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就近期涉台热点话题回应。

台湾艺人王力宏日前称将暂别演艺圈,他会被列入劣迹艺人名单吗?国台办回应

台湾中视记者:台湾艺人王力宏日前称将暂别演艺圈。请问大陆对王力宏会有何处罚?他会被列入劣迹艺人名单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晓光:我们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政策没有改变。对于在大陆进行的营业性演出活动,有关部门一贯依法依规管理,为的是引导更多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同时,我们鼓励支持演艺人员自觉弘扬行风艺德,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艺术涵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台湾TVBS记者:据报道,王力宏事件发生后,被指涉及营销、控屏和操纵舆论,大陆网上指出“王力宏在大陆的豪华存在基本结束了”。请问这是否也是官方态度。谢谢。

马晓光:不能把个人网上的说法当作官方态度。对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我们一向持支持、鼓励态度。对于一些涉及个别人的个别事件、个别情况,我们希望来大陆发展的演艺人员都能做到德艺双馨。我们更看重的是公德,而不是网上其他方面的一些说法。

台媒关注大陆要求从事演出经纪人员持证上岗,国台办回应

台湾《联合报》记者提问:大陆日前要求从事演出经纪的人员明年3月起必须通过资格认证考试,参考人员需拥护宪法,并且有良好政治素质。请问这种严格的资格考证是否不利于大陆希望台湾相关专业青年人来大陆就业的美意。

马晓光:首先,大陆依法治国,依照专业执业资格上岗就业也是海峡两岸通行规定,无论在哪里都不允许无证上岗,这是确保行业规范的基本前提。

其次,我做了一些了解。演出经纪人资格认定自2006年开始实施,在大陆从业的台湾同胞可以自愿报考,与大陆人员享受同等待遇。这项政策体现了我们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的真诚意愿。

新修订《演出经纪人员管理办法》目的在于加强经纪人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演出经纪行为。职业资格认定考试的大门依然向台湾同胞敞开,欢迎符合报考条件的台湾同胞参加演出经纪人资格认定考试。

我不能理解的是,既然来大陆发展为什么不遵守大陆的法律?如果民进党当局要以此为借口搞政治操弄,去刁难这些来大陆发展的台湾同胞,那责任完全在他们。

“台湾综艺一姐”方芳定居大陆并秀居住证,国台办回应

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台湾演艺界人士方芳录制视频表示已在大陆领取台湾居民居住证,并祝祖国平安。引发大陆网友点赞。这是继千百惠后又一名台湾知名演艺人士公开表示已领取台湾居民居住证。请问发言人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马晓光:台湾居民居住证自推出以来受到了台湾同胞的广泛欢迎和肯定,它为台湾同胞在大陆生活、工作,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同等待遇。随着我们政策落实和证件效力不断强化,越来越多台胞申领了居住证。我们对这种现象深感欣慰。

国台办回应张庭夫妇公司涉嫌违法被查处:是一起涉及商业事件,与两岸关系无关

台湾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第一个问题,请问日前媒体披露的台商林瑞阳涉嫌违法事件,是否也是对在大陆台企台商的一个提醒?第二个问题,路透社报道声称,有大陆间谍渗透台军方,目的是削弱台军意志力和台湾民众对军方信任。对此有何评论?

马晓光:第一个问题,我们会进一步了解情况。从有关部门发布的公告来看,这完全是一起涉及商业事件,与两岸关系无关。我想强调的是,任何人在大陆经商、创业首先也必须应该依法依规。

第二个问题,民进党当局通过这种外宣转内宣的套路,渲染所谓“大陆威胁”,企图误导岛内民众,为煽动“反中仇中”的政治目的服务,捞取私利。这套伎俩和把戏了无新意,台湾民众早就看够了。

国台办正告民进党当局:“台独”是绝路,必须悬崖勒马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总结2021年两岸关系,并展望2022年两岸关系时表示,2021年,两岸关系复杂严峻,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我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主动权,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稳中有进,呈现出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把握正确方向,塑造统一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阐明了党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引领和推动两岸关系航船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海内外中华儿女纷纷发出“强国有我、统一有我”的时代强音,汇聚起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二是强力震慑谋“独”挑衅,坚决遏阻外来干涉。全体中华儿女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以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坚决粉碎民进党当局谋“独”挑衅,坚决遏制外部势力“以台制华”图谋,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力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切身利益。

三是深化融合发展,共享发展机遇。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为台胞台企提供发展机遇和同等待遇,进一步完善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广大台胞台企积极融入祖国大陆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亲身见证祖国大陆现代化建设成就,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谱写了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融合发展的生动篇章。

四是保持交流合作,增进心灵契合。两岸同胞克服疫情影响和岛内人为干扰,积极开展两岸交流合作,举办第13届海峡论坛、2021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等民间交流活动近800场,彰显了两岸同胞不满“台独”倒行逆施、期盼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心声。

2022年,我们将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图谋,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勇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我们正告民进党当局,“台独”是绝路,与外部势力勾连分裂国家,站在中华民族的对立面,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必须悬崖勒马。两岸同胞要和衷共济、团结奋进,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共襄历史伟业,共享复兴荣光。

国台办:“台独”分裂势力图谋拿体育赛事做政治文章,必遭反对

针对台有关方面近日表示,关于以“台湾”为全名申请参加国际运动赛事包括巴黎奥运的“公投提案”,有必要举行听证,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今天(29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台湾地区代表队和运动员参加国际体育赛事早有明确规定和规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岛内极少数“台独”分裂势力在民进党当局支持纵容下,反复操作所谓“以台湾为名”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图谋拿体育赛事做政治文章,完全是哗众取宠的政治操弄。2018年,他们就搞过这么一出闹剧,最终以失败告终。殷鉴不远,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没有权力剥夺台湾运动员参加国际赛事的权利。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的这些政治操弄,最终损害的是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牺牲的是台湾体育健儿的竞技机会,挑战的是国际体育组织的规定,必遭国际社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反对。

国台办:希望我建交国秉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针对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计划最快将在春节后访美,将讨论台美关系、军事安全、经贸交流和科技等主题。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发布会上表示,希望我建交国秉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国台办:如果“台独”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彭博社记者:据台湾方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解放军将近950架次的军机进入台湾“防控识别区”进行演训,远高于2020年380次,请问发言人对明年在台海地区的演训有何预测?

马晓光:明年台海局势会进一步复杂严峻,不排除我们与民进党当局谋“独”挑衅和外部势力插手干预的斗争可能更尖锐、更激烈。我们坚信我们握有主导权和主动权,我们的政策非常清楚,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大陆向台湾提供了多少复必泰疫苗?国台办回应

问: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如何做好防疫一直备受关注。请发言人介绍大陆方面协助台湾同胞应对疫情的情况,包括截至目前已向台湾提供了多少复必泰疫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晓光:我们高度重视台湾同胞的生命健康福祉。岛内疫情发生以来,大陆方面及时启动两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通报机制,自2020年1月3日至今,通过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联系渠道向台湾疾控部门通报大陆疫情信息累计达324次,分享新冠肺炎防治技术资料16次55份,同意台湾地区卫生专家参加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性会议20余次。同时,对在大陆居住的台湾同胞接种疫苗做出有序安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2月15日,已有17.7万名在大陆台胞接种疫苗,累计接种约35万剂次。

今年5月,台湾地区新一轮新冠疫情暴发后,我们多次表示愿意尽最大努力帮助广大台湾同胞应对疫情,积极推动向岛内民众提供疫苗。包括向台湾同胞提供被世卫组织认可的大陆疫苗,支持上海复星医药集团参与研发并独家代理的BNT疫苗服务于台湾民众,上海、江苏有关民间机构也表示愿意向台湾同胞捐赠一批疫苗。积极考虑向岛内派出疫情防控专家、分享抗疫经验并提供防疫咨询等。但民进党当局出于谋取政治私利,不但对大陆的善意视而不见,甚至恶意污蔑大陆疫苗,粗暴阻断大陆疫苗入岛提供台湾同胞使用。

在台湾地区疫情肆虐、疫苗严重短缺、台湾民众急盼接种疫苗的情况下,我们对搭乘民航客运航班来大陆的台胞按有关政策在大陆接种疫苗作出妥善安排。经多方努力,上海复星医药集团供应台湾地区的第一批复必泰疫苗于今年9月顺利抵台,9月22日,复必泰疫苗在台正式开始接种。截至目前,已实现共计14批次到货约1240万剂,12月底第15批次将抵台93万剂,届时本年度合计运抵岛内1333万剂。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我们将继续秉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精神,协助岛内民众应对疫情,切实维护两岸同胞生命健康福祉。

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