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琵琶谱第二群12曲《倾盃乐》

我国最早古琴谱《碣石调·幽兰》中的古琴乐曲、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描绘的唐代琵琶、《乐府杂录》中所记载的康昆仑拜师……这些曾经被遗落在历史长河里的中国早期音乐元素将在音乐会《丝路之乐·唐韵回响》中被一一呈现,观众将跟随原汁原味的唐乐歌舞回望千年历史面影。音乐会将于2022年1月5日在上音歌剧院大会堂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代是我国固有的音乐与外来音乐相交融的多元纷呈时期。据悉,音乐会不仅将展示古琴乐曲,唐代风靡一时的胡乐器琵琶也将隆重登场。音乐会中将出现多个器乐小合奏形式,从不同的乐曲中展示胡俗乐融合的历史风采。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不仅仅是器乐的繁盛时期,大量唐诗所带来的男女声独唱、乐舞也是人们流连忘返的一景,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等也将惊喜亮相音乐会。此外,为了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盛唐的乐舞之美,音乐会的舞台被打造成一卷古代画轴,设计参考了《莫高窟第220窟乐舞图》等壁画,打造如唐代一般对称性的舞台分功能分区,古人意境呼之欲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早期音乐究竟是什么形态、怎样的声音一直是国内外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唐代风姿多彩的音乐舞蹈现象随着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洞窟,尤其是敦煌石窟寺的开放已经为众人所熟悉。历史上的楚辞、诗经、骈文、唐诗宋词等辉煌的文学体裁都是可以演唱的歌词。但是由于我国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更迭,乐器的形态发生了变迁、古代乐谱也在我国消失殆尽、音响出现断层等等,使我国古代的音乐出现了“哑巴”音乐史的尴尬局面。进入20世纪之际,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一份琵琶谱为唐代音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仓院藏唐传琵琶

唐代音乐的古谱研究初始于日本,这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乐谱大部分流失于日本,而我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上海音乐学院是该领域最为集中并取得突破性成果的研究中心。叶栋、陈应时、何昌林、赵晓生、应有勤、赵维平等都在这一领域作出艰辛的努力,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建立了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其属下中国与东亚古谱研究中心收集了我国流失于海外的上百种原始乐谱,积累了近两万页的高清电子文献与古乐谱,同时对每份古谱作出了详细的题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仓院藏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多年来,中心按日本正仓院所藏我国8世纪的古乐器的尺寸、材质,复制完成了四弦曲项琵琶、五弦直项琵琶、阮咸、横笛、筚篥、羯鼓、排箫、17簧笙、箜篌、尺八、13弦筝以及诸多打击乐器。丝绸之路及唐代出现的乐器种类基本集齐,为呈现唐代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丝路之乐·唐韵回响》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音音乐学系、数字媒体学院、民乐系、现代打击乐系和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联合举办。

作者:王筱丽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