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巨头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表示,在其评估的40家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中,有多达三分之一的开发商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严峻局面,明年的房屋销售收入将下降30%。

惠誉在12月20日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房地产行业承受的压力持续时间越长,消费者信心丧失的风险就越大。”

近几个月来,随着全球负债最多的开发商恒大(Evergrande)的现金短缺达到顶点,中国房地产业受到了一场债务危机的冲击。该公司最终在本月早些时候违约,而其他中国开发商也开始显示出紧张的迹象。一些人错过了利息支付,而另一些人则完全拖欠债务。

住宅销售与购房者信心一同暴跌。11月房屋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31%,连续第五个月下降。据路透社(Reuters)报道,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3%,为2015年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惠誉在报告中说,在住宅销售下降30%的严重情况下,其40家评级开发商中有12家(约三分之一)可能出现负现金流。在惠誉的基本假设中(一种不那么严重的假设),房屋销售下降15%可能导致其评级的开发商中约13%出现现金赤字。

野村证券(Nomura)分析师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估计,中国开发商第一季度将面临198亿美元的离岸美元计价债券到期,第二季度将面临185亿美元。分析师称,第一季度到期的债券几乎是第四季102亿美元的两倍。

明年,房地产开发商将面临更多到期的债券。

惠誉表示,评级为“B”或更低的开发商在偿还海外债务方面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2022年到期或可出售的海外债券到期本金金额将高于2021年。可售债券允许其持有者强制发行人在债券到期前赎回债券。

“B”评级意味着存在重大违约风险,但安全边际依然有限。

隐性债务加剧了流动性紧张

随着债务危机的展开,人们也开始怀疑开发商债务的真实规模是否缺乏透明度。

"过去几个月来,一些不良信贷也让人对公司披露和或有负债的透明度产生怀疑,"惠誉称。

一个例子是Fantasia,该公司有一笔私人债券,没有在惠誉10月份强调的公司财务报告中披露。

惠誉在上周的报告中称:" '隐性私人债务'的出现加剧了流动性压力,尤其是对那些即将有大量债券到期的低评级开发商而言。"

惠誉(Fitch)表示,此类隐性债务将包括未披露的债务,以及为合资企业、联营公司和其他第三方的借款提供担保,这些担保将允许开发商绕过中国的“三条红线”债务上限。

这一政策根据企业的现金流、资产和资本水平对债务进行了限制,目的是为了遏制在过度负债推动下多年实现增长的开发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发商的麻烦可能很快就会触底

展望未来,分析师预计困扰开发商的市场状况要到明年某个时候才会缓解。

Triada Capital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Hsiao表示,她预计明年上半年中国高收益债券(主要是房地产债券)将“见底”。

“因为市场真的在等着看政府的痛苦阈值是否会对更多实质性政策放松产生影响,很多市场人士认为这将在第一季度内发生,”她周五在CNBC的“亚洲路牌”(Street Signs Asia)节目中表示。

本月初,随着中国货币政策趋向宽松,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者情绪得到了提振。央行今年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1.2万亿元人民币(2820亿美元)以提振经济。

惠誉还表示,中国开发商的运营环境仍将充满挑战,“资金和市场准入条件的实质性复苏”要到2022年下半年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