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李白有着“诗仙”的称号,他留下的诗歌让无数人为之叹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大唐王朝都因他的诗歌多了一个浪漫、气吞山河的氛围。

然而,在游历山东的时候,李白却写了一首千古“骂诗”,一直流传至今。写这首诗是因为李白恃才傲物吗?亦或者说是目空一切,其实都不是。

他写这首诗歌纯粹是为了嘲讽那些死读书的“酸儒”,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故事,聊一聊这首“骂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白仗剑行天下

对于李白的出身,在历史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但在民间却有一些传言。老百姓们都说李白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高的才华,毕竟古时候寒门子弟是读不起书的。

当然,还有一些人说李白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在家人的培养下,他逐渐成为了一个文武兼备的人。不管民间传言如何,李白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少年时期便成了唐朝有名的诗人。

不过,李白虽然是一个才子,但他却不是死读书的。“好剑术,喜任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李白在读书的同时,也比较喜欢练剑,而且由于深受道家文学的影响,经常会外出游历。

大约在18岁左右的时候,李白就经常在剑阁、梓州等地开始游历,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此期间,李白增长了不少的见识,为后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开元十二年左右,李白离开故乡,再一次踏上远游的征途。此次,他来到了成都、峨眉山等地,而后出蜀远游,写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著名句子。

从这里不难看出,李白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喜欢通过“实践研究真理”,通过“现实来写诗”,难怪他的诗歌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追求浪漫的人。

话说,有一次李白游历来到了山东,而山东又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可想而知,当地的儒家气息非常浓郁,自然而然会产生许多的“腐儒”。

众所周知,喜欢“旅游”的人,一般性格都比较的直接,李白自然也是这样一个人,而他这种“直接”的行为举止,与儒家的理念发生了冲突。如此,李白便与山东的一些儒生有了“交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白的“骂诗”

在说这一首之前,咱们要来说一件事情。话说,山东虽然是孔子的故乡,但是当地的儒生依然分为两种,一种是“鲁儒”,一种就是“齐儒”。

虽然都是儒生,但是双方的“取向”却不同。一般而言,鲁儒比较的古板,他们更复古,为了“追求礼仪”而追求礼仪,这便是张飞口中的“腐儒”。

“齐儒”则不同,他们更像是“儒”的真正含义一样“人需也”,这类儒生能够顺应大势,注重学以致用,与“鲁儒”的刻意引经据典天差地别。

谈到了这里,或许很多人都应该知道了,李白在山东得罪的是一群“鲁儒”。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李白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他写的诗歌却很新颖,不具备“复古”的气质,与“鲁儒”的理念有所违背。

再加上,李白的气质又像是一个剑客,行为举止狂傲不羁,那些鲁儒自然是看不过去,进而指手画脚、品头论足,双方的火药味非常足。

李白也不是一个“受气的人”,看到自以为是名门正派的“鲁儒”高傲的表情,李白一怒之下便写下了一首骂人的诗歌,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怒气。

这首诗歌名叫《嘲鲁儒》,内容是这么写的: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手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这首诗歌的意思也很好理解,“鲁儒”虽然举手投足间充满了书生气,但是却只会读死书,充满了迂腐的味道。真正问他们经国济世的策略,这些人便哑口不言,一点措施都拿不出来。

诗歌的后半段,是李白借用“焚书坑儒”的典故,来讽刺这些“鲁儒”对朝政一窍不通,整天拖着宽大的袍子,还没走路上就已经尘土飞扬了。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歌嘲笑之意尽显。

通过这首诗歌不难看出,李白也不是一个“吃素的主”,而且他的反击方式也比较委婉,才用文雅的“骂诗”来反击,让这些“鲁儒”毫无脸面可言,而且还流传至今,不得不让人佩服。

李白的修养

其实,当年的“鲁儒”与现在的很多学者很相似,这类人喜欢模仿古人的一切,但是却没有自己的思想,脑袋中更无治国理念,即使“模仿”也只学会了表面,缺失了原有的灵魂。

现如今,很多学者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言论,与当年的“何不食肉糜”很相似,因为从来没有付出行动和实践,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何为“现实”,何为“讽刺”,说这类人“脸皮厚”也不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李白虽然在山东写了这么一首《嘲鲁儒》,但并不代表他在那里一无所获。游历山东期间,李白先后认识了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5人,他们虽然也是儒生,但却不是那种“酸儒”。

在与这五人交谈期间,李白也是受益良多,对儒家的精华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如今社会上有一句话叫做“读书读出了优越感”,这何尝不是一种嘲讽,为了读书而读书,将读书的意义完全本末倒置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虽然读书也比较多,但能写出这样报效祖国的诗,足见他也算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