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档轻熟龄恋爱情感真人秀《半熟恋人》光速开播了,8位正值30+的素人嘉宾完成初见,从匿名聊天到首次邀约,高光看点不断。

播出后,#三观和五官在爱情中的比重占多少#、#30岁还相信爱情吗#等话题被观众广泛探讨。

第一期开场,节目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择偶观会有所变化吗?

对此,各位婚恋状态各不相同的“半熟观察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其中身为经济学家的薛兆丰则从现实角度出发,点出年轻的爱情可以只凭幻想,年龄增长后大家生活稳定,需要考虑双方能否融入彼此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针对“职业对爱情有影响吗?”的话题讨论中,薛教授也从经济学角度做出不同的解释和分析:两个人在一起就像做企业一样,最好在生产性方面是互补的,在消费性上面是相同的。

看完薛教授的各种发言,网友们都说“薛兆丰分析恋综好理智”“期待薛教授还会带来什么高能观点”,其实薛老师在畅销力作《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就从经济学角度,深度剖析亲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薛兆丰 著

下文内容整理自《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经中信出版社授权发布。

世界上两个唯一真爱的人相遇的概率是零

早在1887年,就有一位美国法官说过:婚姻当然有它浪漫的一面,但是法官只看重它商业的一面。我们把婚姻看作一个商业合同,我们关心的是,双方怎样才能缔结一个比较公平的合同,这合同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下去,从而促进婚姻双方的幸福。

这是法官的观点,实际上也是经济学家的观点。

日常生活中,如果双方要约定的事情比较简单,那合同就比较简单;如果事情比较复杂,合同也就复杂起来。

但是婚姻很奇特,由于男女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太复杂,要写条款的话,写都写不完,于是他们干脆就签一份简单的婚约,只有一张纸,而且里面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条款。

但这并不意味着婚姻双方不在乎,他们只是采用了另外的办法—依照社会习俗、社会舆论、双方的生活习惯等等—来确定婚约的条款和履行。

在婚姻中,人都有浪漫的一面,他们喜欢对对方说“你是我一生中唯一的真爱”。经济学家听了会宽容地一笑。

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一个侄子曾经给他写信,说要为了女朋友放弃事业,跟女朋友到另外一个城市去,因为这个女朋友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真爱。

弗里德曼就回信说:当然,你可以做你自己的决定,但是如果你真的认为这女孩儿是你一生唯一真爱的话,那么我以一位统计学家的身份告诉你,世界上两个唯一真爱的人相遇的概率是零。茫茫人海,你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根本不可能遇见对方。

经济学家的解答听起来不那么浪漫,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在自己身边找一个比较合适的人就结婚了。婚姻并没有文艺作品里说得那么浪漫。

为什么女人往往嫁给年纪比自己大的男人

经济学家还解释了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为什么古往今来,女人往往嫁给年纪比自己大的男人。我们知道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而如果她们还找一位年纪比自己大的男人结婚,那就相当于延长了她们将来守寡的时间。那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有一位法律经济学家名字叫劳埃德·科恩(Lloyd Cohen),他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名字叫《结婚、离婚和准租》,他说题目也可以叫《我把最美好的年华给了他》(Marriage, Divorce, and Quasi Rents; Or, “I Gave Him the Best Years of My Life”, 1987)。

科恩在这篇文章里解释说,男性跟女性的价值高峰期不一样。通常我们怎么称赞女人?我们说她年轻、漂亮、身材好,这些都跟生育有关,而生育发生在人生的早期。我们通常怎么称赞男人呢?我们说他有事业、有成就、有安全感,而这些品质通常都发生在人生的中年,甚至中老年。

在高中、大学期间,女性的价值已经彰显出来的时候,男性的价值还远远没有彰显。这时女性的追求者比较多,女性就比较挑剔。

跟女性同龄的那些男生要追求这些女生的话,就显得比较吃力;而那些较为年长的男生,优势就比较突出,因为他们的才能和价值已经逐渐彰显出来。

如果一位女生在大学期间就跟同班同年龄的男生谈恋爱结婚,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位女生就会先对家庭做出各种投入:养育孩子、照顾家庭、扶持丈夫。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位丈夫会逐渐积累他的人力资本,走上事业的高峰,取得越来越更多的选择机会;与此对照,女生生理上的价值,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这时候男生就增加了背叛女生的概率。

这种情况正在谈恋爱的女生知道吗?她们知道。即使她们不知道,她们的父母也知道。女怕嫁错郎,女孩儿的家长会教育女儿要以小见大,带眼识人。

如果女生找一位年纪比自己大、个人价值已经彰显出来的男生,那么这段婚姻的不确定性就会减少,婚姻关系就会比较牢固。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女生会嫁给年纪比自己大一点的男生,而第二次结婚时—如果有的话—男生会娶比自己年纪小更多的女生的缘故。

当然这篇文章所谈的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女性受教育机会的增加,现代女性的价值早就不单靠生理条件来展现了。教育、修养、见识都是男人和女人越来越重要的品质。

一夫一妻,获益者是谁

经济学还能解释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制度,它的分析结论也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很多人会觉得一夫多妻制对男人有利,对女人不利,但根据经济学的分析,结论恰好相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在逻辑上好像是对等的,两种婚姻模式都有人尝试过,但最后从历史上看,一夫多妻要比一妻多夫更常见,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子女的产权在一妻多夫制下并不确定,妈妈是谁当然是确定的,但爸爸是谁很难确定。不确定爸爸是谁,孩子的抚养义务就不容易落实,养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一夫多妻就没有这个问题,妈妈是谁很清楚,爸爸是谁也非常清楚。

一个社会中,如果实施一夫多妻,那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即便一个女人不喜欢、不接受一夫多妻制,一夫多妻制对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虽然世界上不见得每一个女人都愿意和别人分享一个丈夫,但只要社会上有一些男人和女人愿意实施一夫多妻,那就会有更多的男人空出来,女人的选择范围就扩大了。

对于男人而言,情况刚好相反。只要社会上有一些男人和女人愿意实施一夫多妻,那未婚女人的数量就会加速减少,男人的选择范围就会缩小。个别男人娶了多个女人,而有一些男人就可能终生娶不到老婆了,而即便能够娶到,由于选择范围缩小,也没有一夫一妻制下的好了。

实际的结果是,那些赞成一夫多妻制的男人—绝大部分是比较普通的男人,他们在一夫多妻制度下,情况反而变糟了;而女人,哪怕她们自己是反对一夫多妻的,但只要有别的女人进入了一夫多妻的婚姻状态,她们自己的选择范围就增加了,她们的处境也变好了。

波斯纳法官在他的名著《法律的经济学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2014)中清楚地指出,一夫一妻制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成功男人限购的政策,它的效果是财富转移。它让女人的选择范围减少了,让成功的、更有吸引力的男人的选择减少了,而让那些年纪较轻、收入较低的男人处境变好了。

本文整理摘编自《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由中信出版社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

薛兆丰:

“得到”App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主理人,著有《经济学通识》和《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

曾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为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