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眯眯眼的讨论,忽然间占据了各大社交平台。

1.

国漫《雄狮少年》上映后,一直伴随着争议声音,问题就出在主角团的长相。

这个故事发生在岭南地区,据悉,主创团队也曾在广东多地采风,但最终画风不尽如人意,一水儿宽眼吊梢眉,似乎很难称之为“靓仔”,这让不少广东人表示:“感觉被侮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主创团队的回应是:“大家拿出镜子或者手机,将镜头滤镜关掉,好好看一看,想想身边人的样貌。”

小e本人恰巧也是个小眼睛,配合地拿出化妆镜照照,对不起,还真不长这样。

观众敏感的神经还未松懈,“三只松鼠”又撞上枪口,一组拍摄于2019年的广告片浮出水面,网友翻旧账指责模特妆容诡异。

2.

围绕这类争议,反对一派常有两种套路:进可攻,上升文化自信;退可守,批判人们肤浅。

《雄狮少年》主创团队的回应就很标准:“大家对眯眯眼有这么大的反应,恰恰说明我们对动画表达的审美观已经被同质化,没有了审美自信。”

既然谈到这个问题,小e认为需要理清几个逻辑。

首先,谁在歧视单眼皮小眼睛?

中国历来有丹凤眼一说,古典美人常常以此形象出现,再有杜鹃刘雯等名模也是公认的高级脸。观众不满的只是隔着条银河的眼距,和一双无形之手往上提的吊眼。

其次,外国有没有以此刻板手法来塑造中国脸?

无论是杜嘉班纳的夸张演绎,还是近期陈漫为Dior拍摄照片,又或一个个欧美电影里的东方形象,再到外国人故意提起眼角的动作……接受他人嘲笑成了兼容并包?可以,但没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买卖的本质是什么?

无论是卖票房的《雄狮少年》,还是卖零食的“三只松鼠”,其盈利关键都指向了消费者。强行打着文化自信的旗号,归咎为大众审美问题,实可谓想吃饭却砸了锅。

3.

正常人o_o

大眼睛人0_0

小眼睛人-_-

剧方或者商家`_ ´

大伙认可-_- 但无法接受ˋ _ ˊ

上述摘自一位网友评论,生动形象画面感十足,其实这也是问题的核心:审美,顾名思义先要“美”。

我们的关注点不是小眼睛难看,而是不适合某种场景。例如小e没觉得自己眼睛小怎么样,但如果谁让小e拍美瞳广告还是得推辞一番。

再放眼影视文娱,2021年又名“古装丑男元年”,各路扮相堪忧的男星接连上阵,为观众贡献笑料槽点。与其跳脚说观众看脸肤浅,不如说羊毛出在羊身上。

做该做的事,本就是个好办法。

你要卖电影票房,就顾及点儿观众的审美;你要卖零食,就找点让大众喜欢的面孔……而不是先逆反常规,再指责人们狭隘,好坏让你说尽,是谁想扼住舆论喉舌?

4.

法国作家博马舍曾说:“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但我们的批评也需有节制,至少涌进三只松鼠直播间狂骂、在模特微博下恶毒诅咒的行为不恰当——人谁无过,小眼睛不是错,逮着谁就戴上“辱华”帽子只是同室操戈。

在我们的敏感之下,那些身姿优越苦练台步的模特,那些科班出身功底扎实的演员,可能就因为眼睛小这个“罪名”被决策者放弃。此后荧幕上一水儿建模脸,又是谁之过?

西方语境下对我们固然存有歧视,但将此歧视延伸到更多同胞身上,显然过于上纲上线。

这样巨大的愤怒,来自于我们承受已久的非议,也是网络对情绪的无限放大,隔着一根网线,敲起键盘一展身手。

我们可以愤怒,但愤怒过后更多的应该是反思。

品牌可以选择更聪明的营销方式,对文化做出合理解构,与受众建立情感共鸣;观众可以直抒胸臆,但切忌把一通乱骂当作解决方式。

化用最近流行语,观众之于企业,应“中国人不骗中国人”;企业之于观众,不妨“中国人别膈应中国人”。