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脾气似乎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暴躁,稍微有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发脾气。

常常出现和父母大喊大叫、摔东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等等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的情绪问题,行为习惯,以及整体的发育水平与家庭的环境,周围的社会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注意观察孩子的认知理解以及语言社交方面的水平。

如果整体的发育水平比较正常,只是有脾气比较大的情况,只需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多引导即可。

同时家里的所有成员需要对于孩子的态度一致,避免不同的人对于孩子的行为反馈有不同的结果。

(虽然要做到这个有一定的难度,但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跟家里所有成员都约定好。)

否则,容易导致孩子对是非对错的概念模糊。家长的态度不一样,孩子也更容易发脾气。

同时要注意坚持一定的原则,对于孩子的行为问题需要给予及时的奖惩措施。

很多家庭往往遇到的都是下面这样的情况:

上初中之前,小陈一直很乖,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对老师,都很有礼貌,长辈和同龄人都很喜欢他,对他赞不绝口。

小陈的父亲工作较忙,对他的管教较少,而母亲对小陈的学习和生活倾注了大量精力和时间

大到学习和社交,小到理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吃多少饭等生活琐事都处处过问。

前几天,小陈换衣服写作业关门,母亲在门外询问了半天,小陈不堪其烦最终情绪爆发,和母亲争吵后摔门而出。

父母原本以为小陈会像以前一样天黑前回家,但是这次小陈不打招呼就去了很远的同学家

不声不响地在同学家待了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若无其事地回到学校继续上课。

这件事情之后,小陈一反常态,经常顶撞母亲,对母亲很不耐烦,一言不合便摔门而去。

面对孩子的这种现象,父母往往无计可施,处理不当,孩子反倒脾气越来越大。

那么,孩子脾气大到底该怎么教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

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

他们意志品质中的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

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明显的冲动性,对家长、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会情绪不稳定,出现脾气暴躁或者顶撞父母的情况,家长要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不需要过于焦虑。

孩子经常顶撞父母、乱发脾气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我们先要了解清楚原因,才好对症下药,同时也能降低家长心中的焦虑。

一、孩子自身层面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性增强,总是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为此他们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

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常常会顶撞父母以捍卫他们的权利。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自主支配的愿望明显提升。

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管教中解放出来,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

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渴望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

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

他们已不满足于老师讲的书本上的观点,对成年人的意见不盲目服从。

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二、家庭层面

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

❶ 权威型教养方式,即民主型教养方式。

权威型父母会更多地接纳孩子的观点并做出反应,会征求孩子对家庭事务的意见。

因此,权威型父母能够认识到并尊重孩子的观点,以合理、民主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个方式下教育的孩子不易出现动不动发脾气的行为。

而溺爱型和忽视型的教养方式下,给予孩子过多或过少的关注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❷ 溺爱型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被家长惯着,不舍得打也不舍得骂。

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孩子也就养成了自私、任性、不听话的性格。

稍有不顺心意,就会发脾气,并通过顶撞父母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孩子任性、依赖性强,自理能力较差,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容易与同学、家长产生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❸ 忽视型的教养方式,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任由孩子发展,容易造成孩子极端的性格。

这类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攻击性强,逆反性、反抗性大。

❹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下,父母对孩子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和期望。

但是这些要求和期望建立在父母的个人信仰之上,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的存在。

原本需要由孩子自己做出决定的事情,却由父母代为决定。

在此教养方式下形成的亲子关系,会使儿童易表现为性格混乱或性格内向,情绪消极、低沉、容易冲动,承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

专制型家庭的父母有时候做错事,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不满情绪,

而孩子往往更容易通过顶撞父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三、社交环境层面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习惯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而人的一些复杂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这种观察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

班杜拉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孩子不是独立的个体,他存在于偌大的社交圈中,而这个社交圈会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的认知、改变孩子的行为反应模式。

孩子在社交过程中极易受到同伴的影响,从同伴身上习得一些不恰当的行为。

孩子在选择社交对象时,社交对象的特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一些攻击性强、冲动、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在亲子交往过程中往往更多表现出脾气大、顶撞父母的行为。

而孩子在选择这样的同伴进行交往时,也容易从他们身上观察并习得这些行为,渐渐地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反应模式。

针对以上孩子容易发脾气、顶撞父母的成因,父母可以尝试如下改变来顺应孩子的行为,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合理处理亲子矛盾,完善人格。

1.为不合理需求发脾气时,试试“注意力转移法”

孩子之所以发脾气,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需求得不到满足。

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家长好面子,赶快买东西走人,还有的家长,当场就大打出手。

“这两种做法都不对。”喜欢的东西得不到,大人也会心情失落。

这时孩子发脾气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而满足他的不合理要求。

否则,会强化他用发脾气来表达情绪,甚至让他感觉只要自己发脾气就会什么事都如愿以偿。

这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比如带孩子去看电影、打篮球、或者陪孩子聊天,引导孩子关注其他的人、事、物。

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要明确告诉他发脾气的行为不对,同时,向他讲明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改变教育理念与方式。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事事都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帮助。

父母要顺应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

父母要尊重孩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应当有自己的空间和权利。

父母要深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

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判断,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与支持。

父母对于孩子伙伴的选择、自由时间的支配等要给予尊重,对孩子的事情要给他们留有自主的余地,不能事事插手。

(注意:这里说的给予尊重,不代表不过问。一旦发现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做出调整。)

3.采用正确的教养方式。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教育孩子时要宽严相济,既不能过度纵容,也不能过度管教。

民主型的父母认为孩子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或是家庭完整的标志。

他们会给孩子必要的爱和关怀,同时也能够积极地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进行理由充分的双向交流,听取和接受孩子的意见,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注意从孩子那里获得他们的想法。

父母应当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中,并让孩子心甘情愿地遵守规则。

遇事多和孩子商量,诸如:“依你看怎么样?”“能不能再等一等呢?”

让孩子学会用语言和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有利于幼儿克服暴跌的情绪,减少哭闹、耍赖的行为,制止其乱发脾气。

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而小陈的妈妈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过分关注、过分控制小陈。

她应该关注小陈的情绪和感受,同时教会小陈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学会以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教会孩子正确选择社交对象。

好的社交对象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坏的社交对象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古人云:“亲贤臣,远小人,仁人圣王之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社交对象有很多类型,了解社交对象的类型和特点,教会孩子正确开展社交,选择合适的社交对象,建立一个受益终生的人际关系网络,无疑是有巨大意义的。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而且需要坚持,持之以恒。

家长们要有点耐心,放平心态。

出现一些行为方面的问题,我们首先分析原因,然后再给予相应的有效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

当然处理孩子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如果你一种都不去尝试,就认为行不通,那就是看再多的文章也无法改善孩子的现状。

那不妨试一试,说不定,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