女,也是个坑。

即使你邬思道离开了我眼皮底下,我也要安排个眼线。

此是后话了。

03 对待职场:在慢进和快退之间

中国文人向来讲究“良禽择木而栖”,一言不合换主子是常有的事情。

在扬州酒馆,当邬思道第一次见到胤禛时,以他的见识,其实已经猜到这位不是简单人物。

但邬思道毕竟是邬思道,他有自己的文人傲骨,他并没有当下就向胤禛抛去媚眼。而是与胤禛称兄道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但直到胤禛对他以师礼待之,让他做世子的老师时,邬思道一下子被感动到了。文人的热血与知识分子被尊重的激动,溢于言表。

所以,邬思道对胤禛的忠诚是慢进的。当然,这也考验的是邬思道审时度势的能力。他也没办法一上来就给胤禛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

但是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帮胤禛解决了太子亏空的问题。

邬思道凭着自己的渊博学识,起初了躲藏寺庙中的宝贝,价值几十万白银。一下子也让胤禛对邬思道佩服得五体投地。

邬思道的忠诚,胤禛的真诚,终于合二为一。

当然,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胤禛百折不挠,终于被一纸遗诏任命为下任万民之主。

邬思道此时再见到胤禛,双膝下跪,直呼万岁。

胤禛却不以为然:“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我们不必作出这么生分的样子。”

和皇上称兄道弟,是不想活了吗?邬思道何许人也,直接宣布要退出江湖。

著名的三不可用论,邬思道脱口而出,我怀疑这早就打了充分草稿。

“臣是个残疾之人,哪有个瘸子立于庙堂之上的,这是一不可用;臣原是先帝朝的犯罪之人,如今皇上克承大统,倘若起用了臣,那么是先帝错了,还是皇上错了呢?这是二不可用;臣虽然小有才气,却是阴谋为体,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行的当然是光明正大之臣”。

这番三不可用论,愣是把胤禛说的得眼泪哗哗的。

在情感和妥协之间,两个人达成了让邬思道半隐的协议。

邬思道懂得鸟尽弓藏的道理。胤禛被宣布接班当天晚上,就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府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要解决一些棘手的事情,那就是杀人灭口。

杀谁?杀掉那些曾经帮自己办事的奴才们,他们知道了太多了新皇帝的秘密,这里面本来应该包括邬思道。

邬思道给自己留了生路,第二天,邬思道就匆忙离开了北京。

这一快一慢之间,你明白了吗?

04 对待朋友:在冷观与诚劝之间

邬思道在胤禛潜邸多年,他身边的朋友也大多是胤禛身边的人,包括十三爷胤祥、年羹尧、狗儿李卫等。

在对待这些人时,邬思道也是有区别对待的。

先说年羹尧,邬思道不仅对他区别对待,而且选择在不同的时候,有时帮他,有时沉默,真的是高深莫测。

第一回合,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私吞巨款回到四爷府上。四爷对此大发雷霆,邬思道却在旁边一言不发。

按理说来,邬思道与年羹尧的私交还算不错,却没有在此后提醒一下年呢?

是因为,邬思道看透了年羹尧的野心,此乃人之本性也?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己改变不了的事情,又何必多发一言呢?

但是当年羹尧困守西北,急于寻找叛军主力决战时,邬思道又不远万里去除年的“灯下黑”。

年羹尧是真的不知道主力在哪里吗?当然不是。

如果西北战事很快结束,年羹尧很有可能很快失去兵权。所以,年羹尧在完成绝对实力积累之前,断断不会主动展开对敌军的决战。

所以,这次邬思道必须亲自前往西北,给这个年大将军,一个“灯下黑”的提示,将其中利害予以明确说明,让年羹尧知道如果这场仗打不赢,别说是“西北王”,能不能保住这条命都难说!

最后,年羹尧一鼓作气,一举取得了西北战场的胜利。同时,邬思道也彻底完成了于雍正皇帝面前“利用价值”的自我证明!

当然,对于李卫小友和十三爷,邬思道应该是真诚的。

邬思道半隐时,就是隐在江苏李卫府上,并且给了李卫出了不少主意,让大字不识一个的李卫在江南立住了脚跟。

邬思道离开北京时,极力奉劝十三爷,千万不要接受铁帽子王的封赏。十三爷还天真的以为“四哥不是那样的人。”

但邬思道对于这些好友,真是是掏心掏肺。

士为知己者死,但前提是保住自己。

05 对待钱财:在看重与看空之间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到了邬思道这个份上,也就不是缺钱的主了。

就算不出山,邬思道本来准备回老家做个陶朱公,也能衣食无忧一辈子。

但当田文镜邀请邬思道到他府上做幕僚时,他却开出一年八千两银子的酬劳。

这当然不是邬思道缺钱,要狠狠宰一下这个后来田总督。

他本来就有心去河南帮助田文镜,再次向皇上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之所以开出八千两的天文价码,一来是想要田知道他的重要性,他和其他师爷不一样;二来,他想换来田的足够尊重。

可惜田做不到胤禛的格局,时间一长,对邬思道左右挑剔。

终于当雍正微服私访来到河南寻访黄河抗汛时,随口问了一句:“邬先生呢?”

此时,这个田大总督才恍然大悟,后悔无已。派快马去追,再到哪去追呢?

所以,邬思道是真的在乎你那八千两吗?

当康熙病重,却把胤禛所有职务一撸到底的时候,胤禛多少有点灰心。

他给邬思道备了几箱金银财宝,要感谢邬思道,把邬思道送走之时。邬思道盖上箱子,大笑一番。

之后,给了胤禛一番胜读十年书的振聋发聩之言。

从此,胤禛信心满满,更加对邬思道言听计从。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胤禛登基。

邬思道是为了钱吗?

邬思道能够成为胤禛的幕僚,并帮助胤禛实现问鼎,这是多大的成就!

中国文人对于功名和成就的追逐和渴望,远远超出现我们的想象。

06

通过对邬思道性格的几番分析,我们多少了解了邬思道这个“神一般存在”的高人。

所以,邬思道是谁?

我认为,邬思道是一个有学问,有见地也有胆识的“文人当中的精英”。

他深谙“帝王心术”,他善于“揣摩圣意”,他靠“阴谋手段”辅佐雍正夺嫡。但是他又有情有义,有理想有抱负,视金钱如粪土。

他能够帮助胤禛登上高位,又能够实现自己的全身而退。

与其说邬思道是个高人,不如说这个人物塑造得太神奇。

他几乎完美无缺,又几乎黑白难辨。

他有文人的胸怀,又有“小人”的阴谋;

他有凡人的情欲,又有圣人的情怀;

他或黑或白,他有自己的生存哲学。

这,像不像中国人熟悉的那些套路呢?

这,是不是我们正在书写的历史呢?

个中滋味,个中方法,也只有自己选择,自己践行罢了。

(本文为全网原创,头条号、百度号、网易号“人间二手故事”首发。

谢绝转载和洗稿,如需转发请留言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