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是一年岁末到,十几部新片云集“跨年档”。

看阵容,相当馋人——

黄渤、徐峥、古天乐、葛优、冯小刚、 雷佳音、张智霖、吴镇宇、马伊琍、朱一龙……

然而众星丛中,有一部中小成本电影《误杀2》十分耀眼。主演肖央、任达华,其余都是二三线。

《误杀2》海报

陈思诚不导不演,只做监制。

但偏偏就是它,早早未映先火,勾起本档期最强期待——

什么叫期待?真金白银的电影票。首映日仅凭24%排片率,斩获76%票房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映头3天,砍下3.53亿票房,开局稳赚。接着圣诞、元旦双暴击,10亿是可以期待的。

两年前,《误杀1》曾以同款操作,狂揽13.34亿票房。

中小成本国产片,不是很容易扑街来着?怎么在陈思诚和肖央手里,反倒成了以小博大的稳胆。

难道真有传说中的“票房密码”,可保稳赚不赔?

仔细审视《误杀2》,不难看出“票房密码”确实有。不过密码虽好,用多了也会反噬。

1

又是泰国,又是唐人城。

肖央又演了个底层小人物。

跟上一部不同的是,这次开场没有温情铺垫。一上来,就是面色凝重,愁烟缭绕。下一刻,冲进医院,拔枪就射。

节奏快得像美剧《24小时》,一言不合就恐袭。

袭击谁?黑了心的医院院长。要杀人?倒也不是真想杀人。

《误杀2》剧照

肖央劫持医院,真正目的是索要一颗心脏。

准确地说,是他儿子急需移植的,救命用的心脏。

懂了,又是一个“无能”的父亲。

孩子有难,当父亲的没本事,只能走极端。

不惜牢狱之灾,不惜命悬一线。硬要完成“不可能任务”,帮孩子度过难关。

《误杀2》剧照

没钱移植心脏,有必要劫持医院吗?

别急,肖央有不得不做的理由。心脏价格200万泰铢,折合人民币38万。

肖央确实穷,到处凑钱凑不齐。但他没打算当老赖,而是去借了高利贷。不惜将来被追债打残,儿子的心脏钱也必须到位。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真正的难关,并不是钱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杀2》海报

正如《误杀1》强暴犯背后的官僚势力,《误杀2》有一套黑暗的医疗系统。

明明说好了200万一颗心脏,当肖央一手交钱的时候,医院却不肯一手交货。

不是缺心脏,也不是配型配不上。是本该属于肖央儿子的心脏,突然被人半路劫走。

那人位高权重,隐藏极深。

医院院长、卫生局局长、器官中心主任、警察局长、市长秘书……一个个都是帮凶。

《误杀2》海报

如此局面,当父亲的还能怎么办?

劫!你劫我儿子的心脏,我劫你狗腿子的医院。

闹!警匪对峙,闹出动静,公开真相,拿回心脏。

于是在戏里,滔天民意被点燃,民众、记者甚至警察都“起义”了。

在戏外,观众为之动容,心里忍不住摇旗呐喊。

人活着,谁没有一腔大闹天宫的正恨?谁还不是个肯为孩子豁出一切的父母?

所谓“票房密码”,就是勾出人们的同情心、同理心,用精确设计的人物和故事,精准击破观众的心理防线。

2

不得不佩服这种设计思路。 中小成本,没大咖,没大场面,没特效,纯靠内容,生生打出大片级的票房走势。

人物,像是从老港片里走出来的角色:走投无路的草根父亲,善良的老警长,标准化的黑警和贪官。

《误杀2》剧照

故事,杂糅了不知道多少种元素。

原版电影《迫在眉梢》的故事框架,继承自《误杀1》的“铁血亲情”;

“抢银行电影”用滥了的警匪对峙桥段……

一切设计,皆为票房利器。

《误杀2》剧照

但就电影本身来说,这些设计又显得过于刻意

比如,为了凸显肖央“草根父亲”的特质,同一画面内,老婆孩子光鲜亮丽,浑身散发唯美MV的柔光,肖央却一脸不修边幅,仿佛乱入的邻居大叔。

再比如,李治廷扮演的市长秘书,斯文败类,心狠手黑,形象过于脸谱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杀2》剧照

精确设计的电影,似乎已经不是电影,而是为了解锁“票房密码”,刻意交出的标准答案。

同样的问题,在连拍三部的“唐探宇宙”里更加显眼。

《唐人街探案1》凭借本格推理+青春冒险+异国风情等设计,收获8.18亿票房。

第二部、第三部如法炮制,狂砍33.97亿和45.22亿。

票房一路高歌的同时,评分却一路走低。从最初的7.7分,直线跌至5.3分。

低口碑、高票房,形成极大讽刺。

这就是无节制滥用“票房密码”,终于被反噬的副作用。

现在《误杀2》虽是第二部,但它已经提前尝到了《唐探3》的恶果。开画评分6.2,迅速跌至6.0分,目前已跌至5.9分。

豆瓣评论,以及各平台的热评,主要是直接吐槽。

大量观众意识到,这电影简直不是电影。通篇都是刻意设计的爽点、泪点、愤怒点、反杀点、翻转点……

一个卖点接一个卖点,堪称“卖点阵列”。

实际看内容,哪有什么值得玩味的桥段。 唯一能细品出来的,只有 “才华横溢”的精明算计。

3

最近陈思诚参加导演综艺《开拍吧》。

节目里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职业导演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拍什么,一个是怎么拍。 ”

这句话,刚好可以解释《误杀2》的弊病。

“票房密码”决定的是拍什么——泰国的黑暗,草根父亲的反击,民众的愤怒。

而决定怎么拍的,终究是人——监制,编剧,导演,各部门主创人员。

同样的故事,带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去拍,拍出来是《迫在眉梢》。

一个美国的劳工家庭,没钱给孩子做换心手术。劳工医保,以欺负老实人的逻辑,完美避开理赔。

商量分期付款,被医院严词拒绝。

制度的冷漠,阶级的差异,把父亲逼上绝路。

《迫在眉梢》剧照

其中欺负人的保险制度、不公平的福利待遇,虽然专属于美国,但在某种程度上,观众也能共情。

反观《误杀2》,为了加快节奏、强化卖点,彻底改变作案动机。

钱也交了,配型也成功了,心脏突然就被麻匪给劫了。暴力追回被抢走的心脏,戏剧冲突加剧,精彩指数飙升。

可人文关怀呢?

港式警匪套路下,人文关怀和社会意义不过是道具。再怎么煽情催泪,终究是纸糊的感动,打不到内心深处。

《误杀2》剧照

演出大天来,观众也不会相信,自己有一天会遇上抢劫心脏的疯狂高官。

还有叙事结构的大问题。

《迫在眉梢》也好,其他表现草根反击的作品也好,其叙事的一大重点,是要讲好草根的日常生活。

怎样的主角,在怎样的环境中,忍受着怎样的底层磨难。忍受之余,又保持着怎样的善意,令他平凡又伟大。

《误杀2》一反常规,上来就是劫持医院。

肖央那冷酷的眼神,要吃人的表情,拉满了紧张感,却偏偏缺少最重要的人性之光。

《误杀2》剧照

缺失的部分,只能靠插叙来补。

于是动不动就闪回,碎片化呈现日常生活。然而,劫持过程中的刻意闪回,取代不了平铺直叙的力量。

一段段“注水”的生活画面,打着公益广告的柔光,透出十足的糊弄。

在这个叙事结构下,观众对肖央的共情,并不是影片一点点营造出来的。

观众要靠《误杀1》的情感余温,以及自己在生活中为人父母或子女的体验,才能勉强达到共情。

《误杀1》剧照

而这,正是《误杀2》远不如《误杀1》的关键。

两部《误杀》的票房成绩,堪当中小成本国产片的榜样。但是,在“怎么拍”的问题上,《误杀2》明显不够走心。

随着误杀宇宙、唐探宇宙口碑崩塌,聪明的“陈思诚们”走到了临界点。

如果能够在苦心钻营“拍什么好卖”之外,多想想“怎么拍好看”、“怎么拍对得起观众”,也算不枉费观众亲手贡献的几十亿电影票。

如果再继续这么傲娇下去,玩弄票房于股掌,接下来的反噬,恐怕就不是打差评那么简单了。

欢迎投稿,影评、剧评、书评、综艺观察等均可,一经选用,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