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漳州市龙文区委书记朱真介绍龙文区25年来的建设成果。李杰摄

人民网漳州12月31日电 “我们紧盯建设一座新城目标,突出宜居宜业、创新创业,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一棒接着一棒拼,一代接着一代干,推动城市发展螺旋式上升嬗变,实现了从郊区到新区再到城市核心区的美丽蝶变。”日前,在漳州市龙文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龙文区委书记朱真如是总结25岁龙文区的成绩。

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龙文区。1997年1月1日龙文区正式成立。走过了25载的龙文区专注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8.01亿元增长到2021年预计的387亿元,年均增长12.3%,经济总量稳居漳州市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龙文区扮靓城市颜值,实现城市结构美、环境美、功能美。李杰摄

25年来,龙文区突出抓大育强,城市业态量质齐升,培育了183家规模工业企业和5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6家限上商贸企业、194家新设外资企业,打造了食品饮料、家居日化两大百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商圈,总部经济形成规模,都市经济蓬勃发展。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的同时,龙文区注重内外兼修,既要“面子”更要“里子”,扮靓城市颜值,实现城市结构美、环境美、功能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质量持续提升,城市品位不断提高,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文区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城市更加宜居宜业。李杰摄

“我们坚持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打造‘智慧城市治理中心’等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城市大脑’,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慧化。”朱真表示,25年来,龙文区碧湖市民生态公园等7个公园相继投用,新增绿地329公顷,全区绿化率40.03%,森林覆盖率22.22%,九十九湾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在民生领域方面,25年来,龙文区建成投用35所学校,公办幼儿园就读率从17.1%提高到52.3%,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面86.8%;拥有医疗卫生专业人员2135人、床位数1265张,分别比建区时增长35倍、42倍;建成11个养老中心、13所农村幸福院、4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所有社区(村);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21个,尽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百姓心齐气顺、安居乐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5年来,龙文区发展壮大商圈,总部经济形成规模,都市经济蓬勃发展。李杰摄

25年来,龙文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97年增长了6.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5.3倍。“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腰包’越来越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朱真表示,龙文区秉承“以百姓心为心”,聚焦“衣食住行学、生老病死养”十件事,坚持每年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文区放大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构建“大通道大循环、快通道快循环、微通道微循环”体系。李杰摄

当前,漳州市正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朱真表示,龙文区作为漳州市通江达海、江城互动、优势互补的组团型城市空间格局的核心,正站在城市能级跃升与“市区一体、共同发展”建设的历史交汇点,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文区打造了食品饮料、家居日化两大百亿产业集群,经济实力位居漳州市前列。李杰摄

“我们将更加注重党建引领打造高效新标杆、以产兴城打造创业新高地、产城融合打造宜居新都市、改革开放打造活力新中心、以城聚人打造共享新家园。”朱真表示,立足新起点,龙文区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产业体系,力争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发挥“拥江”优势、开阔“达海”视野,精雕细琢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打造漳州市“市区一体、共同发展”的城市核心;蹄疾步稳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效能创新、高水平开放,全方位激发城市活力;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按照未来10年城市人口50万的规模,紧紧围绕“衣食住行学、生老病死养”十件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5年来,龙文区建成投用35所学校,公办幼儿园就读率从17.1%提高到52.3%。李杰摄

朱真最后表示,龙文区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用激情、智慧和力量,全力建设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滨江产业新城、富美中心城区。(苏海森 沈鹏昊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